24日凌晨4時30分,文昌航天發射場上「胖娃」成功將「嫦五」送上了預定軌道,這也是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國際航天界對此次發射高度關注,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按照慣例在其官方推特帳號上做出回應。
NASA這樣「祝賀」嫦五發射
NASA官推表示,隨著嫦娥五號發射,中國開始努力加入美國以及前蘇聯獲取月面樣本的行列。我們希望中國和全球科學界分享數據,以增強我們對月球的了解,就像美國阿波羅計劃和阿爾忒彌斯計劃做的那樣。
官推並沒有任何「祝賀」字眼,實際上這也算是NASA的「慣例」,不過NASA副局長託馬斯·祖布臣(Thomas Zurbuchen)在個人推特上祝賀了嫦娥五號發生成功,隨後NASA官推轉發了這一推特。
美雙標遭諷刺
類似的情況NASA基本都這樣操作,由NASA高管發表個人祝賀,隨後官方轉發,但不會親自說出口。當然此次NASA的做法還是不可避免地被人揪出來批評,只想著分享數據,卻對合作閉口不談,這就是美式雙標嗎?
一名日本網友就在NASA的推文下方諷刺道:你希望中國分享數據但卻不想合作,我們稱其為雙重標準。
除此之外也有網友提到了當年的「沃爾夫條款」,這一條款就是當年美政府對美航局施加的限制,在未經國會允許的情況下,美航局不允許同中國有任何形式的合作,且所有美航局設施禁止接待「中國官方訪客」。
美國會一直對美中兩國航天合作諱莫如深,這次的表態也是如此,既沒有官方祝賀也沒有表現出合作意願,只是希望中方拿出數據和大家一起分享。
當然拋開美國和NASA不談,航天領域的合作是有必要性的。中國航天局也曾表示,願同各國航天機構、空間科學研究機構和空間探索愛好者攜手合作,共同探索太空奧秘。中國探月工程一直向世界敞開合作大門,在之前嫦娥四號探月項目中,設備上就包含了包括德國、荷蘭、瑞典以及沙特等科學家參與研製的科學載荷。
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也曾表示,合作是科學家共同的願望,監測數據、探月、深空等都是為了探索宇宙奧秘,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航天大國、航天強國更應該突出合作,為人類探索宇宙做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