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向日葵】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

2020-11-11 科普天津雲

小朋友們好!上一期我們講述了著名化工蒸餾專家餘國琮院士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


摘自:艾國祥_360百科

中國科普網 艾國祥:空間天文將迎來大發展

文字編輯:郭曉靜

錄音、剪輯:邢瀚文

艾國祥,1938年2月17日生於湖南益陽,博士生導師,天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衛星導航與通信項目組組長 ,懷柔太陽觀測基地創始人 。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臺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主任。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7——2000年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十委員會主席。2001年任國家天文臺臺長 。


艾國祥以太陽物理、空間天文、衛星導航為研究領域。他是國家大科學工程項目"空間太陽望遠鏡"的首席科學家。他獨立發明並主持研製了太陽磁場望遠鏡,獲1987年度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98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太陽磁場和速度場研究,其研究成果獲1994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發明以雙折射濾光器為基礎的兩維同時光譜儀,將太陽磁場測量方法連續推進了三代;主持研製了多通道太陽望遠鏡,獲得1995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年以來發明並主持中國區域導航定位系統(CAPS)的研發 。

他主持建立的懷柔太陽物理站,裝備有太陽多通道望遠鏡,被譽為"世界最重要的太陽物理天文臺之一"和"地基最完整的太陽物理天文臺" 。


為了弘揚艾國祥院士的學術思想、科學成就,國家天文臺決定將國際永久編號39860的小行星命名為"艾國祥星",並向國際小行星中心提出申請。經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投票通過,國際小行星中心於2017年10月5日發布第106501號《小行星通報》告知國際社會,第39860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艾國祥星"。


艾國祥曾對國外所有的天文衛星作過詳細調查研究,明白了一個道理:天文學必須投入到國家核心的戰略發展方向中去作出貢獻。正是由於這一思路的確立,國內天體物理、天體測量、天體力學等3個方向已將空間科學作為重要發展內容。中國空間天文也有了一系列重大發展計劃,在今後15至20年,平均每年將有3顆衛星發射,空間天文將迎來大發展。


相關焦點

  • 科技英才: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
    全國英才資料庫:中國科技英才、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國家級英才人物;1938年2月生於湖南益陽。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2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臺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主任,1997~2000年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十委員會主席。
  • 「科學向日葵」蔡鶴皋院士——開啟中國工業機器人騰飛之旅
    上一期我們講述了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開啟中國工業機器人騰飛之旅的蔡鶴皋院士。蔡鶴皋,1934年6月5日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祖籍北京。機器人及機電一體化技術專家。1958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1979年——1982年曾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工學院機械工程系進修。
  • 「科學向日葵」「布鞋院士」——李小文
    上一期我們講述了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院士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院士。【科學向日葵】「布鞋院士」——李小文.布鞋院士2015年1月10日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2014年,李小文院士身著素衣布鞋作報告的照片走紅網絡,有網友覺得李小文是現實版的「掃地僧」:「一個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
  • 閔行選出一位新主席,他是中科院院士、天體物理學家!
    閔行選出一位新主席,他是中科院院士、天體物理學家!天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院長,上海市知聯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知聯會會長。在上海市閔行區第六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上被選舉為僑聯主席。表態發言作為僑聯組織中的一個新兵,進入一個嶄新的集體,在全新的起點上,擁有報本反始的機遇,也面臨經驗不足的挑戰,還深切感到肩頭的責任。
  • 向日葵隱藏著什麼秘密?紅血球為何不是球形?院士講述神奇的生命...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報導:向日葵的葵花籽呈螺旋狀排列,其中竟蘊含著數列?紅血球為什麼是雙凹碟形而不是肥皂泡球形狀?12月1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歐陽鍾燦,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湯超,做客「墨子沙龍」,講述「神奇的生命物理之美」。
  • 原子能物理學家何澤慧院士逝世-何澤慧 物理學家 1980年 鈾核裂變...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資料圖  東方網6月21日消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日消息: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空間科學學會原常務理事,中科院高能所原副所長何澤慧先生,因病於當天7時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何澤慧院士1914年出生於蘇州,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
  • 海歸博士張雙南:"闖入"宇宙黑洞的天體物理學家
    其間,他的指導老師就是譽為「中國的居裡夫人」的著名物理學家何澤慧院士。在何澤慧和其他老師的精心培育下,張雙南在學術研究上進步很快,只用兩年時間,便通過了博士研究生考試,轉為博士研究生。完成博士後研究之後,1992年到美國航天與太空總署馬歇爾飛行中心進行天體物理研究。張雙南到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後,對天體物理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當時他的研究成果不斷在天體物理學界引起震動,令世界上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對這位來自中國的年輕科學家刮目相看。在此期間,他發明了一個新型圖像處理方法,1993年以第一作者把該研究成果在世界上最有權威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
  • 中國高能天體物理學家的光榮和夢想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屈婷、全曉書、喻菲)這是中國空間科學的「光榮時刻」: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被穩穩放置在太空,將展開對銀河系的巡天掃描,去探究最前沿、熱門的宇宙之謎:黑洞、脈衝星、伽馬暴……  這也是一群高能天體物理學家夢想成真的時刻:作為中國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中最貴、最重、科學儀器最多的衛星,HXMT將改變空間高能天文研究長期依賴國外衛星觀測數據的狀況
  • 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逝世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馮端院士領導了南京大學凝聚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無法替代的卓越貢獻。馮端院士因其科學研究的卓越成績,榮獲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1999年的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國際編號為 187709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為「馮端星」。
  • 天體物理學家或即將破解宇宙「失蹤重子」的未解之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天體物理學家們就已經在開始懷疑構成宇宙的絕大部分物質都是由暗物質所組成的謎題了。20世紀90年代末,天體物理學家曾經預測了宇宙之中普通物質的數量約佔其總體數量的5%左右,其餘的物質應該是由暗物質或者是暗能量所組成的混合物,但是,當天體物理學家將他們當時所能觀測到的物質數據統計起來時,他們卻發現數據嚴重不足,統計之後的數據只相當於宇宙中應該存在的普通物質的2.5%,而這一物理學問題被稱之為「失蹤的重子問題」。
  • 十位華人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新院士—新聞—科學網
    據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官方網站消息: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日前公布了新入選的213
  • 紐約時報暢銷書:一位天體物理學家的來信
    原創: 盧昌海 返樸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作為天文學家或天體物理學家的知名度大約遠遜於作為科普大腕及「網紅」的名氣。他上個月剛剛出版且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的《一位天體物理學家的來信》(Letters from an Astrophysicist),可以讓人一窺這位天體物理學家的科普風採。撰文 | 盧昌海作為一個愛買書的人,我的書房越來越自給自足地擁有了我喜歡的書,少數的例外則激勵著繼續逛書店的樂趣。
  • 天體物理學家:期待未來科學界和電影藝術跨界融合
    中新網太原3月10日電 (記者 胡健)「美國電影《星際穿越》的編劇和顧問就是一位名叫基普·索恩的物理學家,所以我很看好未來中國科學界和電影藝術相結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體物理中心主任張雙南10日在山西太原表示。
  • 身邊的科學:向日葵花盤中的數學奧秘
    >向日葵花盤中的葵花籽呈螺旋狀排列  【搜狐科學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向日葵是一種美麗的生物,在藍天之下它們大大的黃色圓盤非常具有標誌性。當然,我們大多數人喜愛它們的原因是因為喜歡嗑瓜子。但是,你有沒有過停下腳步,細細觀察這種特殊花朵中央的種子排列圖案呢?向日葵絕不僅僅只是長相美麗,種子美味的普通植物,它們更是一個數學奇蹟的體現。
  • 工程熱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王補宣離世!今年已痛失22位院士
    9月1日,南都記者從清華大學獲悉,我國著名工程熱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王補宣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王補宣曾獲得眾多榮譽和獎勵,包括1986年世界能源協會授予的「能源為人類服務」大獎、1989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98年何梁何利科學與進步獎、2010年亞洲熱物性會議終身成就獎、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6年中國傳熱傳質首位終身成就獎。
  • 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馮端逝世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中國著名物理學家閔乃本院士因病去世 享年83歲
    南京大學供圖中國著名物理學家閔乃本因病去世 享年83歲中新網南京9月17日電 (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高雅)17日,南京大學發布訃告,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閔乃本,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9月16日17時36分在南京去世,享年83歲。
  •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逝世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
  • 天體物理學家構造出:球對稱黑洞的近似值,可以研究黑洞本身!
    天體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近似計算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理論中球對稱黑洞參數的新方法,通過將用這種方法得到的黑洞陰影半徑與精確的數值解進行比較,天體物理學家們已經發現,近似在二階範圍內顯示出合理的精度。這意味著可以研究黑洞本身及其附近的現象,例如粒子運動,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D》期刊上。
  • 訪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
    日前,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海登天文館館長、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就國際天文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Astronomy)接受了聯合國電臺的專訪。請聽肖凡的報導。  泰森:"(英文)今年是伽利略首次使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太空4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