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選出一位新主席,他是中科院院士、天體物理學家!

2020-12-07 澎湃新聞

閔行選出一位新主席,他是中科院院士、天體物理學家!

2020-11-27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閔行僑界

迎來一大盛事

��

11月26日下午,閔行區第六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在區委黨校報告廳召開。上海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僑聯黨組書記、市僑辦主任王珏,閔行區委書記倪耀明,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龐峻,區政協主席祝學軍,區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王觀寶,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顧鋒,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紅珍等市、區領導,及來自全區的近200名歸僑僑眷代表出席。

大會聽取並審議通過了閔行區僑聯第五屆委員會專職副主席鄒蘊珠代表閔行區僑聯第五屆委員會所作的《凝聚僑心僑力、服務發展大局,為閔行建設品質卓越生態宜居現代化新城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的工作報告。

大會選舉產生了閔行區僑聯第六屆委員會,並在隨後召開的閔行區僑聯六屆一次全委會上,選舉景益鵬為區僑聯第六屆委員會主席,鄒蘊珠、施曉軍、周敏、陳宏、甘佔勇、趙然為區僑聯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席,鄒蘊珠兼任區僑聯第六屆委員會秘書長;選舉馬小燕等10人為閔行區僑聯第六屆委員會常委。

新當選主席作表態發言

景益鵬

個人簡介

男,1964年1月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天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院長,上海市知聯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知聯會會長。在上海市閔行區第六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上被選舉為僑聯主席。

表態發言

作為僑聯組織中的一個新兵,進入一個嶄新的集體,在全新的起點上,擁有報本反始的機遇,也面臨經驗不足的挑戰,還深切感到肩頭的責任。但各級領導的關心給予力量,各位代表的支持使團隊滿懷信心。在今後的僑聯工作中,一定緊密團結新一屆僑聯班子成員,恪盡職守,積極工作,帶領廣大歸僑僑眷為閔行區、上海市的創新發展添磚加瓦,絕不辜負各位代表和廣大歸僑僑眷的重託。

資料:春申同心

原標題:《閔行選出一位新主席,他是中科院院士、天體物理學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科學向日葵】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
    上一期我們講述了著名化工蒸餾專家餘國琮院士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郭曉靜錄音、剪輯:邢瀚文艾國祥,1938年2月17日生於湖南益陽,博士生導師,天體物理學家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7——2000年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十委員會主席。2001年任國家天文臺臺長 。
  • 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逝世
    馮端院士撰寫了《金屬物理》、《材料科學導論——融貫的論述》(2002年)、《凝聚態物理學新論》等在科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專著,以及《熵》《漫談凝聚態物質》等科普書籍,惠及大眾。【追憶馮端】天堂多了一位會寫詩的物理學家記者從南京大學了解到,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8歲。天堂多了一位會寫詩的物理學家。
  • 科技英才: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
    全國英才資料庫:中國科技英才、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國家級英才人物;1938年2月生於湖南益陽。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2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臺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主任,1997~2000年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十委員會主席。
  • 紐約時報暢銷書:一位天體物理學家的來信
    他上個月剛剛出版且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的《一位天體物理學家的來信》(Letters from an Astrophysicist),可以讓人一窺這位天體物理學家的科普風採。撰文 | 盧昌海作為一個愛買書的人,我的書房越來越自給自足地擁有了我喜歡的書,少數的例外則激勵著繼續逛書店的樂趣。
  •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發現一顆小行星命名「嚴濟慈星」
    中新網北京5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同意,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997年發現的一顆國際永久編號第10611號的小行星,28日下午在北京正式命名為「嚴濟慈星」,以紀念中國著名物理學家和教育家嚴濟慈院士。嚴濟慈是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開創人之一、也是中國光學研究和光學儀器研製工作奠基人之一。
  •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郝柏林逝世 享年84歲
    3月7日晚間消息,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復旦大學教授、原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科院院士郝柏林先生,因病不幸於2018年3月7日下午16:39
  • 美科學院2020新晉院士名單發布!中科院曹曉風及6位華人學者入選
    江蘇雷射聯盟轉載自:新智元,來源:Nasonline.org等,編輯:嘯林【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昨晚,美國科學的聖殿——美國國家科學院宣布最新當選的院士名單!中科院院士、植物表觀遺傳學專家曹曉風入選外籍院士,此外還有6名華人科學家入選新科院士。去年,高福和顏寧也入選了。
  • 委員透露在京中科院院士享受副部長級醫療待遇
    張玉臺解釋了院士「享受副部級待遇」傳聞的始末。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科學院有一位院士叫侯學煜,他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學家,「他一生做了許多貢獻,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大糧食』的觀點,使我們開闊了眼界,在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上,應該說加快了速度。」張玉臺語調低沉,「但是,他70多歲那時候,生病去醫院,基本上是住在樓道裡,住不進病房去。」
  • 中科院院士陳和生訪問福建物構所---中國科學院
    中科院院士陳和生訪問福建物構所 2021-12-23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2020年12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和生訪問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 理論物理學家——周光召
    Untitled Document理論物理學家——周光召 (2000.06.30 新華網)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中科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  湖南長沙人。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考入清華大學先修班,一年後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51年畢業後轉入北京大學研究院。
  • 原子能物理學家何澤慧院士逝世-何澤慧 物理學家 1980年 鈾核裂變...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資料圖  東方網6月21日消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日消息: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空間科學學會原常務理事,中科院高能所原副所長何澤慧先生,因病於當天7時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何澤慧院士1914年出生於蘇州,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
  • 中科院院士、南大物理學院教授馮端逝世
    馮端院士推動了納米材料科學在我國的發展,對促進我國物理學和材料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榮獲多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馮端院士撰寫了《金屬物理》、《材料科學導論——融貫的論述》(2002年)、《凝聚態物理學新論》等在科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專著,以及《熵》《漫談凝聚態物質》等科普書籍,惠及大眾。
  • 從窮小子到物理學家,他曾懷揣2美元求學美國,歸國後當選中科院院士!
    作為國內最早開展原子團簇物理的實驗和理論研究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王廣厚在團簇領域發現了多種奇特物性和新效應,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的研究成果。,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
  • 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馮端逝世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又痛失一位院士!中國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曾融生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曾融生,於2019年10月22日14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曾融生院士開闢了我國地球物理測深事業,先後開展了深地震測深、天然地震觀測、深地震反射等具有開創性的工作。曾融生院士生平簡介曾融生,男,漢族,1924年8月16日出生,福建平潭人,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其理解為中科院更看重的是理論的創新和基礎理論的創新和創造,關注於天體物理學、地球科學等方面,但是中國工程院更看重的是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像袁隆平老先生所研究的雜交水稻,更多的是生命科學技術在實踐中的利用和突破,而不是說他實現或發現了哪一種生命科學技術。二者實際上是有著巨大的差別的。
  • 中科院院士開會途中突然失蹤,國家尋找了他27年,至今下落成謎
    所以每一個站在科學界前沿的科學家都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國寶」級人物,陳彪便是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天文學家,然而這位院士卻在27年前神秘的失蹤了。包括他的大學生涯,從1941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系開始,只讀了一年便有進入了重慶交通大學,因病休學後又於1943年考入金陵大學。畢業之後,陳彪先在臺灣大學物理系任助教半年,之後輾轉回了母校金陵大學物理系任教。
  • 中科院院士開會途中離奇失蹤,國家找了他28年,至今仍杳無音訊
    實際上我國失蹤的教授不止彭教授一位,今天要說的這位不僅是著名教授,還是中科院院士,並且他失蹤的地區也並非難以捉摸的無人區,而是車水馬龍的南京市!失蹤的院士是誰?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接著往下看。紫金臺的專職院士共有3個,今天講的這位院士正是其中之一,乃是陳彪院士。陳彪最開始學得並非天文,而是物理,先是在1946年自金陵大學物理系畢業,後來又去當了半年的物理助教,之後順利在金陵大學物理系任教。正是這個時候他迸發出對天文的熱愛,在1947年的時候跑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去了。
  • 中科院院士陳和生訪問福建物構所
    2020年12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和生訪問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做了題為《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學術報告,福建物構所副所長林文雄主持報告會。陳和生,粒子物理學家,197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曾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1998-2011)、中國高能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亞洲未來加速器委員會主席等職,2005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現任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主任,核電子學與核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獲得者。
  • 不幸消息,又一位中科院院士逝世,曾是中子散射技術研究領軍人物
    噩耗傳來,中國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章綜,於27日這一天,在北京因病醫治無效溘然長逝,享年90歲,生前是我國第一代從事中子散射技術和應用研究的領軍人物,並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培育一大批後進的物理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