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消失的教授,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當初在羅布泊進行科考卻意外失蹤的彭加木教授。彭加木對開創邊疆科研事業付出了諸般努力,但由於羅布泊地區地形複雜多變,加之當初搜索較為落後,彭教授再無下落。
實際上我國失蹤的教授不止彭教授一位,今天要說的這位不僅是著名教授,還是中科院院士,並且他失蹤的地區也並非難以捉摸的無人區,而是車水馬龍的南京市!失蹤的院士是誰?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乃是我們自己建造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坐落在南京市玄武區。紫金臺的專職院士共有3個,今天講的這位院士正是其中之一,乃是陳彪院士。
陳彪最開始學得並非天文,而是物理,先是在1946年自金陵大學物理系畢業,後來又去當了半年的物理助教,之後順利在金陵大學物理系任教。正是這個時候他迸發出對天文的熱愛,在1947年的時候跑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去了。
從天體物理到太陽物理,陳彪這條天文學之路走得磕磕絆絆卻又異常堅定,當時國內科研水平跟設施有限,陳彪就去蘇聯學習,同時還從蘇聯將色球望遠鏡帶回;之後又向法國購得一臺色球望遠鏡。
1980年,57歲的陳彪當選國家科學院院士,2年後,他擔任雲南天文臺臺長。
1992年11月10日,已經69歲高齡的陳彪應邀參加在南京大學天文系舉辦的一個重要會議。陳彪出發的地方是南京中科院土壤研究所,這裡位於南京市的北京東路,去到南京大學並不遠,就算騎個自行車也只要十多分鐘,況且陳彪對這段路極其熟悉,不知道走了多少回。
陳彪出發的時候大概是早上6點半左右,開會的時間則是上午9點。就算老人家選擇走過去,路上再順便吃個早餐,時間也是綽綽有餘。但9點到了,會議並沒有等來陳彪。陳彪可是這次會議的重要人員,相關負責人趕緊給陳彪家裡打電話,問問老教授出發了沒。
陳彪家人一接電話也急了,陳老早上6點半就出發了,不可能現在還沒到啊。
上午10點,會議人員再次給陳彪家人打電話,得到陳彪並未返家也沒有任何訊息的回答後,立刻取消會議,打電話報了警。
這不見的可是一位院士,是國家重要的人才,警方第一時間就趕到現場,配合南京大學的工作人員一同展開搜索,同時陳彪的家人也意識到出大事了,趕忙加入到尋找陳彪院士的行列當中。
搜索範圍從一開始的南京大學到土壤研究所沿路,一直擴大到了整個南京市,可以說進行了地毯式的搜尋,甚至連玄武湖底都沒放過,但陳彪教授就像突然蒸發一樣,沒有任何消息。當時南京市還沒有在各個路口安裝攝像頭,所以也沒辦法對老人的行蹤進行追蹤。
此時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大家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但始終一無所獲。
如今距離陳彪院士離奇失蹤已經過去了28年,但至今仍杳無音訊,沒有一點頭緒,又成了一樁沒有答案的陳年舊案,在這裡也只能希望有一天陳彪院士的下落能夠突然浮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