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
AI領域年輕學者朱俊彥,即將有新的職位調動。
幾個小時前,朱俊彥在推特上宣布,在UC伯克利和MIT CSAIL度過了美好時光之後,將於2020年秋季回到曾經的母校CMU(卡內基梅隆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一職。
朱俊彥表示,期待在圖形學、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的交叉領域做出更多工作。
朱俊彥此前多次合作的Ming-Yu Liu、CMU副教授Jian Ma等多位同事送上祝福。
至此,這位AI大牛在博士後生涯結束時的去向終於塵埃落定。
朱俊彥其人
在年輕一代AI研究者中,朱俊彥是大神一般的人物。
2008年,朱俊彥進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學習計算機科學專業。在同專業140人中,朱俊彥排名第2。
2012年清華本科畢業後,朱俊彥奔赴美國,在CMU和UC伯克利經過5年學習,獲得了UC伯克利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的博士學位,師從Alexei Efros。
其博士畢業畢業論文Learning to Generate Images,獲得了計算機圖形學頂會ACM SIGGRAPH 2018「傑出博士論文獎」。
博士畢業後,朱俊彥來到MIT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成為一名博士後研究員。
一年後的今天,朱俊彥的簡歷又將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位即將30的年輕AI大牛,表示將繼續留在學術圈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深挖。
論文登上Nature
回歸研究本身,朱俊彥在圈內也算得上是勤勞高產的研究人員了。
就在半個月前,其與CSAIL博士後Petr Kellnhofer等人研究的AI觸覺手套,還登上了Nature。這個手套中裝有548個傳感器,穿戴後可以識別物體、檢測重量等,僅需10美元成本。
論文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234-z
神奇是朱俊彥研究給人的第一印象,但神奇的研究還不只這一個。
被CVPR 19接收的研究GauGAN,和印象派大師高更(Gauguin)不到一字之差,而繪畫的逼真程度又遠在其上。能將塗鴉一鍵變逼真照片:
傳送門:
塗鴉一鍵變逼真照片,我被自己的繪畫技巧驚呆了 | 英偉達&朱俊彥CVPR新研究
高清生成視頻AI,只要一幅動態的語義地圖,你就可以獲得和真實世界幾乎一模一樣的視頻。換句話說,只要把你心中的場景勾勒出來,不用去實拍,電影級的視頻就可以自動P出來,像下面一樣:
傳送門:
真實到可怕!英偉達MIT造出馬良的神筆
除了語義生成外,朱俊彥團隊所在的MIT計算機科學與AI實驗室,已經成了3D圖像領域的研究高地。比如被NeurIPS2018接收的GAN生成逼真的3D圖像,再比如發布的功能強大的3D圖像編輯工具:
傳送門:
3D圖像生成和編輯研究成果大放送!朱俊彥團隊放出兩篇論文實現代碼 | 資源
此外,朱俊彥還是「換臉系」研究的前輩,2017年4月,朱俊彥團隊的CycleGAN出世,能把一匹馬變成斑馬,影響了之後的換臉研究:
傳送門:
Deepfake這一年:月均被搜10萬次,小電影產業大豐收,寡姐欲哭無淚
這還只是朱俊彥參與研究的一小部分,更多研究,可前往朱俊彥個人主頁繼續參觀:
https://people.csail.mit.edu/junyanz/
總之,祝福這位AI學術大牛,在新的工作環境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