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氣候-水-能源研究組招聘章作者助理

2020-12-01 騰訊網

研究方向

中國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評估

背景要求

大氣科學、地理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等

招聘詳情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二工作組(WGII)第六次評估報告(AR6)第十章(亞洲)編寫工作需要,現招聘章作 者助理(Chapter Scientist)一名,以全職(博士後或者非事業編制科研助理)、兼職或志願者身份聘任均可。

工作職責

執行《第二工作組章作者助理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 次評估報告的貢獻:職責範圍》,在第十章(亞洲)主要作者召集人(CLA)羅勇、Rajib Shaw 和 Tae Sung Cheong 教授指導下,為本章 報告編寫提供如下技術和後勤支持,包括但不限於:

1、協助本章主要作者(LA)回複評審意見;

2、對報告不同部分進行交叉核對,對全章進行事實檢查;

3、管理附圖和表格,包括附錄和補充材料;

4、管理參考文獻;

5、與 IPCC WGII 技術支持小組(TSU)和本章 LA 聯繫;

6、組織本章 LA 會議;

7、聘期不得短於一年半(不早於 2021 年 10 月 IPCC WGII AR6 得到批准之時)。

如應聘全職崗位(博士後或者非事業編制科研助理),還要參與氣候-水-能源研究組相關方向研究,承擔部分服務支持性工作,如:

- 協助撰寫項目申請書、進展報告和結題報告;

- 經費預算與科研合同編制;

- 組織學術會議和科研活動;

- 國內外合作聯絡;

- 科研成果宣傳報導;

- 收集整理基礎數據和文獻資料;

- 完成研究組安排的其他任務。

章作者助理必須遵守 IPCC 的所有原則和程序,包括關於保密、溝通和利益衝突的政策。

工作地點

為北京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

應聘條件

1、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工作積極主動,嚴謹認真,踏實肯幹, 做事幹練,具有強烈的責任心、服務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身心健康, 性格開朗,交際溝通、組織協調能力與執行力強。

2、具有大氣科學、地理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等學科背景,已獲得或將於 2020 年 7 月之前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擁有全球 或中國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評估報告編寫經歷。具有科研助理工作經驗者,能熟練駕駛車輛者優先。

3、具備基本科研素質,文字功底好,總結提煉能力強;英文聽說讀寫能力強。能夠熟練使用常用辦公軟體,如 EndNote、Word、 PowerPoint 和 Excel 等;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和 internet 進行文獻檢索和信息查詢。

4、如以博士後身份應聘,需符合清華大學博士後流動站招聘崗位要求,能夠保證全時從事研究;在職人員必須全時脫產從事博士後研究;年齡在 35 周歲以下;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三年或即將在 2020 年 7 月前獲得博士學位。

薪酬待遇

1、在 IPCC WGII AR6 報告中署名。成為 IPCC 章作者助理是青年研究人員獲得重要見解的絕好機會,可以了解在科學與政策交叉領域工作的意義,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多領域著名科學家直接合作,並能夠建立全球研究聯繫網絡。章作者助理還被鼓勵和支持發表與本章內容相關的研究和/或政策出版物。

3、如以非事業編制科研助理身份聘任,執行清華大學和地球系統科學系非事業編制人員人事管理的有關規定,籤署清華大學非事業編制聘用合同,依法享受「五險一金」。試用期 3 個月。

4、如以兼職身份聘任,執行清華大學和地球系統科學系非事業編制人員人事管理的有關規定,籤署清華大學非事業編制聘用合同,但不享受「五險一金」。試用期 3 個月。

申請截止時間

2020 年 4 月 30 日。

申請材料

1、個人簡歷;

2、科研助理或科研工作成果業績;

3、學位論文摘要;

4、發表(含錄用)論文清單;

5、其它證明本人能力、水平的相關資料。

申請方式

投遞個人簡歷,HR 優先處理,在線與您溝通。

科研機構發布招聘信息,可點擊此處註冊成為領研網科研僱主。

>> 更多職位

***

歡迎加入科研圈求職者微信群!

·得到更多崗位信息

· 獲得匹配崗位推薦

· 向 PI / HR 近距離自薦、投遞 CV

· 與更多求職者交流經驗

· 與同行分享求(ren)職(sheng)心(ji)得(tang)

入群方式:

相關焦點

  • 2018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賀克斌院士團隊和地球系統科學系張強教授...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賀克斌院士團隊和地球系統科學系張強教授團隊依託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總理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聯合招收博士後1-2名,合同制研究人員1-2名,科研助理2名。
  • 清華大學成立地球系統科學系
    央廣網北京12月30日消息(記者錢成)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今天成立,知名地理學者宮鵬教授成為首位系主任。  清華大學地學系的前身是成立於2009年的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該中心自成立以來發表超過500篇SCI論文,包括《自然》及其子刊、《科學》、《美國科學院院報》及《柳葉刀》等頂級刊物文章21篇。
  • 清華大學成立地球系統科學系—新聞—科學網
    世紀清華 再續「地」緣
  • 清華大學復建地球系統科學系
    原標題:清華大學復建地球系統科學系   本報訊(記者 雷嘉)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昨天宣布成立。在1952年院系調整時遷出清華的地學學科經過7年復建,如今已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各一個。
  •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成為地球聯盟第一批單位會員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成為地球聯盟第一批單位會員清華新聞網10月16日電 10月11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與地球聯盟(Earth League)籤署合作備忘錄,成為該聯盟第一批單位會員。地球聯盟是由來自世界一流研究機構的傑出科學家自願組成的國際聯盟,旨在全球變化研究領域開展科研合作,共同努力研究應對當今人類面臨的最緊迫問題,如氣候變化、自然資源枯竭、土地退化以及水資源短缺等。
  •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副教授劉竹:全球碳排放的實時監測
    會上,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副教授劉竹分享了關於全球碳排放實時監測技術的主題演講。圖 |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副教授劉竹氣候變化對於人類的挑戰,就好像地球生病。在過去百萬年間,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和氣溫有著非常明顯的關係。
  • 清華大學地學系劉竹研究組揭示新冠疫情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
    應對氣候變化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下簡稱新冠疫情)是當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挑戰。人類燃燒化石能源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氣候變化的最主要驅動因素,而隨著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人類活動呈現大規模縮減的趨勢,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工業生產和能源消費下降了近30%,對全球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造成影響。
  • 清華大學成立地球系統科學系 地學學科建設再上新臺階
    清華大學成立地球系統科學系 地學學科建設再上新臺階清華新聞網12月30日電(記者 李 婧)12月30日上午,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簡稱「地學系」)成立大會在主樓後廳舉行。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副校長薛其坤,地球系統科學系科學指導委員會主任、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副主席陳左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主任陳宜瑜,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原副主席曾慶存等16位院士及兄弟院校、科研機構的代表出席。會議由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主持。
  • 清華成立地球系統科學系
    清華成立地球系統科學系來源:《中國科學報》2017-01-03 陳彬2016年12月30,清華大學舉行了地球系統科學系成立大會,標誌著清華大學地學學科建設再上新臺階。目前,清華大學地學系每年招收生態學、大氣科學博士生和碩士生各20餘名。
  •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發布新一代地球觀測數據與製圖成果
    清華新聞網5月6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舉行新一代地球觀測數據與製圖成果發布會。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地學系主任宮鵬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劉涵一起,對外發布了清華大學基於亞馬遜雲服務(AWS)完成的新一代中國地區地球觀測數據集(Seamless Data Cube,簡稱SDC)——2000~2018年30米解析度逐日無縫遙感觀測數據,以及在此基礎上研製的中國逐季節地表覆蓋和逐年土地利用製圖成果。
  • 清華大學發布中國氣候變化最新研究成果,碳中和目標將為國內帶來...
    12月3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與醫學期刊《柳葉刀》在北京共同發布了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和氣候變化中國報告》與《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2020年,清華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9家國內外頂尖研究機構合作,在全球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的指標結構基礎上共同撰寫了首部中國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作者團隊來自氣候、公共衛生、生態、地理、環境工程、經濟和社會等多個學科領域。
  • 清華大學地學系徐芳華研究組揭示北歐海高密度溢出流水體的來源與...
    清華新聞網10月28日電 大西洋經向翻轉流(AMOC)是全球海洋環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球氣候變化有重大影響。北歐海高密度溢出流水體是AMOC下支最冷、密度最大的水體,然而該水體形成於何處,如何流向冰島北部,一直不明確。
  • 清華大學發布中國氣候變化最新研究成果,碳中和目標將為國內帶來健康和經濟雙重紅利
    12月3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與醫學期刊《柳葉刀》在北京共同發布了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和氣候變化中國報告》與《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2020年,清華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9家國內外頂尖研究機構合作,在全球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的指標結構基礎上共同撰寫了首部中國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作者團隊來自氣候、公共衛生、生態、地理、環境工程、經濟和社會等多個學科領域。
  • 清華成立地球系統科學系 預計三四年後招本科生
    清華成立地球系統科學系 預計三四年後招本科生來源:新京報新媒體 2016-12-30 沙璐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成立大會今日舉行,首任系主任由地理學者宮鵬教授擔任。目前,清華大學地學學科每年招收生態學以及大氣科學博士生和碩士生各20餘名,本科招生預計在三四年後進行。
  • 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新聞—科學網
    1952年,全國高校進行院系調整,清華大學數學系併入了北京大學數學系以及其它院校。由於工程教育的需要,清華大學設立了高等數學教研室,主要擔負全校數學基礎課的教學任務。1979年,清華大學數學系重建並更名為應用數學系。從此,清華數學又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99年,系名更改為數學科學系。 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清華數學系已成為國內幾個最具實力的數學系之一。
  • 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師生共同開展2020年世界氣象日「氣候與水」系列...
    聚焦氣候變化與水資源保護,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師黨支部和研究生黨支部聯合開展「氣候與水」系列主題活動,以線上科普專欄、主題講座、支部共建等形式,助力喚起人們對氣候治理與氣象工作的重視和支持,推動大氣科學與其他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在當代大學生中宣傳新形勢下的氣候與水的關係,呼籲更加合理、協調、可持續地利用和規劃氣候與水資源。
  • 地學系張強教授研究組發文揭示中國汙染減排可抵消全球變暖對空氣...
    清華新聞網8月6日電 8月3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張強教授研究組在《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線發表題為「氣溶膠直接輻射效應減弱可減緩氣候變化對中國空氣品質的懲罰效應 」(Weakening aerosol direct radiative effects mitigate climate penalty
  • 科技·前沿 | 清華大學近期科研成果掃描
    【MBA中國網訊】清華大學核研院張希良研究組發表關於中國碳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的最新研究成果1月28日,《自然》子刊《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線發表了清華大學核研院能源管理與氣候政策團隊同麻省理工學院、武漢大學
  • 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落戶清華大學,關注健康與氣候變化聯繫
    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在清華大學正式揭牌,當天首部講述中國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聯繫的報告即《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也在醫學期刊《柳葉刀·公共衛生》發布。澎湃新聞從揭牌儀式上了解到,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是全球柳葉刀倒計時新成立的區域中心,總部設立在清華大學。該中心旨在促進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地區氣候與健康領域的科學研究,並確保決策者能夠認識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將帶來的顯著性健康收益。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在清華大學正式揭牌成立。
  • ——記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團隊
    對於年輕的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團隊來說,一連串的好消息讓他們在一番耕耘之後終於開始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不久前,法國學者在《氣候動力學》雜誌上發文表示,諸多CMIP5(第五次階段耦合模式比較計劃試驗)模式中,清華大學參與研發的FGOALS-g2模式對厄爾尼諾特徵及其大氣反饋的模擬能力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