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樂園就要開張之際,國家工商總局開展專項行動打擊迪士尼商標侵權行動。
最近,已經有賣假《白雪公主》(Snow White)娃娃或假《冰雪奇緣》(Frozen)背包的生產者和商販接到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通知,從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工商總局承諾將用一年的時間,展開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侵犯迪士尼註冊商標專用權違法行為。
上海迪士尼樂園是中國大陸的第一家這類主題公園,迪士尼正和幾家國有企業一起建設這個項目,總投資290億元。除了打擊假冒迪士尼產品的全國行動外,通知還把上海迪士尼樂園及度假區7平方公裡的核心區和周邊地區劃為「迪士尼商標的重點保護區」。此次行動已於上月開始。
此次行動的時間與上海的迪士尼樂園和度假區明年春天開張巧合,這很容易讓外界認為這次打擊假冒商品的最新行動似乎專門是為迪士尼搞的。迪斯尼主題公園進中國,工商總局牽頭打擊迪斯尼商標違法,這裡面的邏輯並不複雜。我們來看看迪士尼的商業模式就能明白。
主題公園是美國傳媒巨頭華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的核心商業模式。到2013年,迪士尼在全球的11座主題公園為該公司450億美元的營收貢獻了近三分之一,為107億美元的經營利潤貢獻了20.7%。
作為全球最大的品牌消費品授權商,迪士尼在全球授權推出包括服裝、家居裝飾、玩具、食品、文具、出版、電子產品等7大類消費品,迪士尼從不把它創作出的動畫形象看成一次性消費品,而是當成一個可長久消費的金礦去深度挖掘。目前迪士尼全球有3000多家授權商,銷售超過10萬種與迪士尼卡通形象有關的產品,在中國內地也已擁有了100多家授權經營商。品牌授權已成為迪士尼利潤的重要來源。
主題公園營運成本極高,授權商品則是門票收入之外最大的收入來源也是最賺錢的。比如,巴黎迪士尼樂園有14,244名負責在主題布景內表演的演藝人員,2013年向這部分僱員支付的薪酬總額為7.849億美元(5.905億歐元)。公園門票覆蓋了大部分開支,但剩下能夠作為利潤的部分就極少。
迪士尼樂園真正的收益來自紀念品及餐飲銷售,這些業務固定成本較低,而且由於顧客都深愛迪士尼動畫,所以能夠以極高的溢價出售。
考慮周到的園方將禮品店安置在遊樂設施出口,那麼顧客就必須途徑這些禮品店,而高利潤率的紀念品則帶來滾滾財源。這就解釋了為何主題公園是迪士尼帝國繼電視頻道後的第二大收入來源。這也解釋了為啥工商總局把「迪士尼商標的重點保護區」設立為上海迪士尼樂園周邊範圍內,因為這是授權產品集中售賣的關鍵環節。
公園產生的利潤反過來會用於投資建造新的遊樂設施,吸引更多遊客,推廣更多電影。與此同時,公園以外出售的電影及商品會吸引顧客前往公園,從而又展開了新一輪循環。這個過程非常流暢,而且影響巨大。
而打擊迪士尼商標侵權就是保持這個模式順暢的重要一環。所以在世界各地打擊「盜版」迪士尼成為迪士尼公司的一項重要工作。
2012年7月7日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觀看的一場演出中出現米老鼠、白雪公主等迪斯尼經典漫畫形象一事,美國迪斯尼公司9日就表示,朝鮮未向公司提出過使用米老鼠等形象的要求,公司也沒有向朝鮮給予形象使用許可,也沒有認可朝鮮可以使用公司漫畫形象——這個舉動無異於向全世界宣稱,小心,不管在哪裡,盜版我迪士尼沒那麼容易。
外國企業普遍認為,中國近年來在打擊假貨上取得了進展,包括去年對商標侵權採取了更嚴厲的懲罰,但仍有巨大的改進空間。
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和總部在波士頓的貝恩諮詢公司今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有8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認為中國的智慧財產權執法在過去五年裡有所改善。
但是,仍有80%的人認為執法不力仍然是個問題。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說,智慧財產權或數據洩露的風險在中國比在其他國家更大。
其實,對於迪士尼和中國市場上的其他品牌來說,工商總局這次新行動的意義將取決於其執法嚴格的程度,這次行動的效果是否能延續到一年執行期之後也還有待觀察。而且對它們來說,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別的國家,維護智慧財產權的工作都任重道遠、不是一次專項行動就可以一勞永逸的。
版權:本作品首發於經理人分享(managershare.com)若非授權,轉發時切勿刪除版權資訊,否則追究相應責任。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本文屬 @經理人分享 整合共創,編輯:miku,參考內容:紐約時報中文網、福布斯等,轉載請註明出處並附上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