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鐵路內部職工享受「2元火車票」(工作免票籤票)政策飽受民眾詬病,鐵路人也覺得委屈,不能怪別人,怪只怪鐵路以前太封閉,外人不了解,對此,「鐵老大」也作過多次澄清和回應。
2元高鐵票為鐵路內部職工的「乘車證籤證」,只有在因公出差等情況下才能籤,而應公出差,也必須在持有工作證、出差證明和乘車證,又稱「三證齊全」的條件下方能辦理。
如果以為是個鐵路職工就可隨便坐車,想去哪就去那,那簡直是「天方夜譚」似的夢話。
而近日《中國經營報》某記者再次挑起這個話題,並提出如下質疑:1、這種票屬於「內部福利」;2、免票的使用範圍過大;3、缺乏監管和信息公開。
果真如此嗎?
2元火車票是資源壟斷性企業的「內部福利」?
民眾質疑「2元火車票」,可以說更多的是質疑鐵路對資源的壟斷性,認為這是搞企業內部福利。這種質疑合情合理,道理也非常簡單。過去,這類單位內部政策在中國似乎無處不在,絕不只存在於鐵路一家。
航空公司員工打「飛的」有特價,乃至家屬還可以免票,更別提公交、地鐵,電力、電信這些部門了,你可以說這是計劃經濟時代留下的傳統,也可以說是單位人性化管理員工的一種運作方式,總之,以前這種現象大家見怪不怪。
但是,鐵路能不能算是資源壟斷性企業還得兩說。
壟斷,經濟學術語,一般分為賣方壟斷和買方壟斷。賣方壟斷指唯一的賣者在一個或多個市場,通過一個或多個階段,面對競爭性的消費者;買者壟斷 (Monopsony) 則剛剛相反,壟斷者在市場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需求,調節價格與產量。
從這個定義上業說,將鐵路歸為壟斷企業實在太委屈,畢竟它只是現代交通方式當中的一種,它有別於水、電等企業,它無法以唯一的方式獨佔交通市場,人們出行有很多種方式,如飛機、汽車、輪船等,鐵路明顯不是唯一的出行方式。
所以這裡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家都死盯著鐵路。筆者認為,就是因為坐火車與太多人有關係,而火車票又太方便實惠了,方便實惠到讓其它交通工具都有些恨你了。
鐵路客票價格一直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這從各方報導和民眾曬火車票可見端倪。其實,在如今什麼都漲的市場經濟時代,各大企業特別是壟斷企業間就像一個食物鏈一樣。
油價漲了,靠油作動力的運輸成本自然上去了;運輸成本一漲,煤也就跟著漲了;煤漲了,電自然也就要漲了;電漲了,靠電生產的鋼鐵、材料生產業成本增加,自然也就漲價了……
隨之,整個經濟社會也就跟著瘋漲了,而同樣在這個鏈條上扮演重要角色的鐵路,卻依然堅守著最後的陣地,沒有在漲聲中看漲,只是苦苦地支撐著。
由此可見,相比於某些一直贏利卻習慣「哭窮」喊「虧損」,時不時搞個「偽聽政」意在漲價的行業來說,鐵路還算是比較厚道的。
所以,無論「2元火車票」出地何種目的,均不能算在「壟斷企業福利」這個帳本上。
更何況,一年當中所有的節假日(含周末),恰恰是鐵路運輸服務重點時期,尤其這個時間節點,鐵路內部基本上是不會放員工假的,而且鐵路運輸的365天完全是24小時連軸轉,當民眾節假日休閒時,亦是鐵路最為繁忙的時候,加班加點連軸轉是常態。
鐵路系統內幾乎就沒有什麼清閒的崗位,很多職工對於「休假」二字既熟悉又陌生,如此下來,除去「通勤」和出差之必須,即使你讓鐵路員工免費乘車,亦無時間可言,又談何福利?
2元內部火車票又是如何產生的?
這個問題,才是大家最關心也是最想知道的,儘管此前隨著2元火車票的不斷曝光,各級鐵路部門均做出了同樣的回應,但似乎始終無法解除大夥對2元火車票背後故事的那份「饑渴」,總覺得其中一定有什麼「黑幕」存在。
而實際的情況是,鐵路點多線長,往往一個鐵路局管轄好幾個省的鐵路線路,再加上鐵路是個大聯動機,維持鐵路運輸的部門較多,且功能各異,鐵路的運作有異於民航、汽車、水電等企業,它是集線路維護、車輛維修、客運、貨運等周轉為一身。
即便像《中國經營報》所認為的看似與鐵路「不相干」的非運輸業務,包括工附業、建築業、房建、生活後勤服務業等單位,在沿線也同樣有大量鐵路配件產品製造和維修基地、材料倉庫、站房、工區和公寓管理維護、站車商業網點和廣告經營管理等繁雜任務,實際上跟鐵路日常運營和鐵路建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就註定了不少鐵路員工比較「悲催」的工作性質:工作可能會奔波於千裡之外,生活亦常常是背井離鄉,「通勤」一詞(指從家中前往工作地點的過程)成為鐵路行業最耳熟能詳的一個詞彙。
如前些年某鐵路分局撤消後,原分局調度所近200調度員調鐵路局調度所工作,從此開始了他們跨越兩省、上千裡地的「通勤」倒班生活,這麼多年過去,這種異地奔波之苦又有誰人知道!
我們平日乘火車出行,看到的都是沿途風光旖旎,尤其近年大量建成的高鐵線路,一條更比一條美,中國鐵路運營總裡程已超過12萬公裡,其中高鐵運營裡程達1.7萬公裡。
這就意味著,在我們一掠而過的山山水水中,除了高大上的高鐵線路,還是10萬多公裡的普速鐵路,沿線那些緊挨著鐵道線旁「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老房子,就是傳說中的「小站工區」,多是些確保鐵路運輸安全生產不可或缺的重要崗位。
有那麼一大批鐵路員工如繁星散落其間,長年守護,過著「那山那人那狗」鮮為人知的寂寞日子。
他們很多遠離城市、遠離村莊,甚至飲食生活用品都需定期從外界運入,交通極為不便,而火車也成為他們「通勤」上下班唯一的交通工具。
還有一部分特殊崗位,例如安全管理人員、客運稽查人員、站線巡檢人員、設備和站房維修人員、護路聯防、應急值守人員,他們經常乘火車的目的就是保證線路安全,設備設施完好,以更好地服務旅客,更好地保障旅客列車安全抵達目的地。
鐵路上還有很多工種,他們的工作都必須通過乘降火車來完成,乘火車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工作,而不是一種玩耍,更不是有意的佔用公共資源或擠兌民眾購票的空間,而是一種職業的必須。
就如同機關幹部如果「一杯茶,一根煙,一張報紙看半天」,那叫閒得無聊,而換著是報社編輯或老總,人家那是編校審核的必須。
由於鐵路工作的特殊性,為方便鐵路職工在鐵路沿線進行生產、工作和生活的必要乘車,而且確保無論有座無座,必須準時上車去交接班。
另外,鐵路是一張很大的網,各鐵路局的客貨車每天在大半個中國滾動,各型號機車、設備也根據周期分別去國內不同的機車車輛廠或製造廠家大中修,鐵路職工出外培訓、學習、開會、採購、添乘、駐點、接車等等,都憑乘車證旅行,如果遇到有各類突發故障或非正常情況,不管什麼時候,那更是一場「說走就走的奔襲」。
由此,鐵路部門才有了內部員工乘車規定,在明確了鐵路職工出差事由並經嚴格審批的前提下,同時規定鐵路職工的乘車證籤證,必須與工作證、出差證明及乘車證一起使用的,否則就無效。
而當鐵路員工乘車上班時,如若想要有座位,就必須與乘客一樣排隊購票,兩元並不是車票票價,而是職工籤票時繳納的手續費,是鐵路員工上班乘車的一種憑證,這種憑證是與工作證、乘車證一樣的功效,工作證證明你的崗位身份,乘車證限定並標明你所乘坐列車的有效區段,籤證票確認你可以因公乘坐某次列車而非隨意乘坐。
當然,鐵路各次列車會根據職工每日通勤、出差情況給予極少量籤票,如果籤不到票,就意味著上不了車,你就得另作選擇,所以乘車證籤證上有「2元」的字樣,同時也有「隨乘車證有效」的表述。
而在現實中,隨著現在鐵路車票60天預售期的實行,也為了保證車票公平公開向社會發售,很多方向的列車特別是高鐵動車,鐵路職工能夠籤票的機率很低,對此,鐵路職工自己「說起來都是淚」。
如何確保2元火車票為工作之需?
事實上,公眾的疑問更多是在票面之外。從便於執行公務的角度,內部票的安排雖然有合理性,但鐵路交通資源終歸就那麼一點,擠怕了春運的國人對此都深有感觸。
於是首當其衝的問題便是,這種票籤發時有個譜嗎?還是內部人士一申請就能拿到?會不會有人拿著鐵路乘車證天天去遊山玩水?
其實,鐵路明文規定,「乘車證籤證」必須在鐵路職工因公出差時,通過在單位開出差票、出差證明,並且與工作證配套,俗稱「三政齊全」才能有效,就拿開出差票、出差證明這兩項來說,是需要層層審批,嚴格把關的,而不是隨便開的。
熟悉鐵路部門的人可能清楚,不是誰都能批到免票,更不是誰想去哪就去哪。一張乘車證的管理至少牽涉到勞動工資部門、各級辦公室、客運部門、財力(收入)部門、人事部門等部門的層層把關和審核,最後,才呈給單位第一管理者「一支筆」籤批,而且規定持用鐵路乘車證的職工進出入車及在列車內須與旅客同樣經過檢驗手續,同時交驗自己的證件,任何其它證明均不能代替員工證件。
為了確保員工乘車證的嚴肅性和規範性,鐵路部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監督、考核制度,從乘車證的審批、填發、使用和丟失均做了處罰規定,同時還有乘車證管理工作的檢查與評比制度、鐵路乘車證監察制度,日常稽查工作也是相當的嚴,一但發現違規填發和使用乘車證件的除了經濟處罰,嚴重的還將面臨辭退、究責,甚至要對涉及單位進行績效考核。
當然,即便剛性規定,大多數鐵路職工也嚴格執行,當然,一個偌大的行業,也不排除少數素質不高的鐵路職工因違規乘車、越席乘坐、與旅客爭座,被列車工作人員阻止而產生糾紛甚至爆發衝突的現象,作為鐵路管理部門,一旦發現並查實,必將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
鐵路職工乘車證一般根據職工出差的工作性質和完成時限,規定了乘車區段、使用時間,正常情況下是不允許遊山玩水的,完成出差任務,必須按時返回單位上班,對此,鐵路各單位均有嚴格的勞動管理制度。
當然,任何事情也不能絕對,其中不排除少數在異地參加學習或培訓的鐵路職工,利用學習間隙或雙休,就近「去看看」,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除了一線職工正常療休養,所謂「有組織的旅遊活動」過去不允許,現在則更不允許,誰去了,那叫「頂風違紀」。
當然,也有部分民眾質疑鐵路內部員工乘車證是否會成為滋生另類黃牛?
而且以此想像者眾多,其實乘車證籤證上寫得再明白不過了,「限乘當日當次車,隨乘車證有效」,但是部分網友在曬兩元火車票時,沒有全部的表述清楚,光注意乘車證籤證上「2元」的字樣,卻忽視了「隨乘車證有效」的表述,因而也就讓不明事理的人以此為素材,進行大肆的宣傳或者向鐵路發問,並且由此判斷「2元內部票」影響了旅客的利益,佔了國家的便宜,更有甚者,認為鐵路職工以此來參與倒票。
這完全是個誤解,因為火車票的實名制,在旅客進站、上車時都需要核驗車票與身份證的一致性,「乘車證籤證」是沒有身份證信息等功能的,因而一般旅客僅僅拿著「乘車證籤證」是進不了站,上不了車的。
退一萬步說,即便上去了,沒有「三證齊全」照樣要補票甚至被罰款,因此,鐵路職工以此來倒票是完全不可能的。
另外,對於《中國經營報》提出的「內部票」監管和信息公開問題,我想,中國鐵路總公司,作為一個國務院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業,其政企分開後的管理界面、規章制度和監管體系是齊全完備的,前述企業自身也有嚴格的管理審批辦法和規範的流程,說「缺乏監管」是站不住腳的。
當下強調「信息公開」,這個問題本來屬於企業內部正常的管理權限範圍,且此類事項在國務院制定的《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中並無明確規定,如果國家有關部門要對此進行內部專項檢查,完全沒有問題,如果僅僅因為外界不了解而強行扣上「特權」的帽子,實屬牽強,其實,公開也不是什麼「見不得陽光的事」,但前提是依法依規,而非任人一說的「媒體綁架」。
綜上所述,無需妖魔化2元火車票,它並非「旅遊利器」、「企業後門」和「職工福利」,只不過是鐵路點多線長、通勤比例高的特殊企業環境下的一種出於工作需要的乘車管理制度。
與許多能在家門口工作的人來說,每天因為工作而沿線「通勤」,對於他們絕不是一道「浪漫的風景」,而或是一種「生活的無奈」,只不過很多鐵路職工從事了這個職業,「遵章守紀,敬業履責」就必然成為他們的一種職業信條,因為,他們沒有選擇!
在反腐浪潮的當下,反對特權現象、反對腐敗順民心得民意,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廣大鐵路職工也持歡迎態度。然而,盲目猜疑不了解的事物甚至胡亂「吐槽」就有失偏頗了。「妖魔化」的2元車票完全可以講清楚,根據工作需要依規使用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然而,那些不求真相、胡猜亂測甚至惡意中傷抹黑的網絡暴戾之氣因何而來,原因何在,大夥誰能說得清楚?特別是個別媒體自以為站在道德的「高地」,不問原由的指責,既混淆了視聽,也傷害了廣大鐵路職工的感情,這筆帳又該如何去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