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打磨近兩年後,前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劉駿創辦的云云網今日正式上線。這是一個加入了社會化因素的綜合搜索產品,包括網頁搜索、實時搜索、圖片搜索和手機應用搜索。而鑑於云云網和新浪微博的密切關係,我更寧願稱云云網是新浪在搜索領域的又一次嘗試,只不過這次不是自己做,而是通過投資的方式。
從 iAsk 的慘澹到與 Google 合作,再到投資云云網,新浪依舊對「搜索」痴心不改。加上已經和百度糾纏多年的搜狗,和今年大張旗鼓進入搜索市場的奇虎 360。國內搜索市場在 2012 年又掀開了與百度決戰的序幕。只不過搜狗、360和新浪都並沒有打算同百度搜索在正面戰場短兵相接,而是選擇了「曲線救國」,旁敲側擊,從百度的軟肋和自家搜索的衍生產品中蠶食百度的搜索份額。
搜狗:從「三級火箭」到「金字塔」
在這三家搜索中,搜狗與百度交戰的時間最長,經驗也最豐富,最先提出用「曲線救國」的方式來贏得市場份額。搜狗自家也知道,直接與百度交鋒是不可取的,結果也證明搜狗的戰略是對的。
11月5日,搜狗 2012 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搜狗該季度營收為 3700 萬美元,較 2011 年同期增長 102%,較上一季度增長 23%,而這較上季度的 123% 及一季度的 184% 已經有所放緩。去年四季度,搜狗的營收同比增速曾高達248%,成為搜狐收入的主力軍。據第三方網絡分析公司 CNZZ 數據,在10月份的搜索市場份額中,百度佔73%,360搜索佔10%,搜狗佔8%。
之前,搜狗的戰略是「三級火箭」,即輸入法、瀏覽器、搜索。不過這「三級火箭」在進來有些放緩。很明顯的,在「三級火箭」中,只有輸入法是在市場上佔據絕對的領導地位(達到83.6%),但是瀏覽器和搜索業務,雖然能排到前三,但是與前面的產品差距還是很遠。
搜狗可能自己也知道,如果搜狗憑「一支箭」就想有所作為還是不夠的。於是王小川在年初的採訪中透露了搜狗的其它「箭」。去年底內測的搜狗「探索引擎」將成為「第二支箭」,它將搜索和瀏覽器結合起來,用戶無需輸入關鍵詞即可自動獲取可能感興趣的信息,搜狗將以此試水現有搜尋引擎無法覆蓋的 61% 的網際網路廣告市場。「第三支箭」則是在引人矚目的移動網際網路市場,搜狗正在秘密研發一款革命性新產品。
當時的王小川並沒有透露「第三支箭」是什麼,不過很有可能就是在11月26日公布的「搜狗語音搜索」應用。另據透露,搜狗在年底還戶會發布一款新產品,搜狗路況導航,這年底已經連續發布5款產品了,搜狗公交,搜狗語音助手,搜狗手機瀏覽器,搜狗碰頭,搜狗路況導航。搜狗如此密集地發布無線業務產品,就是希望能從百度脆弱的無線業務中搶得先機。
有評論認為:搜狗的布局邏輯為,通過輸入法接管用戶文字輸入,號碼通試圖接管用戶電話管理,地圖接管用戶地點服務,語音助手更能直接接管用戶需求本身,四大產品都是基礎性服務,也都具備成為移動入口的能力,一旦與搜狗搜索打通,搜狗在無線領域的布局則順理成章。
在這個時候,「箭」的模式就有些不太形象了,王小川已經把搜狗的戰略改為「金字塔」模式。搜狗 CEO 王小川談到搜狗語音搜索時表示,搜狗的整個產品布局就像一個金字塔形,原有搜索位於塔尖,「一生三」,分別是網頁搜索,搜狗輸入法和搜狗高速瀏覽器(都是網際網路產品);往下延展到移動網際網路領域,則變成了「三生五」。
搜狗的戰略是有了,不過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讓用戶去接受搜狗的這麼多產品。搜狗希望用戶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各個環節中使用搜狗的無線產品,以達到搜狗預想的邏輯,但是如果每個環節上達不到一定的用戶數,那麼搜狗的期望將會落空。所以搜狗為在無線產品中發布眾多個「端」,每一個「端」都能直達搜狗搜索的結果。另外,語音搜索是搜狗未來的希望。語音搜索很可能就是未來用戶搜索的另外一種方式,它更考驗的是搜尋引擎的能力,用戶的每一次發問都是對搜狗搜索結果的考驗,一旦回答錯誤或者搜不出結果,那麼用戶將會質疑其能力。或者這麼說,語音搜索是融合了語音和實體搜索兩大未來搜索的趨勢。
搜狗需要繼續創新,輸入法的成功就是先例,搜狗號碼通也是讓人驚喜的產品。不過在 LBS 產品上,搜狗已經有些落後,作為國內地圖業務的元老,一直沒有在 LBS 上有所建樹讓人疑惑,目前,LBS 已經被各大公司爭得你死我活,搜狗想要發力比較費力。
360:沒有醫療廣告的搜索才是好搜索
360 搜索在推出後不久就獲得了不菲的成績,上線五日內據稱就拿下了 10% 的市場份額,引發業界譁然。也讓百度和李彥宏開始覺醒,百度不是不可撼動的。不過 360 搜索的成功之處歸功於奇虎 360 產品雄厚的用戶基礎,以及周鴻禕一直強調的「用戶體驗」。
360 搜索的兇猛在於其瀏覽器用戶巨額的搜索量,在過去幾年,奇虎 360 培養了用戶在瀏覽器和網址站上使用搜索的習慣。周鴻禕在談到奇虎 360 為什麼可以做搜索的時候就很霸氣的說過,我們有技術,我們有流量,我們有渠道。
據摩根大通的預測,百度約有 10% 的流量來自奇虎 360 默認的瀏覽器搜索框和個性化主頁,但奇虎 360 管理層的估計約為 20%。這或許源於定義的不同。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奇虎 360 的瀏覽器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約為61%,百度約有 21% 的流量(或頁面瀏覽量)來自奇虎 360 的瀏覽器。
不過在周鴻禕眼中看來,360 搜索更重要的是提供比百度更好的搜索體驗。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周鴻禕提到:現在的搜索行業,最大機會是搜索行業的領導者並不重視用戶體驗。一個新的搜索,如果搜索技術比領導者好,可能大家無法感知,品牌度也是有差距的。但是如果我不追求過度商業化,更重視用戶體驗,改進搜索行業的這些問題。譬如將來商業化,每頁限制廣告的條數,用不同的顏色區分廣告,對欺詐掛馬,釣魚的連結在搜索結果濾掉。
故周鴻禕決心從百度的痛處重擊,如果用戶對百度最深惡痛絕的便是其競價廣告和虛假廣告,那麼 360 搜索就把這些過濾,雖然在一段時間內不賺錢,但卻是「戰略性虧損」,像清水煮青蛙一樣,慢慢的,慢慢的把用戶引導過來,實現對百度的蠶食。
與搜狗在移動市場上的大肆舉動不同,360 搜索採取比較保守的行動。周鴻禕說 360 搜索 短期內不會發布移動搜索,儘管移動可能才是顛覆傳統搜索的機會,但無論是語音、還是地圖,前提還是要有一個強大的搜索技術,360 好需要好好準備。
周鴻禕認為,360 搜索理想的市場份額是 15%~20%,但外界並沒有這麼樂觀的估計,摩根大通認為 360 搜索對百度的長期收入影響為 5% ,因為部分奇虎 360 用戶不會將百度設為默認搜尋引擎。並預計,奇虎 360 將拿下 10% 的中國搜索市場份額,5% 來自搜狗,還有 5% 來自谷歌。
新浪&云云:打開微博用搜索
云云網之所以引起人們的注意,主要在於它與新浪微博的密切關係。而云云網也把「實時搜索」作為自己的招牌產品。
目前新浪微博掌握著大量的核心數據,也不會開放給別的產品,導致用戶對微博的搜索結果不甚理想。之前,云云網為新浪微博 Android 客戶端提供微博搜索技術,還會進一步擴展到 iOS 平臺。新浪微博之所以放心把微博數據給云云網使用,其背後在於新浪和云云在資本上有很深合作。早在云云成立之初,行業即傳聞其從360董事長周鴻禕、新浪CEO曹國偉那裡獲得5000萬元投資。公司高層劉駿向媒體承認,新浪是云云最早投資者,云云成立之初新浪就有投資,並否認了周鴻禕、曹國偉個人投資。
同時媒體也透露:新浪和云云的這層關係並不像劉駿說的那麼簡單。就在云云上線前一天,劉駿在新浪內部開了一下午會議,匯報云云相關事宜。這一不尋常表現或許意味著新浪從一開始就是云云的大股東,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對移動搜索布局。在當前移動搜索局勢不明,百度移動端優勢並不大的情況下,新浪趁勢通過微博殺入到移動搜索中來。
簡而言之,云云搜索即新浪搜索。
我們都用過新浪微博的搜索功能,其質量是不敢恭維的。但是,微博搜索是一個亟待開發的金礦。
新浪微博已經成為多數人最重要的資訊來源,但微博卻是一種碎片化很嚴重的產品,如何通過搜索把這些碎片化的「語錄」匯集成一個完整的結果是需要技術的。除了新浪微博,還有更多的社交產品中充斥著大量的碎片內容,他們都是為用戶所需要的(人人也在今天推出了新的搜尋引擎,完善其站內搜索)。
云云網的目的就在於打通搜索和社交之間的隔閡,何況它傍著中國目前最大的社交網絡和信息來源。它背後隱藏的是更精準的搜索,也就意味著商家可以投放精準廣告或者推薦。在劉駿看來,搜索比社交網絡更賺錢。搜尋引擎不僅知道用戶想要什麼,更知道用戶在想什麼。TECH2IPO 也在之前的分析中談到:超強的實時性、近乎用戶 UGC 的搜索結果、包括各種品牌用戶在內的聚合關係,這些都是社交搜索無與倫比的優勢,基於社交大平臺的大數據算法,這些特性意味著用戶能夠從搜索結果得到更多和自己關聯性更強、更有針對性的結果。而這樣,新浪微博海量的數據也有些用武之地,為微博的商業化做一個準備。
而社交搜索是百度的短板,一旦新浪微博停止或者減少對百度的數據支持,那麼百度的實時搜索功能將會遜色很多。云云網也能利用實時搜索獲得屬於自己的市場份額。
實體搜索:下一代的搜索?
Update:搜狗、360、新浪這「三英」,並不像張關劉他們一樣是同盟關係,他們除了要戰百度外,彼此都是對手。儘管百度這個敵人很強大,但是「三英」存在的意義就在於避免讓百度壟斷搜索市場,適當的競爭會促進搜索技術的進步,我們才會搜到更精確的結果。
其實比搜索質量也好,比曲線救國也好,搜索最核心的還是讓用戶搜到它們想要的結果,而搜尋引擎從中發現用戶的使用偏好,從而為商戶在投放廣告時提供建議,雙方獲得最大的效果。它們的目標都希望從百度的大盤子中搶食,可是,百度不會坐視不管。
百度在多年來已經引導國內用戶形成一種使用習慣,搜索用百度。百度就是搜索的代名詞,這個在一段時間內難以撼動它。百度也在孜孜不倦地改進搜索技術,讓搜索更智慧。
前些日子,百度學習 Google 的「知識圖譜」方式的實體搜索技術,用戶可以在搜索結果中找到更多他們想要知道的東西。
實體(entity)搜索是相對於關鍵詞(keyword)搜索而言的,傳統的關鍵詞搜索雖然目前已經可以達到一定的智能水平, 搜索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用戶找到需要的信息,但對於「搜尋引擎」這個系統自身而言, 其實並不了解搜索 query 本身有什麼意思,你告訴他要找什麼,他就去按照字面意思勤勤懇懇的去找。實體搜索關注的重點不是「關鍵詞」級別的信息, 而是「對象」, 比如: 人、電影、軟體、 小說, 公司, 組織等等。從關鍵詞向實體轉化, 希望可以從更精細的角度來理解和組織搜索結果。
說簡單些,用戶在進行搜索的同時也是一種「發問」的行為,而搜尋引擎告訴你一個答案。傳統的搜尋引擎告訴你的「它所知道的所有東西」,結果是否準確憑你自己的感覺。而實體搜索則告訴你「結果就是答案」。搜尋引擎本身就是一個「百度知道」,而無需再給出百度知道的搜索結果。
說到這裡,想起 360 搜索,擁有良好的用戶體驗不是沒有商業廣告,也不是沒有「賣藥的」,而是更聰明的結果。如果你能夠給用戶提供最有用的搜索結果,這才是最好的用戶體驗。
當你的結果更準確,那麼用戶就認定這個搜索很「有才」。上面也提及,語音搜索和實體搜索將會是未來搜索的趨勢,因為用戶需要。如果用戶能在一個搜索框中搜索出任何想要的結果,那麼垂直搜索網站也將消失。因為實體搜索結果已經實現了垂直搜索的功能,比如搜航班,搜機票,搜電影,搜圖書,搜購物,用戶何必需要收藏眾多垂直網站去點開呢?
國內搜索潛在的敵人
騰訊。微信可能是一個可怕的敵人,市面上已經有太多對微信的期盼,我已經無力再去重複。微信已經被公認為拿到移動網際網路大船的第一張船票,其未來真的不好說,目前的輿論是,不管什麼產品往微信的簍子裡一裝就變得潛力無限。不過微信搜索是否能承擔起評論員對它的期望,還需要觀察。
谷歌。對於它,你懂得,不多談。
來源:tech2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