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中國有多少座真正的「實體城市」

2021-01-16 澎湃新聞

如果以3萬人作為標準,重新界定地理空間上的城市,粗略估算下來,中國的城市數量至少可以達到5000個

圖/Pixabay

文 | 李鐵

中國到底有多少座城市?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因為經國務院批准的設市城市為684個,雖然數量時有變化,但是總體規模變動不大。

也正因此,經常會有人提出疑問,中國有8.5億城鎮常住人口,怎麼只有不到700座城市?

確實,如果與其他國家比較,顯然中國的城市數量和人口規模嚴重不匹配。

例如,美國有3.3億人口,城市數量大概為1萬多個;義大利僅6000多萬人口,也有8000多座城市,歐洲的許多國家都是如此。即使是同為東亞國家,日本的人口只有1.26億,但是城市數量達到近800個。韓國只有5200萬人口,但是城市數量也有80多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對於絕大部分國家來說,設置城市的門檻很低,例如美國3000人的社區就可以投票申請設立城市,歐洲國家一般1萬人以下就可以設立城市,日本韓國的標準稍高在5萬人以上,但也有3萬人左右的城鎮。這些國家設立城市要比中國容易得多,而且已經處於城市化穩定期,人口和城市規模的變化不大。

中國的城市是一種特殊的行政區劃

中國的城市嚴格意義上是行政區的概念,並不是一個空間上相對獨立的實體城市。在理解中國的城市時,更多應將其理解為一種特殊的行政區劃方式,這種區劃源自於上世紀80年代的「地改市」或「縣改市」。

當時,國家按照城市化進程,以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的城市為基礎,把原來的地區管理體制改為城市管理體制,原有的一部分縣城被設為城市主城區,縣域的管理範圍也成為縣級市的管理範疇。與此同時,大部分鄉政府所在地被改成鎮,相關的管理範疇則包括了下轄的農村地區。

至此,中國行政區劃的市鎮和行政區域由此就混為一體了。原來的地區管理,則變成了不同級別的設市的城市管理,由此形成了中國獨有的、等級化的行政區域管理體制。

中國的城市與其他國家的城市,看起來十分相似,但實際上存在根本差別。拿北京市來說,如果按照國際上的城市概念,其實指的是主城區,可與東京、倫敦等大城市類比(見表1)。但如果按照中國的城市概念,北京市還包含所有市轄區以及農村地區,實際上是一個行政區域,其人口和面積自然也遠非其他國家的城市可比。不單北京,中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是如此。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數據整理

那麼,國際上對城市如何界定呢?簡單來說,就是在一個空間範圍內,人口密度達到了一定規模,各種非農產業要素組合在一起,並相應形成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聚集。而在中國,對城市的認定還要考慮所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以及行政中心等因素。

如果我們從空中俯瞰,城市就是建立在一定規模人口集聚基礎上的建築群。假如用大數據圖像看,城市就是在地圖上一塊塊光度聚合的相對獨立的集群。

圖1:長三角地區的夜間遙感圖
資料來源:方翔,《夜光遙感衛星捕捉城市燈光,夜間地圖「量化」城市發展——換個視角從太空看夜上海之「魅」》,新民晚報A5版,2019年6月5日

中國的城市概念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也被學界所普遍採用,但是在現實中存在的很多問題無法迴避。例如,對於一座城市的空間範圍如何認定?很多人認為北京市的面積是1.64萬平方公裡,如果按照這一行政管轄範圍算下來,北京的人口密度就很低,每平方公裡僅為1312人。還有很多人認為,城市建成區可以看作城市的主城區,但現實中有大量的高級別城市有很多市轄區,它們距離真正的主城區很遠,最遠的超過400公裡,距離上百公裡的也不在少數。如果把那些市轄區也算作城市的主城區,則會造成我們對城市的誤解。

既然如此,中國能否按照發達國家思路去調整城市的設置體系呢?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中國現行的城市等級決定了幹部和機構的編制,也決定了城市的管轄權限。如果完全比照發達國家思路去調整城市設置,很有可能遇到的一個障礙就是如何避免機構和管理人員的膨脹,另一個障礙是這個城市與上下級城市政府的關係如何調整。

此外,城市設置的調整還關聯著更多問題,比如,這關係到城市經濟總量的多少,以及市轄區能不能參照主城區標準享受公共服務和福利供給。再甚至,城市居民往往也喜歡自己的城市更大更有名。所以,對於中國城市的重新界定已經無法簡單地通過空間識別來實現,而是關係到已經成形的利益結構調整,以及各種經濟社會關係的區域性重組。說到頭來,涉及到城市問題,就需要回歸到了體制問題。

從空間上重新界定城市

在中國未來的改革進程中,需要重新認識城市。這也是強化市場配置要素資源十分重要的舉措。

具體來說,一方面要使得城市數量和人口數量更加匹配,另一方面要打破現行的等級化城市管理體制的束縛,釋放低等級城市發展潛力。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當城市人口和要素聚集到一定規模後,隨著地價和房價的上漲,會自動產生城市功能疏解和人口遷徙,同時伴隨有產業的郊區化進程。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可以充分利用更多的空間實體城市,緩解主城區房價上漲的壓力,降低產業發展及居住的成本。

所謂空間實體城市,就是相對獨立的各種要素在一個空間範圍內高密度的集合,不去考慮行政隸屬關係,是實實在在的城市。如果以人口為基礎,按照西方國家的城市認定辦法,結合中國國情,只要滿足城區人口達到3萬以上的規模,就可以作為空間上識別城市的標準。這種識別有幾個前提,不包括農業用地,不區分建設用地所有權屬性,不涉及原有名稱和行政隸屬關係等,只是將其作為國家城鎮空間格局中城市設定的地理空間基礎。

按照上面的思路,中國應該有多少個城市呢?算上現有的684個設市城市,建成區人口10萬以上的縣城有139個,非縣城所在地的特大鎮190個,5萬以上的縣城448個,大鎮684個,3萬人口以上的縣城和大鎮2073個。

如此算下去,中國可以在現有基礎上增加2000多個城市。另外,如果按照人口規模和距離城市主城區的遠近,還可以認定幾百個空間上相對獨立的城市,比如,距離主城區10公裡以上的市轄區有400多個,再加上把一些遠離城市主城區的工礦區也算做城市的話,那麼中國的城市數量可以達到3000個以上。

把範圍放得再大一些,全國還有很多距離城市主城區較遠的新區、產業園區、開發區等等,從國家級到省級,以及地市級,可能有上萬個。其中的一些新區、園區已經與城市主城區連成一片,比如鄭州的鄭東新區,其實已經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其他諸如蘭州新區、南沙新區、濱海新區等,與城市主城區遠離較遠,其實就是一個獨立的城市主體,如果將它們在地理空間中重新標識,那麼其實也都可以納入城市範疇,則可以增加更多的城市。

最終,如果以3萬人作為標準,重新界定地理空間上的城市,粗略估算下來,中國的城市數量至少可以達到5000個。

現在,我們已經有千萬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也有數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如果可以再依託其他人數較少,而空間上相對獨立的實體城市,完全可以釋放它們在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重要作用,也會使中國的城市數量與城鎮人口規模更加匹配。

在中國的國土空間規劃中,如果要確立現代化的城市格局,最基礎的工作就是要進行城市的地理識別,在此基礎上對城市進行更為準確的定義,使之更加接近國際上對城市的認定標準。

對城市進行地理上的精準認知,有助於按照城市發展規律,科學地規劃未來城市空間格局。而且也不再會糾於到底是「城鎮化」還是「城市化」,因為通過地理層面的識別,已經從根上對現有城鎮名稱、等級,以及區域管理有了清楚的界定和劃分。

對城市進行地理空間的識別,並不等於大範圍地調整行政區劃,其更重要的意義是奠定科學的依據,為未來城市從區域管理向城市管理過渡,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要素和資源的作用打好基礎。

作為地理空間上的實體城市,其實沒必要為所謂管理人員編制和機構設置糾結。空間實體城市的界定,可能會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中國的城市數量、密度,掌握人口流入和流出的動態。以此為依據,不僅可以根據不同規模城市的各種組合,為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判定提供依據,並藉此釐清城市群和都市圈之間的關係。

籍以空間實體城市的明確,我們也可以更精確地判斷城市化進程中人口的流向,並根據城市和人口的密度,更好地配置交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並引導市場規律發揮作用。還可藉由空間實體城市規模的大小,與中心城市主城區的遠近,制定產業發展規劃,適應工業郊區化和住房郊區化的趨勢,研究如何讓主城區周邊的實體小城市提供更為廉價的住房,滿足中低收入人口的居住需求。

有了空間上實體城市的界定,我們可以真正地了解到未來哪些地區存在發展潛力,哪些地區需要政策支持,哪些地方可以加大軌道交通建設,哪些地方可以承載更多的要素和資源。當然,更重要的是,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未來可以此為依據,對行政區划進行合理調整,最終建立符合中國實際,而又穩定、安全和利於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城市與區域治理方式。

對地理空間上的實體城市進行界定,也可以為未來一系列涉及國家行政區劃治理的改革打好基礎。

作者為獨立經濟學家

來源:財經雜誌

原標題:《李鐵:中國有多少座真正的實體城市》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梁建章:三評李鐵的「中國人口過多論」
    6月30日,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發表文章《增加人口數量並不符合國情,提升人口質量才是重點》,回應了我們的文章《人口是財富還是負擔?再評李鐵「中國勞動力長期過剩論」》。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說過,我們願意與李鐵繼續探討人口問題。下面我們就再次回應李鐵的文章。
  • 梁建章:李鐵的「中國人口過剩論」錯在哪裡?
    李鐵是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他提出的要加快城鎮化的建議和在相關領域的貢獻非常值得認可。但是他在人口經濟方面的論述卻似是而非,近幾年多次發表「中國人口過剩」的觀點。比如他說中國還有「八億農民,人均耕地一畝多,所以還有很多過剩人口」,其實最近幾年去過農村的人都知道,農村的年輕人絕大多數早已在城市打工,從事農業的大多是老人。
  • 世界一線城市:美國有5座,印度3座,中國有多少座?
    城市代表一個國家的一部分,我國有多少城市呢?估計知道的人也不多,說實話,筆者也沒統計過。如果問全球有多少個城市,知道的人應該更少。如今,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我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有我們熟知的「北上廣深」,當然其他城市也不可小覷。主要是「北上廣深」在國內很出名,在世界上名氣也不小。根據近日GaWC對外發布的世界最新城市排名榜單來看,美國共有5座城市被列為世界一線城市,分別是紐約、舊金山、洛杉磯、波士頓和芝加哥。
  • 梁建章四評李鐵的「中國人口過多論」:全球人口問題不能只由中國負責
    7月7日,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發表文章《不能不負責任地鼓勵多生》,回應我們此前的文章《三評李鐵的「中國人口過多論」》。雖然我們不同意李鐵的觀點,但我們還是要感謝李鐵一再回應我們的文章。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在以前的文章中論述的很多觀點,李鐵要麼是視而不見,要麼是嚴重誤讀。下面我們對李鐵文章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進行具體分析。
  • 李鐵談城市:城市產業空間規劃中的經濟學原理
    來源:《財經》雜誌文 | 李鐵關於城市人口規模的判斷,規劃師的苦衷是必須服從於城市政府的要求,而自己的專業缺陷,導致對人口判斷的失誤,直接影響到了城市基礎設施投入和公共服務供給。在城市規劃中,一個更為重要的經濟問題則是產業的發展。
  • 獨立經濟學家李鐵:民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包容_財經年會2021...
    「我們過去研究城市化政策,更多關注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城市登記管理制度改革,現在我們更關心的是,在提出高質量發展目標的時候,大家都把科技創新當成一個很重要的源頭。」11月25日,獨立經濟學家、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原主任李鐵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表示。
  • 這表明:陳戌源有理論上的把握,而李鐵卻沒有徐根寶的敢講特色
    原創滬生泉2020-12-31 10:25:48陳戌源歲末發布必勝令,讓網友有不同看法。(參見短文《足協主席陳戌源歲末發布必勝令,叫國足主帥李鐵情何以堪?》)我對此有不同與大家的看法,簡述如下:1, 從理論上講:這次國足克服重重阻撓總算用足了很有質量的歸化球員。
  • 這座城市的時間才是真正標準的「北京時間」,比北京還要準時!
    中國時區圖但雖說是「北京時間」,北京卻並沒有穿過東八區的中央經線,也就是說,北京的地方時間和東八時區標準時是有時間差的而今天介紹的這座城市卻正好穿越了東八時區的中央經線,也就是東經120°經線,與東八區標準時時差為0,所以它的地方時才是名副其實真正標準的「北京時間」!
  • 廣州的低調務實,讓這座城市經久不衰,是真正的外來人的天堂
    廣州的低調務實,讓這座城市經久不衰,是真正的外來人的天堂#我為什麼留在廣州#在眾多國內一線城市當中,廣州算是別具一格的一座城市,廣州不僅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通商口岸,而且近些年來愈發成為南方真正的大體量級的經濟重要發展城市。
  • 國足平均年齡依舊降不下來 新人難覓,李鐵的選擇並不多
    艾克森(右)再次得到國足主教練李鐵的認可。(資料片)新華社發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季禹 實習生 邢雨思1月22日至2月10日,中國男足即將在海口展開2021年首次集訓,共有來自10支球隊的27名球員參與。3月底,世預賽40強賽下半程即將重啟,在去年一整年都沒有正式比賽的情況下,國足主帥李鐵必須利用這次集訓抓緊時間敲定主力陣容。
  • 城市如何生態宜居? 專家稱不可簡單理解為低人口密度
    2005年國務院批覆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首次出現「宜居城市」概念。  生態宜居城市認識存誤區  宜居城市,是指對城市適宜居住程度的綜合評價。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認為,從視覺角度,即較大的生活空間,擁有水系、河流、大自然的生活定義宜居城市的概念是錯誤的。
  • 李鐵擔任助教兼國足領隊 郭炳顏遭ko出局
    今天下午,中國足協發布了最新一期國家隊大名單,李鐵除了將擔任助理教練外還將兼任國足領隊,這意味著郭炳顏已不再擔任國足領隊一職。    7月3日的中超聯賽第15輪比賽中,河北華夏幸福0-2輸給了上海上港。賽後的新聞發布會上,李鐵稱曾向足協反應,想稍微調整一下華夏幸福國腳的航班時間。
  • 亞洲「最富裕」的十大城市,中國有7座城市入圍,有你的城市嗎?
    要說現在的中國應該可以說是引領著世界,中國的很多東西都是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是世界,不得不說很多國家對中國都表示很神秘的,很多人都是比較好奇中國是為什麼如此的強大,中國的強大不單單是在科技上的強大,在很多城市的建築上也是如此的強大,人文景觀也是很強大的,也是影響著世界的。
  • 李鐵發文談執教國家隊: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也是一份責任!
    10月31日下午,中國足協官方公布了組建國足選拔隊,李鐵任主教練,同時公布了25人大名單,李鐵將帶領球隊參加12月份舉行的東亞杯比賽。晚上李鐵通過社交媒體表達了對於執教國家隊的態度:珍惜能為國家工作和踢球的機會!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也是一份責任!
  • 中國城市海拔在10米以下,最低的5座城市,有你家鄉嗎?
    眾所周知,中國海拔最高的城市,是位於西藏的那曲,而不是拉薩或者日喀則。因為,這三座城市,那曲的平均海拔為4500米,而拉薩和日喀則的海拔高度,分別是3650米和4000米,絕對的高原之城。但是,如果有人問你,中國海拔最低的城市有哪些,你能答出來嗎?
  • 中國城市人類發展水平前三名:廣州、北京、南京
    廣州 視覺中國 圖  從城市人類發展指數來看,前五名是廣州、北京、南京、瀋陽、深圳,上海為第六名,西寧為最後一名。從生態投入指數排名來看,青島、石家莊、合肥、長春、鄭州為前五名,北京處於第10名,上海第23名,銀川為最後一名。  人類發展水平決定了城市的文明程度,而汙染問題很有可能會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 世界城市100美排名,蘇杭落選,中國只有這座城市入選
    界城市100美排名,蘇杭落選,中國只有這座城市入選說到中國最美的城市,大部分人腦海中的第一反應想到的一定是杭州和蘇州啦!這兩座城市是從古代美到現代的,多少文人騷客為它留下讚美。人們都說上有蘇杭,下有天堂。
  • 「上海城市峽谷生活月」邁入高潮,實體「遠古巨龍」亮相
    隨著比賽進入白熱化階段,「上海城市峽谷生活月」城市文化活動也邁入高潮階段。半決賽期間,在上海城市地標——浦東新區陸家嘴東方明珠塔腳下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巨龍回巢」儀式,由中國國家級雕刻師雕塑的巨型實體遠古巨龍迎來全球首秀。
  • 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李鐵做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青年論壇
    6月6日,應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青聯會和微納技術與器件研究室的邀請,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李鐵做客固體所,並作了題為《由MEMS到微納製造與微納傳感器》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研究員段國韜主持。
  • 李鐵咋想的?國足鋒線人員不足,為何不招這位5球2助的本土中鋒
    北京時間1月14日,中國足協公布了最新一期的27人國足集訓大名單。在這份大名單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歸化球員阿蘭的首次入選,以及老將曾誠的回歸。可以說,正是這兩名球員在上個賽季聯賽中的出色表現,才讓他們能夠獲得國足主帥李鐵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