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獨角犀:
印度犀,又叫火犀。
犀角呈圓錐形,自底部向上漸細,稍彎曲,長短不等。表面為烏黑色,下部色漸淺,呈灰褐色。底部周邊有馬牙狀鋸齒,稱「馬牙邊」,表面凹凸不平。「馬牙邊」向上中部有縱紋及去淨的堅硬直刺,習稱「剛毛」,有時並有裂紋。中部向上漸光滑,角尖端鈍圓發亮,並可見鬃眼狀圓點。具有「前溝後崗」的特點。。
因為有這條崗,令犀牛角杯邊口,象是扁形的感覺。底盤較大,長圓形,前窄後寬,形如龜背,灰黑色或黑棕色,向外逐漸變淺,呈灰棕色或灰黃色,底面凹,並布滿鬃眼狀圓點,角質堅硬,但從縱面劈開,均系順絲,無絞絲。
蘇門答臘犀:
蘇門答臘犀是世界上最小的犀牛,也是亞洲犀唯一長雙角的犀牛,只不過后角長的很不明顯,看似獨角,在亞洲犀中它的角是最小的,甚至退化到一個小瘤。但它有最粗的纖維和最優秀的膠質,有最為粗大的蜂窩孔狀,沒有「天溝」、「地崗」。
爪哇犀
爪哇犀,最珍貴的香犀,也叫文犀、水犀,是現在世界上僅存的5種犀牛中最原始的一種。雄犀有明顯尖角,,而雌性犀角只剩一點痕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