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要變天?去中心化交易所崛起,蠶食用戶,搶奪流量

2020-12-02 未央網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文/棘輪 林格

2020年,在DeFi浪潮的推動下,去中心化交易所大紅大紫。

從4月開始,它的市場份額飛速增長,並不斷蠶食中心化交易所的市場。比如去中心化交易所中的佼佼者Uniswap,就在交易量上擊敗了Coinbase。「交易所市場要變天了。」有玩家感慨。

面對這一變局,傳統交易所不會坐以待斃。它們紛紛推出自己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服務。但革自己的命,卻並不容易。

一場交易所混戰,已經打響。

01 威脅

今年下半年以來,DeFi生態中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來勢洶洶。

以太坊數據分析平臺Dune Analytics數據顯示,從6月開始,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迅猛增長。至9月初,其每月總交易量,已從15.79億美元升至131.35億美元,三個月間飆漲731%。

其中,僅交易所Uniswap的交易量,就在一個月內實現了283%的漲幅。

DEX交易量變化圖 圖源:Dune Analytics

過去一年,以太坊平臺上DEX的交易量僅為24億美元。但今年僅6月一個月時間,其交易量就達到了43億美元。在7月和8月,以太坊平臺DEX更是連續兩個月實現了超百億美元的交易量。

「我在的幾個群裡,大家都在從幣安、OK等交易所裡提幣,轉去挖壽司、挖珍珠。」幣圈玩家張鵬告訴一本區塊鏈,「甚至還出現了提幣大軍群,有人一次性從OK提走了70萬個EOS」。

大量流量和資產從CEX流向DEX,傳統中心化交易所的統治地位正在被動搖。

海外區塊鏈媒體The Block繪製的圖表顯示,從4月至8月,DEX與CEX現貨交易量之比連續四個月上升,達到了6.06%。也就是說,中心化交易所每產生100美元的交易量,去中心化交易所就會同時產生6美元的交易量。

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整個2019年全年,這一數字一直低於1%。

DEX與CEX現貨交易量比例 圖源:The Block

DEX蠶食CEX市場的速度,越來越快。「DEX的交易量會超越CEX嗎?」在去中心化交易所聲勢日隆之下,有人甚至拋出了這樣的疑問。

實際上,在幣圈歷史上,DEX因過低的交易效率和極不順暢的交易體驗,長期不溫不火。

直到Uniswap、Balancer等新一代DEX的出現,以及DeFi生態的爆發,DEX才嶄露頭角。

與傳統DEX相比,Uniswap等交易所採用了自動化做市商(AMM)的新模式,玩家的對手方變成了交易所的資金池,而非其他玩家。因此,玩家們的交易效率、交易體驗獲得了很大的提升,交易手續費則被降低。

此後,Sushiswap等產品繼承了Uniswap的AMM模式,還引入了流動性挖礦的新機制。一時之間,各類swap交易所層出不窮。

CoinMarketCap數據顯示,Uniswap交易所24小時交易量位居第43位。考慮到中心化交易所普遍存在刷量現象,Uniswap的實際交易量排名,已經超過許多傳統交易所。

「走合規路線的海外交易所Coinbase,交易量數據較為真實,而Uniswap的交易量已經超越了Coinbase。DEX取代CEX,或許只是時間問題。」張鵬說。

02 防禦

DEX來勢洶洶,傳統中心化交易所不得不正面迎戰。

它們的第一招,就是推出自己的DEX產品。

今年9月初,幣安推出了旗下首個swap類DEX平臺Binance Liquid Swap。此前的2019年,幣安也曾推出傳統訂單薄式的DEX平臺Binance DEX。

8月,OKEx首席戰略官徐坤透露,OKEx內部成立了小型團隊,正在研究AMM模式。9月13日,OK將旗下的公鏈平臺「OKChain」更名為「OKEx交易鏈」。這意味著它將專注於交易場景,OKEx CEO Jay Hao更稱,這一公鏈的技術優勢就是「打造全球頂級的全業務DEX」。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崛起,與DeFi生態密不可分。因此,中心化交易所應戰的第二招,是推出DeFi挖礦、新幣挖礦等產品,以留住逐利的玩家。

以火幣為例。火幣推出了DeFi專區,聚集了YFI、YAM、SUSHI等一大批熱門DeFi項目。「近期三大所上線DeFi代幣的速度之快,絕無僅有。」有幣圈玩家表示。

9月7日,火幣推出「新幣挖礦」一期活動,據稱首發代幣ACH在上線50.4秒內被搶空。4天後,第二期活動代幣在3.7秒內被搶空。

然而,中心化交易所的嘗試,大多不算成功。

幣安智能鏈上的SwapTuna,上線一小時後就遭遇砸盤,幣價幾乎歸零。幣安創始人趙長鵬推薦的Bakery也出師不利,幣價暴跌後,趙長鵬低調刪除了推薦該項目的Twitter。

「CEX做DEX,大多是一種防禦性策略。」交易所從業者毛普對一本區塊鍊表示,「它們會投入多少資源,是個未知數。」

這是因為,傳統中心化交易所不會革自己的命。面對DEX浪潮,它們的最優策略是推出DEX,並投入適當的資源進行推廣。而CEX仍然是這些交易所的基本盤。

「幣圈玩家們對交易所沒多少忠誠度。哪個平臺能讓他們賺到錢,他們就會轉投哪裡。」毛普表示,一旦DEX退潮,轉投DEX的玩家就會大批回流到CEX。因此,傳統中心化交易所並不會真正投入到DEX市場。

事實上,這樣的現象已經開始出現。9月13日,SushiSwap按計劃降低了其區塊獎勵。此後,該平臺總鎖倉量迅速下降,超過40%的資金流出。

03 未來

在未來,DEX與CEX之間將形成怎樣的格局?

多位玩家和從業者對一本區塊鍊表示,DEX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二三線CEX交易所將受到DEX的最直接衝擊。但DEX仍然難以替代CEX。未來,二者將長期共存。

實際上,DEX與CEX各具優勢,也各存缺點。有時,優點與缺點也是相對的。

例如,DEX上幣門檻低,玩家們可以擁有更多的投資標的,也面臨著更大的風險。DEX資產由玩家自主掌控,平臺無法私吞,但一旦用戶丟失私鑰,平臺也無法為用戶找回資產。DEX的產品架構簡單,開發成本較低,但玩家的使用門檻也更高。

「對於幣圈的許多囤幣黨而言,去中心化交易所用起來太麻煩,這些人很難成為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用戶。」張鵬說。

但在目前,CEX仍然有許多優勢,是DEX難以取代的。

首先,CEX大多以公司形式運作,追逐盈利,因此有動力吸引新玩家進入。在拉新上,CEX承擔著重要的任務。

其次,CEX可以直面監管、合規運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最後,CEX的最大優勢在於豐富的產品功能,如槓桿、期貨、期權、止盈止損等功能模塊,以及DEX無法替代的法幣交易功能。

這些差異,讓DEX與CEX的驅動模式完全不同。「CEX的核心驅動力是服務客戶,而DEX的核心驅動力則是技術、模式。」毛普稱。

「DEX吸引了幣圈信息獲取能力最強、最願意嘗試新事物的人。而普通玩家仍然會青睞於用戶體驗更好、操作更便利的CEX。」他表示。

在這一點上,Uniswap與2017年火爆一時的雲幣網等ICO代投平臺存在相似之處——在當年的雲幣網上,玩家可以直接參與ICO;而在Uniswap上,玩家可以快速交易新上線的DeFi代幣。

但他們也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有雲幣網玩家一夜暴富,也有人血本無歸。

Uniswap同樣如此。有人買到假幣,直接出局。

結語

在幣圈這片瘋狂的土地上,自由的旗號背後,風險重重。

DEX與CEX的鏖戰,正在繼續。目前看來,DEX暫時居於攻勢。

但當暴跌來臨、槓桿坍塌時,我們不知道誰才是笑到最後的那一個。

*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相關焦點

  • 傳統交易所和去中心交易所交易的區別、幣圈接下來的上漲動能在哪裡?
    我們經常會聽到中心化交易所的商務說,只要是好項目,有社區,有技術,有熱度我們免費上幣。第二:惡性競爭。我粗略的統計了下現在市面上的交易所不少於1000家。那這麼多的中心化交易所,他們的盈利模式單一,沒有創新,幾乎大同小異,為了盈利,為了多增加一些流量,自然而然就開啟了惡性競爭的模式。
  • 以自由之名:老牌CEX ShapeShift將轉型去中心化交易所
    一則新聞引起注視成立6年多的老牌交易所ShapeShift宣布,自己將會全面擁抱DeFi,開始整合去中心化協議,棄用其在2018年開始的KYC。截至發稿之前,其平臺宣布目前基於去中心化協議的ShapeShift僅支持以太坊和ERC20代幣交易,未來將開啟其他主流幣的交易。
  • 路印開發光錐中繼,要做去中心化交易所生態
    交易所對加密貨幣發展舉足輕重。正是因為有了交易所,加密貨幣才有了流通,從而才產生了價值。然而,圈內流卻傳著這樣一句話,「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卻要在中心化的交易所上買賣」,這不禁讓人感到些許嘲諷。中心化交易所本身無可厚非,但在實際使用中卻存在諸多問題。如中心化交易所容易被黑客攻擊,不透明,容易出現交易所操縱幣價、監守自盜,小的交易所還會出現流動性不足的問題。這本應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大顯身手的時機,去中心化交易所只要保管好自己的私鑰,就能很好的解決被黑客攻擊以及交易不透明的問題。
  • 去中心化交易所將在下一個牛市中誕生巨頭
    因為現在政策上已經原則上同意企業權益與區塊鏈結合,要知道傳統股票市場的規模,只一家企業的股票市值(如亞馬遜)就是現在所有加密貨幣市值的總和。在每一個牛市,都會快速的爆發出數字交易所黑馬,上一個牛市特別的爆發生長出幣安,只用半年時間,成長為交易所巨頭,進入交易所一級序列。今天,對比公開數據,火幣沉澱資金超過87億美金,可見一線交易所絕非等閒之輩。
  • 影子交易所全球首創暗網去中心化交易平臺 , 開創下一個區塊鏈風口
    然而,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和開源的,能給世界帶來自由、和平和新秩序,但目前市場上交易所基本都是中心化的,飽受黑客攻擊和中心化的摧殘,這看上去很不科學,令人欣慰的是,2020的年去中心化交易所影子交易所(SHADOW),將成為投資者們關注的焦點。
  • 老牌CEX ShapeShift將轉型去中心化交易所
    昨日,成立6年多的老牌交易所ShapeShift宣布全面擁抱DeFi,整合去中心化協議,棄用其在2018年開始的KYC。這一舉措在社區大受歡迎。目前,基於去中心化協議的ShapeShift僅支持以太坊和ERC20代幣交易,未來將開啟其他主流幣的交易。ShapeShift的舊版仍在運行,但不久將會退役。
  • 去中心化交易所聚合器1inch獲1200萬美元A輪融資
    11月,1inch發布了其協議的第2版,包含最重要的Pathfinder,這是一個囊括新的發現和路由算法的API,以及一個直觀的、用戶友好的UI。基於第2版的改進,用戶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好的交換匯率。此外,第2版的改進還極大地減少了失敗交易的數量。  另外,1inch 最近啟動了流動性挖掘計劃的第二階段,推出了對其流動性提供者的更多激勵措施。
  • 星系IC交易所即將上線
    全球首家華爾街傾力打造的金融級去中心化數字貨幣交易所星系IC-1101 DEX將於2020年12月4日正式運營,並開啟 IC/USDT交易對交易。作為一家立足全球市場的交易所,星系IC-1101交易所致力於成為全球最大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提供最為專業、安全的交易體驗。
  • 吳波麻省理工講區塊鏈,多中心結構讓交易所更安全高效
    大公網2月23日訊 「毫無疑問,採用多中心化結構的區塊鏈交易所,將獲得更高級別的安全,並帶來更高效率。」
  • 集中式交易所和分散式交易所的關鍵區別是什麼
    集中式交易所的費用非常高,但它們提供了更健壯的工具和快速的確認時間。相比之下,分散式交易所的成本要低得多,允許可能花費1000美元的交易以極低的價格執行。不利的一面是,DEX上的交易不會立即得到確認,而且該服務通常不會提供與集中式交易所相同的工具集。 如果個人選擇匿名,那麼他們應該有選擇,更應該有權利在沒有任何武斷限制的情況下參與金融。 2.
  • 去中心化金融環境風起雲湧 且看BIT怎樣反轉地球
    舊的中心化加密貨幣交易所倒下了,新的中心化加密貨幣交易所又站了起來。中心化交易所的現狀和不足時刻提醒人們,加密貨幣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少現在的它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好。市面上不少宣稱「更可靠,更快速,費率更低」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然而他們卻沒能做到「真正」的去中心化什麼是去中心化交易所?
  • 全球首創郵箱公鏈託底交易所震撼上線,ESC或成下一個明星幣?
    作為區塊鏈行業中的關鍵角色,交易所連接著數字貨幣的一二級市場,幾乎成為項目方和區塊鏈投資者之間的唯一橋梁,掌握著區塊鏈行業的絕對話語權,甚至是全球區塊鏈事業的發展命脈。  遺憾的是,大多數傳統交易所都存在著高度中心化的屬性,這一點嚴重違背了區塊鏈的核心本質——去中心化。
  • 星物種 | 與微軟Azure合作,雲交易所服務商「MasterDax」想讓開...
    作為幣圈流量入口,數字貨幣交易所無疑是最得意的掘金者。 但在當前以中心化交易所為主流的行業生態中,交易所既充當撮合中心的角色,也作為用戶數據管理中心而存在。這一多重身份固然有助於效率,但也使得其屢屢陷入暗箱操作如虛擬幣、偽造交易量、惡意爆倉、監守自盜等類似的質疑浪潮中。
  • DRT熱烈上線奇點去中心化交易所,加快DEFI應用落地步伐
    DRT熱烈上線奇點去中心化交易所這一消息在業界傳的沸沸揚揚。新技術的誕生,也伴隨著海量的機遇,在道路的前方等著有眼光的人去發掘!此次登陸奇點主網,加上數字貨幣被越來越多人認可,DRT持續走高指日可待,其未來價值將不可估量!
  • 阿爾法Alpha交易所到底是什麼?真的是雷達技術嗎?
    阿爾法是一個純技術平臺,源於美國阿爾法實驗室,由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21個創世節點共同發起,它是基於瑞波技術底層開發的一個去中心化鏈上交易平臺,上幣,交易,資產接入無中心化值守,所有交易記錄全部記錄在區塊鏈上,無中心化控制,數據公開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
  • 面對歷史新機遇,VDEX如何應對挑戰,實現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良性演變
    在數字貨幣產業鏈中,如果說只能有一個核心的話,那麼這個核心非交易所莫屬。不言而喻,交易所平臺是連接數字貨幣產業鏈上下遊的核心的紐帶,在加密數字貨幣交易生態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如果把數字貨幣產業鏈中交易所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第1個階段就是野蠻生長的階段,沒有規則,也沒有空間。用戶們憑藉先到的紅利完成財富積累,平臺方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收割來完成自己的資本回饋。這其實是一種病態的發展,也是一種惡性的循環。因為這樣的發展對行業可能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原因無二,第一,他沒有解決一定的社會問題。第二,他沒有釋放更大的社會生產力。
  • 肩負券商和交易所兩座大山 進擊的巨鯨
    券商感覺也還不錯呀,感覺沒有交易所厲害?其實不然,各有擅場,無分高下。以我國為例,大陸約有130家券商(每年數目會變),簡化理解為上市公司的股票需要券商幫忙賣出去;交易平臺只是上交所、深交所。這一百多家券商包含國泰君安、銀河證券、中信證券、信達證券、海通、廣發、申萬宏源等等。
  • 官司纏身,加密貨幣交易所FCoin消失半年又捲土重來,債務該怎麼還?
    讓業內投資者「瘋狂」參與的FCoin「交易即挖礦」早已涼透了,其曾經的熱度相比今年非常火熱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Compound的「借貸即挖礦」,有過之無不及。Compound憑藉「借貸即挖礦」,其通證COMP一舉超過Maker成為DeFi市值最高的項目,也是在這波激勵下,DeFi市值成「指數式」增長,兩個月市值翻倍。
  • 阿波羅交易所生態通證「Moon」to the Moon
    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最大的魅力是實現了價值的流通,而通證就是價值的載體要如何判斷生態通證Moon的價值?最重要的有兩點:首先是通證發行方的實力是否強大;其次就是通證的發行方式和應用場景。活躍用戶超過2萬。
  • 幣安DEX上線韓國 「去中心化」是偽命題嗎
    DEX「去中心化」是偽命題嗎在區塊鏈領域,交易所是「兵家必爭之地」。目前市面上的幾個大型交易所,全部都是中心化的,如火幣、gate、幣安、OKex、ZB等。然而對於傳統的中心化交易所,我們經常會聽到關於交易所跑路、被黑客攻擊的消息。因此用戶對它們的吐槽已經成為行業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