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交易所將在下一個牛市中誕生巨頭

2021-01-18 百家號

去中心化交易所有可能在下一個牛市出現巨頭

有網友表示,他們公司每個月1號發工資,公司還是試點數字貨幣首批單位。然後昨天他查了查央行數字錢包,7月工資已經入帳了!這次他們發的不是紙幣,而是數字貨幣。據他說,數字貨幣支持 「掃碼支付」、「匯款」、「收付款」、「碰一碰」四大常用功能,和普通的銀行帳戶功能無異。

2020年7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原則同意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深圳等5家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區塊鏈建設工作的函》,原則同意了北京、上海、浙江、江蘇、深圳等區域性股權市場參與區塊鏈建設試點工作。

如果明年是數字貨幣的牛市,那麼明年將是一個超級大牛市,加密資產,包括企業權益通證在內,總的市值一定至少是上一個牛市的十倍以上的量級。因為現在政策上已經原則上同意企業權益與區塊鏈結合,要知道傳統股票市場的規模,只一家企業的股票市值(如亞馬遜)就是現在所有加密貨幣市值的總和。

在每一個牛市,都會快速的爆發出數字交易所黑馬,上一個牛市特別的爆發生長出幣安,只用半年時間,成長為交易所巨頭,進入交易所一級序列。今天,對比公開數據,火幣沉澱資金超過87億美金,可見一線交易所絕非等閒之輩。而新的牛市,如果新進闖入企業權益通證,那這個規模會放大至少十倍以上量級,甚至以後未來的百倍、千倍、萬倍,數字資產交易會逐漸取代傳統的股票交易。

說到這一點,有可能會出現新的變局,傳統的中心化數字資產交易所,走向牌照合規化,甚至國家全盤控股的,類似滬交所、深交所。現在原則同意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深圳等5家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業務,也有可能放到各大城市股權市場進行操作。

另一方面,去中心化交易所經過多年的歷練,終於也會在下一個牛市中誕生出巨頭。我認為明確時間的話,會出現在明年下半年到後年上半年。Uniswap已經有跡象了,只因為現在還不是牛市,一切正在發酵中。後起之秀Uniswap,它借鑑了Bancor的模式,但摒棄了Bancor某些不利的地方。Uniswap一出現,便迅速躥紅,甚至有可能會被集成到以太坊未來的版本中,一旦如此,就相當於以太坊未來會自帶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這將給現有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帶來巨大的威脅。

所有中心化的東西,都可以用去中心化做一遍

今年4月4日,全球Defi項目總市值來到10億美元。誰也沒有想到,在2個月後,全球Defi項目乘風破浪,總市值暴漲700%,在7月10日達到70億美元,市場熱度激增。去中心化借代平臺Compound是這股風潮的帶領者,通過其借代即挖礦的方式,短短幾周內將出借的加密資產總價值增加了約 8.5 億美元,Token COMP 的價格更是在 6 月 21 日觸及 372.27 美元的高點,一時風光無限。但也因為如此,新老Defi項目開始增加曝光,需求激增。

隨著DeFi項目如KNC、REN、LEND等開始崛起,COMP徹底點燃了DeFi,Uniswap也逐漸被國內幣圈知曉。但對於老韭菜而言,這還是熊市,始終認為DeFi只是鏈上P2P,炒冷飯而已。對於新韭菜而言,這哪是熊市呀,數十倍的收益率,不是牛市是什麼。不能以老的認知看新事物。網際網路世界有句話,所有傳統業務都可以用網際網路重新做一遍。那麼區塊鏈也可以用同樣的話套用:所有中心化的東西,尤其是中心化的金融,都可以用去中心化做一遍。

未來所有公司都是金融科技公司

來自矽谷投資機構 a16z 的合伙人 Angela Strange 說:未來每家公司都將成為金融科技公司,這個判斷非常具有前瞻性,國內大部分企業主看不到、看不懂,但這是趨勢。現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全球Defi市場總量突然近一個月總體新增了十倍量級,發展太迅速了,完全令人想不到。未來,所有公司都是金融科技公司,或者是金融科技的一部分。

國家區塊鏈服務網絡BSN宣布與Tezos、NEO、Nervos、EOS、IRISnet和以太坊6個公鏈完成整合。從8月10日起,這六個區塊鏈上開發人員將能使用BSN海外數據中心的數據存儲和帶寬來構建DApp並運行節點。全球用戶將通過BSN跨鏈結構、以及與中國銀聯合作關係,訪問國內企業鏈和財務數據。本次6個區塊鏈項目是第一批整合去中心化公有鏈,BSN將在其位於巴黎,舊金山和香港的三個數據中心的網絡上提供運行支持,預計在2020年底之前根據用戶群、技術背景和產品等條件把公有鏈整合數量提升到10個以上。

2014年,比特幣貼吧有個人花了48萬買了100個比特幣,並開貼直播炒幣,人稱」48萬哥」。期間,他的比特幣市值一度跌到19萬,9萬,大家不停的挖苦他,說他即將變成」6萬哥」。他的丈母娘為此事找他吵架,他的老婆甚至拿出離婚威脅他。最終在2016年初,他頂不住壓力,割肉賣出了100個比特幣,得錢30萬,淨虧損18萬。倒在了黎明前。

一位幣圈投資者在17年底投資40萬,虧損30萬+後徹底清倉離場。17年進入幣圈的新人大多都是虧損的,因為17年年底至今整個市場仍然是熊市中,爆起的時機要再等四年多了,雖然中間起起伏伏,比如去年比特幣春節曾經3000美金,但下跌時買的人反而很少。拿不住,熬不住,最後都沒有涅槃,跌落懸崖。

創業者最關鍵的能力是判斷需求、抓住需求

作為創業者,最關鍵的能力是判斷需求,抓住了需求,滿足需求,即使沒有抓住趨勢,也可以混到衣食無憂的老闆,我有幾個同學就是這樣,基本上年賺千萬是沒問題的,也不想考慮什麼大趨勢。見過很多人,講起來一堆的高大上,滿天的牛皮糖,但一談到錢,立即顯出原形,有不少人根本沒錢,卻以為忽悠能成事。錢真是一個檢驗合作真假的試金石,一下子就可以快速判定是否合作。現代市場經濟已經不像十幾年前了,買與賣,都很清晰,當然未來會更清晰,鏈上交易,簡單,因為無需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忽悠本身沒任何意義,機器網絡本身建立了信任。

好像以前有很多大公司老闆想見任正非,但任正非基本上不見。為啥?因為花過多的時間在並不是生意本身上,會干擾領導者的判斷。任正非說過「真正認識到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華為的戰略第一條就是說「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戶需求是華為發展的原動力。」

創業者把時間的大部分用在客戶上用在產品上,那些多數人心中的所謂大佬、投資人、融資中介等等還是少見、不見,要知道真正帶來價值的是客戶,只為客戶服務(包括潛在客戶,甚至只是諮詢你產品服務的人),其他的人一分鐘時間也不要去花費,連想都不要想。

科學名詞能否變成日常用語

科學理論裡的名詞能否變成日常用語,如「熵」,甚至「熵減」,我想完全可以。有一些一根筋的執拗人士,我看成了物理學的「老學究」,熵減為什麼不能像溫度、速度那樣任意用於各種現實描述中呢?就是因為他們腦筋僵化。

可以設想,如果速度這個概念原始人也會理解,但加速度他們就難理解了,因為加速度是空間對時間的二階導數,就算原始人理解了,那三階導數呢?更高階的呢,無窮階導數呢?基本上他們根本理解不了。而如果一旦變成一個普通名詞,深入大眾化以後,加速度也變得理解簡單了。

我清晰的記得,我在高一第一次接觸「加速度」這個名詞時,費盡心思的去理解什麼是加速度,什麼是G/重力加速度。現在想真的可笑,為什麼可笑?就是因為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這個名詞,將數學概念往實際「體驗」上硬靠。這種硬靠如同現在很多人非要想什麼是思維時空那樣的絞盡腦汁。現在想想都可笑。

多世界假說,現在聽起來玄幻,或許五十年後會成為量子力學的主導性詮釋,取代哥本哈根詮釋,幾乎所有佔統治位置的概念都會被顛覆。

同樣的道理,任何一個及其複雜的科學名詞,及其抽象的科學概念,都可以大眾化使用。概念,說實在的,本來就是抽象,有什麼高端大氣不能用的。我非常討厭僵化的科學主義者。科學主義可能不存在,但科學主義者是大批量存在的,這幫人如同宗教時代的頑固分子,阻礙著思想自由化。

科學是客觀存在還是人類發明

看到一個問題:洛倫茲變換實質是什麼?是單純的為了滿足光速不變原理而湊出來的嗎?沒錯!洛倫茲變換的確是他自己弄出來的「經驗公式」,愛因斯坦為什麼剛發表論文不久就能被普朗克以及愛因斯坦之前的老師閔可夫斯基等科學大牛關注,因為愛因斯坦用建立科學理論的標準法則,即基於觀測的事實作為基礎性的原理/公理/基本假設(光速不變和相對性原理)從邏輯上推導出來的,這才是比洛倫茲、龐加萊更牛的地方。

狹義相對論一問世,和廣義相對論不同(廣義相對論經過天文觀測加媒體傳播是全球大眾知名),很快就得到主流認可(當然愛因斯坦知名度還不行,之後還在考教師的職位,高中教師職位也沒有獲得,當真正大學老師要到29歲的時候了)。

如果沒有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或許以另外一種原理性的解釋廣為傳播,其概念和解釋成為權威。每一種觀測都可以建立不同的解釋和理論,並且得出同樣的預測結果。

而愛因斯坦是自己的想法,他建立狹義相對論的「方法」不同,他理論核心是兩個基本假設,光速不變和相對性原理,這非常關鍵,沒有這個基本假設,就不會有後來的廣義相對論,因為廣義相對論就是相對性原理的非慣性系延伸。

科學理論的基礎是通用意義上的感應共識,相對論的基本假設就是。類似牛頓力學的三定律。劃時代理論的特徵就是找到了這種感應共識。而意識工具往往已經有數學家提前準備好了。

科學理論=感應共識(包含觀測數據、現象,以及各種經驗的共同認可)+意識工具化(認知方法論+數學)

上面這個公式很清晰的說明了科學理論是什麼。科學理論,我總結一句話,就是:對感應共識進行意識工具化加工。

感應共識,即基於觀測觀察等的感應信息,同時又要有共識的感應信息,是群體共同認可,現代科學理論為了嚴謹,把這個部分稱之為「假設」,其實隱含的含義就是限定在已知範圍內假設是成立的,但未知範圍不好說,只能叫假設。但這肯定是「發現」,不是發明。

意識工具化(認知方法論+數學),也是發現,但方法論和數學體系中創造出來的概念,是創始人的發明,是完全獨立於世界的,創始人將自己創造發明出來的概念通過邏輯規則的組合形成體系,體系本身與人類的感應對應和匹配,即使非歐幾何這種,也是如此,未來也一定會通過人類感應的對應,廣義相對論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符合邏輯的數學體系、方法論體系,都是發現,即使還沒有與感應對應,但早晚會發現對應,如同世界上有科學家說的那樣,任何數學公式,宇宙中都有某個角落與之對應。

本文來源: 金色財經 / 作者:blocknew

相關焦點

  • 以自由之名:老牌CEX ShapeShift將轉型去中心化交易所
    一則新聞引起注視成立6年多的老牌交易所ShapeShift宣布,自己將會全面擁抱DeFi,開始整合去中心化協議,棄用其在2018年開始的KYC。截至發稿之前,其平臺宣布目前基於去中心化協議的ShapeShift僅支持以太坊和ERC20代幣交易,未來將開啟其他主流幣的交易。
  • 影子交易所全球首創暗網去中心化交易平臺 , 開創下一個區塊鏈風口
    區塊鏈的誕生,正在重構一個嶄新的信用社會,用數位化的理性科技,解決人性中信任不足等問題,最終在全球形成一種數字信任,把高額的信用成本降到幾乎可以不計成本。區塊鏈依靠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核心創新科技實現數字世界的信任。
  • 老牌CEX ShapeShift將轉型去中心化交易所
    昨日,成立6年多的老牌交易所ShapeShift宣布全面擁抱DeFi,整合去中心化協議,棄用其在2018年開始的KYC。這一舉措在社區大受歡迎。目前,基於去中心化協議的ShapeShift僅支持以太坊和ERC20代幣交易,未來將開啟其他主流幣的交易。ShapeShift的舊版仍在運行,但不久將會退役。
  • 交易所要變天?去中心化交易所崛起,蠶食用戶,搶奪流量
    文/棘輪 林格2020年,在DeFi浪潮的推動下,去中心化交易所大紅大紫。從4月開始,它的市場份額飛速增長,並不斷蠶食中心化交易所的市場。比如去中心化交易所中的佼佼者Uniswap,就在交易量上擊敗了Coinbase。「交易所市場要變天了。」有玩家感慨。
  • 高斯生態:全球首個公鏈、+去中心化交易+挖礦生態體系誕生
    打造數字經濟區塊鏈生態圈GAUSS將顛覆傳統行業,建立一個先進獨特的去中心化產業生態,創建成為一個服務全球開放、協同、公平、公正、繁榮、共贏的規模超萬億美元的數字經濟區塊鏈生態圈。4.GAUSS 正態去中心化交易所全球首家大容量鏈上交易系統(雙向鏈上交易),每筆交易低於10s,具有鏈名域名伺服器,可輕鬆訪問各區塊鏈。
  • 杭鏈即刻 | DeFi牛市發動機之跨鏈去中心化借貸
    本期邀請到了KAVA全球業務發展副總裁 Aaron Choi,就「DeFi牛市發動機之跨鏈去中心化借貸」主題進行分享。另外,接下來我們支持的抵押品類型會不斷增加,將從更多的資產中釋放出更多的價值。 主持人:為什麼選擇在Cosmos上去構建自己去中心化借貸平臺,而沒有選擇在以太坊上搭建?
  • 路印開發光錐中繼,要做去中心化交易所生態
    交易所對加密貨幣發展舉足輕重。正是因為有了交易所,加密貨幣才有了流通,從而才產生了價值。然而,圈內流卻傳著這樣一句話,「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卻要在中心化的交易所上買賣」,這不禁讓人感到些許嘲諷。中心化交易所本身無可厚非,但在實際使用中卻存在諸多問題。如中心化交易所容易被黑客攻擊,不透明,容易出現交易所操縱幣價、監守自盜,小的交易所還會出現流動性不足的問題。這本應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大顯身手的時機,去中心化交易所只要保管好自己的私鑰,就能很好的解決被黑客攻擊以及交易不透明的問題。
  • 全球首創郵箱公鏈託底交易所震撼上線,ESC或成下一個明星幣?
    作為區塊鏈行業中的關鍵角色,交易所連接著數字貨幣的一二級市場,幾乎成為項目方和區塊鏈投資者之間的唯一橋梁,掌握著區塊鏈行業的絕對話語權,甚至是全球區塊鏈事業的發展命脈。  遺憾的是,大多數傳統交易所都存在著高度中心化的屬性,這一點嚴重違背了區塊鏈的核心本質——去中心化。
  • DRT熱烈上線奇點去中心化交易所,加快DEFI應用落地步伐
    DRT熱烈上線奇點去中心化交易所這一消息在業界傳的沸沸揚揚。據了解,DRT是全球首個垂直領域的DEFI分布式垂直公鏈,由加拿大多倫多分布式金融技術聯盟開發,基於區塊鏈技術信任,通過搭建機器信任的共享網絡,打造一個金融資產無邊界流通、價值開放共享、產業協同創新的全球分布式金融聯盟體,DRT的應用領域為DeFi 場景,在推進分布式金融應用落地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力量。
  • 知密大學發起人劉昌用:大餅領漲是牛市前半期的一個特徵
    劉昌用:首先可以確定的回答,DeFi的火熱是真正的市場需求推動的,並且是真正的一場革命性的變化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這個革命性的變化,或者說一個新的經濟形態的出現,是已經從比特幣開始延續到現在的,它的核心就是四個字:去中心化。為什麼去中心化意義這麼重大呢?
  • 去中心化量化指南|想了解系統去中心化程度?試試最小中本聰係數
    去中心化系統是由子系統組成的為將此概念應用到公共區塊鏈領域,我們需要區分去中心化系統和去中心化子系統。具體來說,像比特幣這樣的去中心化系統是由一組去中心化子系統組成的(如挖礦、交易所、節點、開發者、客戶端等等)。
  • PotatoCoin(POC)——去中心化的匿名社交娛樂鏈
    摘要:PotatoCoin(POC)將打造一個即時通訊+智能合約發幣+自治理社區的生態閉環,PotatoChain的目標不僅僅是成為一個去中心化的即時通訊軟體,而且還將建立起一個去中心化,可通過社區自治運營的生態平臺,成為即時通訊領域的以太坊。
  • QCSI一種自動成長的去中心化金融指數——開創去中心化金融指數(DE...
    未來經濟 數字優先當區塊鏈遇到了金融則誕生了去中心化的金融(DEFI),而當去中心化的金融在結合以區塊鏈為基石的數字經濟,則必然實現新數字金融經濟的蓬勃發展,而這其中離不開各類數字貨幣和通證的發展與流通,雖然當前各類數字貨幣和通證市場火熱,但是對於投資者而言,美中不足的是,缺少風向標的指引,正如股市中會有大盤指數來表明市場狀態,及充當市場晴雨表的角色,數字貨幣和通證市場中實際上依然沒有這樣的指數指標
  • 衍生品百家爭鳴,去中心化的Injective Protocol有機會嗎?
    各大交易所紛紛開闢出期貨合約、期權板塊,期待在這龐大的市場中分一杯羹,比如傳統巨頭Bakkt和幣安期貨均是於2019年成立。加密貨幣的價格變動吸引著投機者,他們期待賺取波動中的差價。期貨合約自帶的槓桿機制放大了波動的倍數,受到財富效應吸引的人更喜歡交易期貨產品。
  • SingularDTV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影視娛樂
    SingularDTV已和ConsenSys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打造一個可以為平臺上所有原創或他創內容之維權、財政收入之管理的服務系統。為原創作者和觀眾提供一個透明、自由、便捷的互動平臺,從而改變中間商攫取巨大利益的現狀。2.去中心化的付費視頻播放。
  • 去中心化金融環境風起雲湧 且看BIT怎樣反轉地球
    舊的中心化加密貨幣交易所倒下了,新的中心化加密貨幣交易所又站了起來。中心化交易所的現狀和不足時刻提醒人們,加密貨幣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少現在的它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好。市面上不少宣稱「更可靠,更快速,費率更低」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然而他們卻沒能做到「真正」的去中心化什麼是去中心化交易所?
  • 傳統交易所和去中心交易所交易的區別、幣圈接下來的上漲動能在哪裡?
    我們經常會聽到中心化交易所的商務說,只要是好項目,有社區,有技術,有熱度我們免費上幣。第二:惡性競爭。我粗略的統計了下現在市面上的交易所不少於1000家。那這麼多的中心化交易所,他們的盈利模式單一,沒有創新,幾乎大同小異,為了盈利,為了多增加一些流量,自然而然就開啟了惡性競爭的模式。
  • 去中心化交易所聚合器1inch獲1200萬美元A輪融資
    1inch 創始人兼執行長 Sergej Kunz 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新品開發,團隊擴張,新市場開發以及營銷活動的拓展。  11月,1inch發布了其協議的第2版,包含最重要的Pathfinder,這是一個囊括新的發現和路由算法的API,以及一個直觀的、用戶友好的UI。基於第2版的改進,用戶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好的交換匯率。此外,第2版的改進還極大地減少了失敗交易的數量。  另外,1inch 最近啟動了流動性挖掘計劃的第二階段,推出了對其流動性提供者的更多激勵措施。
  • 交易所數據的秘密:牛市中散戶為什麼會虧錢?
    在多數人眼中,牛市是發大財的機遇,躺著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於是砸鍋賣鐵也要趕緊入場搶錢。看似暴利的背後,卻是冷冰冰的現實:多數人在牛市中並不能賺到錢,熱氣騰騰的喧囂繁華,卻往往成為了「大魚吃小魚」的財富再分配。在牛市中,散戶為什麼還會虧錢?
  • 幣安DEX上線韓國 「去中心化」是偽命題嗎
    「進擊」的幣安 從眾籌項目BTT、Fetch.AI到近期幣安鏈、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陸續上線,幣安在目前市場相對較熊的狀態下推出如此多的新項目,堪比「進擊的巨人」了。而對此,幣安聯合創始人何一解釋稱,我們都知道一個理論叫做:「風口上的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