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房間之爭-淺論到底什麼是智能

2021-01-15 企鵝杏仁技術站

杏仁產品經理,業餘美劇、設計、哲學愛好者。頭像是我偶像。

1980 年,美國哲學家 John Searle 提出了一個思維實驗:中文房間(Chinese Room Argument),它是這樣的:

假想在一個密閉的房間中,有一個完全不懂任何中文的美國人。他手上有這兩樣東西:1)所有的中文字符集(數據);2)如何處理這些中文字符的規則書(程序)。現在,門外有人在紙條上用中文寫上一個問題,遞進房間當中(輸入)。房間裡這個完全不懂中文的美國人,按照手頭的規則書,把問題的正確回答拼湊出來後遞出去(輸出)。按照圖靈測試的標準,房間裡的人被認為具有理解中文的智能,然而,實際上他對中文一無所知。

要注意的是,這本規則書上僅僅只是基於語法(Syntax)的,而不涉及任何語義(Semantics)。也就是說,你可以理解成,這本規則書上,羅列了一切可能的中文問題,並給出了相應的中文回答,房間中的人,只需要按照對應的回答,拼湊出相應的中文字符遞出去,但這個過程中,他對問題和答案是什麼意思,一無所知。

這個思維實驗提出後,長達三十餘年的時間裡,各方都提供了各種回復與反駁。Searle 最初只是希望藉助於這個思維實驗,來指出圖靈測試在驗證智能方面並不是完備的,即我們該如何辨別智能。不過,隨著論戰的升級,它實際上指向著一個歷史更悠久的路線之爭:智能是可計算的嗎?

其實,所謂路線之爭,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對錯,關鍵在於你持有什麼立場和信念。我們就來看看,中文房間面臨的各種詰難和相應的回覆。

最常見的回覆,也是 Searle 在其論文中首先駁斥的,就是系統論。在這種觀點下,房間中的那個人的確不理解中文,然而,如果你把房間當作一個整體系統,則可以說這個系統是理解中文的。這一派觀點的人做出了一個類比:想像一下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元,單獨拎出來一個神經元,它顯然不理解中文,然而,人作為一個整體,是可以理解語言的。

Searle 對此的回覆是:讓我們更極端一點,現在房間中的這個美國人,背下來了所有的中文字符和整本規則書。現在,他離開房間出門和真正的中國人交談。對面走來了一個人問他「你給王菊投票了嗎?」,他根據大腦裡內化的規則書回答「沒有」。儘管他對「王菊」和「投票」是什麼,一無所知。Searle 在 1984 年進一步指出,系統論一方的錯誤在於,誤把這個問題當作整體論和還原論之爭的一個分支,然而實際上,他駁斥的是單憑語法本身並不足以構建語義。

系統論的一個變體是「虛擬心智論(Virtual Mind Reply)」。和系統論一樣,它同樣不認為房間中的人具有智能,但也不認為這個系統整體具有智能。事實上,它完全不關心智能是通過誰或什麼(Agent)展現了出來,而只在意在整個過程當中,是否有智能被創造了出來。許多人在這一觀點上進行了進一步的演化,繼而討論到:中文房間之中,真正的智能體現在那本規則書上。正反雙方對這本規則書是否是可窮盡的,以及意識和本體論的行為主義之間的關係展開了辯駁,不過討論的內容過於學究,這裡就不展開了。

英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 Roger Penrose 在 2002 年回應過這一系列相關的觀點,把「中文房間」問題擴大化到「中文體育館(Chinese Gym)」變體。現在,讓全中國所有的人,每個人模擬一個大腦中的神經元來處理信息。難道中國這個國家,或者在這個過程當中,存在著任何形式的智能嗎?好吧,雖然這個變體的思維實驗,核心目的是駁斥智能不需要依附主體的這一看法,但如果你想到了《三體》一書中,三體星人全民模擬一臺計算機的行徑,很多人的確可能會覺得這個過程當中存在著智能。

機器人回復贊同 Searl 的觀點,即中文房間中無論是那個人,還是房間整體,都不存在智能可言。但原因在於,僅僅語言是不足以構成智能的,按照這一方的觀點,如果我們造出了一個機器人,它不僅僅可以根據語法處理中文,還可以識別圖像、聲音、運動,並給出相應的肢體、表情等反饋,這個機器人就具備了智能。按這樣的標準,西部世界中的接待者(Hosts)顯然是具備智能的。

Searl 和一眾人並不認為這樣的機器人真正具備了智能,反駁的主要切入點,是從意向性(Intentionality)和因果關係(Causal Connection)兩點入手的。通俗一點來說,這樣的智能只是一系列反應的組合,矽谷最新一季當中的 Fiona 就是典型代表,她的語言、面部表情、肢體動作只不過是按照程序例行公事,卻沒有自發的因果性。

模擬大腦回復(Brain Simulator Reply)

模擬大腦回復跳開了中文房間這個問題,而是直接向 Searl 質問:如果我們用非生物的方式,模擬出了一個和大腦神經元一模一樣工作的裝置,它擁有智能嗎?想像一下西部世界中接待員腦中的白色裝置,就可以認為是這個,顯然西部世界裡的機器人,比上面矽谷中的那個 Fiona 更像擁有智能的人類。

Searl 的回覆依然是不能。模擬大腦本身並不意味著智能,他在這裡給出了一個很類似於上文「中文體育館(Chinese Gym)」的思維實驗變體,目前來看,Searl 就是既不認同智能直接等同於大腦的電化學信號。不過,在這個方向上討論下去,Searl 隱晦地表達出了他對於什麼是智能的深層看法。

模擬大腦回復一方進一步質問:我們現在不模擬大腦了,而是逐步替換大腦。假設有一個人,我們把他大腦中的突觸,一個接一個,替換成特製的電晶體,這些電晶體能十分逼真地模擬大腦突觸。那麼,當全部替換完成後,這個人還擁有智能嗎?

Searl 一方的回答是:在我不知道他被替換前,我可能會認為他擁有智能。但一旦當我知道它是一臺圖靈機後,我便不再認為他具備智能。這個看似已經近乎於狡辯的回覆,其實暗藏著 Searl 一方對智能更深層的看法:凡是可以被計算的,都不再是智能。其實,直到今天,也沒有人可以給智能下一個令所有人滿意的定義,而中文房間更深層次的分歧正在於:智能是一個可計算的問題嗎?

他人心智回復(Other Minds Reply)和直覺回復(Intuition Reply)

還有許多人繞開了關於智能的定義,而嘗試從如何辨別智能的角度出發。在他們看來,我們之所以認為中文房間中的人,或機器人不具備智能,純粹是出於我們固有的偏見。按照同樣的標準,我們一樣也無法判定身邊的人是否真的具備智能,或者僅僅只是表現出智能。這一系列的回覆,都強調圖靈測試的重要性,正在於摒棄我們固有的偏見,而單純從結果出發來辨別智能是否存在。

美國哲學家 Daniel Dennett 提出了哲學殭屍(Philosophical Zombie),也可以作為一個補充回應。用一個非常簡化但並不準確的版本來說,這裡的殭屍不是美劇 Walking Dead 中的殭屍,而是指那些只表現出智能,卻並不真的具備智能的人類,假設他們存在的話。Daniel Dennett 認為,首先智能顯然是一個進化出來的產物。其次,中文房間提出的觀點如果成立,即表現出智能的主體並不一定真正具備智能。那麼,兩個同樣在行為上表現出智能的主體,前者不具備真正的智能(只是裝得像),而後者具備真正的智能,通過他的一系列的論證(這裡就簡化不展開,不考慮他論證的正確性),最後得到的結論是:前者比後者更有生存優勢,故而地球上大多數人,其實都是只表現出智能,卻不真正具備智能的殭屍。

能看到這,說明你肯定不是一具殭屍了。


全文完

以下文章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這裡有一群熱血青年期待著與您相會。


相關焦點

  • 原創 | 人工智慧漫談之圖靈測試與中文房間
    也就是說,我覺得,「等於人類」的人工智慧,恐怕打從一開始就是不存在的,所以似乎並沒有必要區分強人工智慧與超人工智慧。當然這個僅代表個人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當然相對於人工智慧都有什麼類型這種問題,大家可能對那些真正擁有「智能」的機器更感興趣,但我們又怎麼清楚一臺機器是否真的擁有「智能」呢?
  • 機械姬的靈魂困境:從圖靈測試、中文瑪麗房間、哲學殭屍到他心通
    可問題在於,房間裡的人其實根本不懂中文,而傳出的中文語句卻讓人認為他懂了中文,從而指出行為認定上的「懂」與「真正意義」上的「懂」是不同的,進而藉此反駁基於行為主義的強人工智慧假說,因為強人工智慧假說認為如果一臺機器具有作為一個人的所有智能行為能力,那麼它必然也擁有心靈(mind)與意識(consciousness)。
  • 思想實驗 | 中文房間:機器能否具有心智?
    1950年,計算機科學之父阿蘭·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在其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試圖回答機器能否擁有智能這一問題。有關於何為機器的回答是簡單的,但對何為智能的標準界定則複雜許多。
  • 《黃石之爭》幕後故事
    今年夏天的熱門美劇《黃石之爭》擁有諸多吸引眼球的看點,如人物衝突、情感糾葛、牛仔、槍戰以及奧斯卡得主凱文·科斯特納。該劇講述的是一名農場主不惜一切代價保護自己土地的故事,這個農場位於蒙大拿州和黃石公園邊界,據稱是「美國最大的農場」。
  • 房間頂上的小圓盒子到底是什麼?
    你是否注意到在很多酒店、商場、賓館裡房頂上都有一個白色的小圓盒子這小圓盒子到底是什麼?
  • 今日之AI,能否回應「中文屋」的質疑?
    圖靈與賽爾,到底誰的觀點才預言了人工智慧的終極未來呢?探尋思想:洞察機器智能的靈性之窗首先,有必要先解釋一下,今天我們探討機器人是否能具備思維,到底有何意義?當然,並不是為了預測《西部世界》到底會不會真實上演。一方面,伴隨著人工智慧的廣泛落地,「智能」「智慧」等詞語已經成為了絕大多數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 全屋WiFi到底是什麼?
    全屋WiFi到底是什麼?通過專業檢測,用一組互聯的千兆路由器,讓每個區域、每個房間、每個角落都有千兆WiFi信號。智能寬帶,全屋WiFi;千兆寬帶,無縫覆蓋。各個區域,全都搞定!
  • 手機輸入法之爭:九宮格和全鍵盤到底哪個更好用
    【來源:中關村在線】手機輸入法到底是九宮格好用還是全鍵盤好用?這個話題已經由來已久。不過從起源來說,九宮格的似乎更早一些,特別是在虛擬按鍵出現之前,九宮格物理鍵盤似乎佔據了我們更多的使用時間,直到黑莓全鍵盤手機的出現。
  • OpenAI嘗試打破「中文房間悖論」,讓AI創造語言並自發交流
    系統在缺乏基礎的情況下訓練語言模型,就像 John Searles 在「中文房間理論」裡所提到的機器一樣,它們將輸入的文本與分析大量文本數據的結果相對比,只呆在「房間」裡就能與文本描述的外界互動,那麼我們又如何判斷計算機的「智能」呢?雷鋒網AI 科技評論了解到,近日 OpenAI 宣布了它們的一項研究成果,證明通過訓練,智能體是可以創造語言並進行交流的。
  • 手機輸入法的派別之爭:九宮格全鍵盤到底哪個更科學?長知識了
    手機輸入法的派別之爭:九宮格全鍵盤到底哪個更科學?長知識了 手機已經變成了人們最常用的工具,打電話,發簡訊已經是最基本的了,現在的手機甚至可以用來製作文檔文件,做會議記錄等等都完全沒有問題。
  • 手機輸入法的派別之爭:九鍵和全鍵盤到底哪個更科學?長知識了
    手機輸入法的派別之爭:九鍵和全鍵盤到底哪個更科學?長知識了手機已經變成了人們最常用的工具,打電話,發簡訊已經是最基本的了,現在的手機甚至可以用來製作文檔文件,做會議記錄等等都完全沒有問題。甚至有很多人說「用九宮格的都是老人家」,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這兩種輸入法到底哪種更科學~用科技數據來講話~據統計,使用九宮格鍵盤的手機用戶數量是比較多的,而九宮格就是西方固定電話的數字鍵盤上帶有的字母,這也稱為E.161鍵盤。大約是因為九宮格用起來會比較方便,格子也會比較的大,對於手機屏幕比較小的手機來說是非常的方便的。
  • 智能水龍頭 到底智能到什麼程度
    #智能水龍頭#發展趨勢#隨著大家對品質生活的追求,智能產品從大件到小件,從全屋到個體,日益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個我想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智能水龍頭,這個一貫只明確負責出水的小物件到底發展到了什麼程度!其實我內心是拒絕的,但還是打開了淘寶,順便還看了看智能水龍頭。打開淘寶輸入智能水龍頭無非還是老樣子一、智能情況這種是最常見的,現在很多大商場裡都已經有了!可抽拉式水龍頭+感應區,多了個新功能,感應區不靈敏的話還可以手動,多重選擇。
  • 智能電網到底是什麼?終於明白了!
    智能電網到底是什麼?終於明白了! 工程師8 發表於 2018-05-22 09:14:00 早在本世紀初,智能電網的概念就提出來了,並且經過風風光光的發展,在中國,智能電網已經成為風風光光的事業。
  • 「四大發明」之爭越演越烈,到底是學術自由,還是師德有缺?
    出乎意料的是,事件並未就此平息,反而越演越烈,電子科大的成立並未能服眾,到底是學術爭論,還是師德失範,網友們展開了激烈的論戰。目前,已經有幾大主流媒體發聲,應該將「四大發明」之爭回歸學術?筆者認為,「四大發明」之爭歷來存在,否認四大發明的教師並非沒有,倘若硬生生要將這場爭論定調,未免不能服眾。電子科大如此珍惜羽毛,用師德失範對鄭文鋒言論定調,未免太沒有氣度?學術的魅力在於思維的碰撞,觀點之間的交融,只有在不斷的交流甚至爭吵之中,學術才會真正的進步。
  • 坤鵬論:瑪麗的房間和哲學殭屍 心靈哲學二元論派的詰問
    6.思想實驗——瑪麗的房間澳大利亞哲學家弗蘭克·傑克遜從副現象論出發,提出了瑪麗的房間這個思想實驗,用來批判認為」世界上包括意識在內皆為物質「的物理主義。這個思想實驗是這樣的:假設有個科學家叫瑪麗,她自從出生以後,就一直住在一個全是黑白的房間裡。她靠黑白的顯示器和黑白的書來研究顏色,也就是說,她從來沒有見過真實的顏色。不過,瑪麗了解一切關於顏色的物理事實,也能用語言完美地說明什麼是顏色。
  • 世界的盡頭到底是什麼?宇宙的盡頭又是什麼?
    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世界的盡頭到底是什麼?大海的盡頭是大海,還是大陸,就看你有沒有能力看到。世界的盡頭,這是一部難以預判到的。也是一個哲學話題,世界的盡頭,按照現代科技來說,一架高手飛機,就可以繞地球一圈,不是什麼問題。
  • 搶佔C位,洛天依和初音未來的「瑜亮之爭」
    搶佔C位,洛天依和初音未來的「瑜亮之爭」作為國內目前廣受歡迎的虛擬偶像,洛天依剛剛又完成一次「出圈」。5月18日,她在廣州的荔枝聲音節上,以全息表演的方式一口氣獻唱5首歌,成為當晚的壓軸大戲   作為國內目前廣受歡迎的虛擬偶像,洛天依剛剛又完成一次「出圈」。
  • 廣東話百科:爭啲(「爭啲」是什麼意思?)
    廣東話百科:爭啲  點樣讀:  爭啲(zaang di)  乜意思:  「爭啲」是差點的意思。  點造句:  我今朝返工爭啲遲到。(我今早上班差點遲到。)  我硬系覺得我爭啲嘢未做,但系又諗唔起系乜。(我老是覺得我差點什麼東西沒做,但是又想不起來是什麼。)
  • 蘭博基尼suv中文叫什麼
    關於蘭博基尼suv中文叫什麼,早先有報導其概念車名為Deimos(恐懼),音譯為德摩斯,出自希臘神話,是戰神阿瑞斯Ares的次子,也是恐怖的化身,但是後來還是改名為urus(野牛),音譯為尤如斯,雖然沒有魔鬼的名字,但其性能依舊很瘋狂。
  • 日本國歌僅「28個字」,翻譯成中文後,才明白日本到底說的什麼?
    導讀:日本國歌僅「28個字」,翻譯成中文後,才明白日本到底說的什麼? 國歌,是一個國家體現自己的精神與文化的曲目,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被人民和政府共同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