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再簡單不過的一個行為了,但你們知道嗎?掏耳朵也是有講究的,掏不好的話可能會對自己造成傷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耳朵到底需不需要掏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王寧宇:「從醫學上來說,正常人是不需要掏耳朵的。之所以要掏耳朵,是想把耳朵裡一個叫耵聹(耳屎)東西掏出來。這個耵聹是皮膚在耳道裡面的一種皮脂腺的一種異化,也就是特殊的一種皮脂腺的細胞分泌出來的一種物質,它可以起到防止感染,防止病蟲進入外耳道,因為它微微發苦。」 專家告訴我們,耵聹還可以阻礙聲波對鼓膜的傷害,同時也有抑菌殺菌的作用。可是,長時間不掏耳朵會不會像網友所說的使耳道不乾淨,甚至會堵塞耳道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王寧宇:「隨著咀嚼的運動、咬合的運動,我們的嚙合關節會來回的運動,這個運動它跟外耳道有連接,連接的時候它就會把這個耵聹自動排出外耳道。」
隨意掏耳朵會產生很多危害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劉巧平:「你自行掏耳朵的時候,經常是把耳道口的一點取出來,耳道裡邊的還在裡邊,而且有可能你會把它推到裡邊去,這樣會越積越多。而且經常掏耳朵你會刺激它的皮膚,使耵聹會越分泌越多,對它排出來是沒有幫助的,反而容易形成栓塞。」
一般情況下,耵聹會隨著我們張口打哈欠等下顎關節的運動,自動脫落排出體外。隨意掏耳朵不僅會破壞耵聹對耳朵的保護作用,還會產生很多危害。稍有不慎,輕則會出現耳朵紅腫、發炎,重則會引起中耳炎,從而導致聽力下降。什麼時候需要掏耳朵?
那麼,什麼情況下需要到醫院請醫生掏耳朵呢?
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劉巧平:「如果耵聹阻塞耳道太多形成耵聹栓塞,它會出現一些症狀,第一耵聹阻塞外耳道刺激鼓膜,會出現耳堵悶感,聽力下降或者耳鳴甚至眩暈。第二耵聹刺激外耳道皮膚可以引起外耳道炎,出現耳痛。第三,耵聹可以刺激外耳道迷走神經引起反射性咳嗽。當我們出現了這些情況的時候就要去醫院就診。」專家提醒
不要輕易給小孩掏耳朵。由於小孩的外耳道皮膚十分嬌嫩,所以加大了損傷外耳道的風險。如果有不適,一定要去醫院就診請醫生幫忙處理。
小編想說建議大家儘量減少掏耳朵的行為,真想清潔耳朵的話,還是去醫院找醫生幫忙比較好。
來源:BTV新聞
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