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最強大腦」,孫奕東媽媽自曝育兒經,普通家長都可複製

2021-01-13 胡航懂家居

天才到底有沒有呢?其實是有的,只不過他們往往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成長過程中沒有遇到過天才,但自從《最強大腦》這檔節目火了之後,大家都漸漸發現,原來人與人之間差別可以這麼大。《最強大腦》裡年齡最小的選手——12歲的孫奕東,簡直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年僅12歲就會德語、英語、漢語3種語言,還曾拿過蟬聯華羅庚杯、迎春杯、希望杯、走美杯等多種競賽一等獎,家裡的證書、獎狀、金牌,掛起來比一個人還高。

除了感慨之外,更多家長表現的是羨慕和焦慮:這樣的孩子到底是怎麼培養的呀?為什麼我家孩子就不能這樣?他們是天生的嗎?

其實不一定,他們最大的不同是思維,智商再高,培養不好也只能是傷仲永。

這麼優秀的孩子是如何培養的?

孫奕東媽媽其實在採訪中自曝過育兒經,孫奕東媽媽被問到「你是如何發現孩子聰明」的時候,孫奕東媽媽說:有次孩子問她紅燈和綠燈哪個時間長,她說一樣,結果孩子說「錯了」,據他觀察紅燈的時間是綠燈加黃燈一起。

她還稱兒子只是個普通孩子,只是很喜歡思考,擅長觀察和推理。

事實上,觀察推理就是最底層科學思維,普通家長都可以複製粘貼。

孩子從剛出生開始,拿到一樣東西就會先摸一摸、看一看,甚至放到嘴裡咬一咬,還喜歡問「十萬個為什麼」,這就是科學思維的雛形。

科學思維對孩子有多重要?

「科學思維」,也叫科學邏輯,即形成於並運用於科學認識活動、對感性認識材料進行加工處理的方式與途徑的理論體系,是真理在認識的統一過程中,對各種科學的思維方法的有機整合,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

就像專家所說的那樣:缺乏素養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們好幾代人。

家長可能也發現了,很多孩子小學初中成績還不錯,一到高中就被甩下一大截,這就是思維方式帶來的差異。

大部分孩子無法獨立思考,人云亦云,而具備科學思維的孩子就脫穎而出了。這時候具備科學思維的孩子自然就會脫穎而出,成績也越來越好。這也證明一件事,想要孩子更聰明成績好,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是勢在必行的。

這也能從我們的教育改革上看出端倪,除了主科之外,自然科學這類科普課的比重也提得越來越高,如今考試文理也不分科了,生物、地理的重要性同樣不可忽略。

那麼怎麼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呢?

伯克利大學心理學系的Gopnik教授指出,科學思維其實是孩子的本能,家長們要做的就是不要扼殺孩子的本能。鼓勵孩子通過與大自然和生活的觀察和互動,更生動形象、更深刻地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能力。

科學思維簡單來說就是觀察分析和實踐,事實上生活處處都是科學。因為孩子只有觀察到真實的東西和場景,才會被震撼並發現其中的細節,這是插畫無法做到的。

曾經有一項調查研究發現:科普書閱讀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影響排在第一名。

所以,科普書籍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小幫手,家長們要利用好這個「小幫手」,通過和孩子一起閱讀書籍,使書中的知識轉化為幫助孩子看待世界的一種方式。

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利用健腦的「遊戲」有效進行鍛鍊,通過不同種類的專注力訓練,可以更好地鍛鍊孩子的手、腦、眼的協調能力。

孩子都喜歡遊戲,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個特點,讓孩子通過科學編寫的《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訓練題進行練習,讓孩子在玩兒中學,學中玩兒,在遊戲中充分體驗邏輯思維帶來的樂趣。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書的編寫團隊也是非常專業的全腦開發團隊,而且還特別邀請了中科院心理所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白雪審定,根據3~7歲兒童大腦發育特點命題,內容上非常的嚴謹。

一、近30種題型,400多到題目

這套書有著非常豐富的提醒,更有多達400多道題,可以非常全面的對孩子的頭腦進行開發。

例如推理問題:老鼠會掉進哪個水缸裡面?這是需要通過傳送帶的方向去逐步觀察然後進行推理。

書中的每一道題,不僅是鍛鍊一定的能力,更注重孩子綜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四隻來自魔方不同部位的小螞蟻,誰會先吃麵包?孩子們不僅要觀察四隻螞蟻的位置,計算出最短路徑,還要考慮立方體的空間。

即使是數字計算遊戲也能鍛鍊到觀察力、辨別力、專注力。

二、融入豐富的課外知識

另外,這套《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還融入了豐富的課外知識:機械、建築、動植物、生活常識等等都融入其中,在提升思維力的同時,也擴充孩子的知識儲備。

比如找不同的遊戲中就涉及了很多世界地標建築和世界文化,比如復活節島的石雕像、美國自由女神像、馬裡的多貢人、金字塔等等。

還有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垃圾分類、錢幣面值認知,也可以一邊練習題目,一邊學習起來。

這套書同時對兒童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和知識的積累,這也為他們入學後學習其他科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左右腦同時開發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左腦管理理性思維,右腦管理感性思維,這套書與其他思維訓練書不同的是,注重孩子全腦的開發,培養影響孩子一生的12大能力。

在皮亞傑的理論中,幼兒發展的過程就是「圖式→同化→順應→平衡」。比如在孩子已有的認知中,左右可能是這樣的。

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會發現方向不是只有左右之分,還有東西南北之分,比如這種箭頭。

就像數學老師一再強調:「數學的學習沒有任何的捷徑,唯一的路只有練習再練習!」思維訓練也是一樣,《瘋狂大腦》就是充分利用這一點,通過400多道題反覆練習,孩子每天練10分鐘,堅持訓練下來對孩子頭腦開發非常有幫助。

而且每本書最後都附上了習題的答案,爸爸媽媽可以先撕下來,最後在給寶寶對答案。

我是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專業育兒領域創作者,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點擊下方即可領取正版《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

相關焦點

  • 12歲被稱為「最強大腦」,孫奕東媽媽自曝育兒經,普通人也能複製
    《最強大腦》這個節目就是把許多天資聰穎的孩子聚集到一起,然後參加各種比賽的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天才兒童」,他們從小就格外的聰明,甚至會許多成年人都不會的內容,每期節目都會有一位最後的贏家,我們都會為將他稱為「最強大腦」。但是天才真的存在嗎?人與人的智商差別真的如此之大嗎?真的有那麼多的愛因斯坦嗎?
  • 12歲成《最強大腦》最小直通選手,孫奕東媽媽的育兒經你也能複製
    孫奕東是天津的一名學生,18年參加了《最強大腦》的比賽,當時他只有12歲,就成為了最小直通選手,並且最終獲得30強。目前為止,孫奕東已獲得5個全國冠軍,華羅庚杯、迎春杯等國際數學賽事都取得一等獎。除了學習,他還獲得了圍棋業餘三等獎、GBC項目(樂高)獲得金氏世界紀錄。
  • 《最強大腦》劉強東攜妻「回娘家」分享「育兒經」 眾評審大談...
    評審嘉賓紛紛談起育兒經,攜妻「回娘家」並即將迎來新生命的劉強東更表示會堅持「快樂」教育法。作為一檔科學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一直堅持「讓科學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的理念,因此在科學教育問題上,自然會不遺餘力地發揮自己的社會價值。
  • 《最強大腦》告訴你:「天才」的背後並非靠智商,而是這3種能力
    自從《最強大腦》節目問世以來,教育圈當中就一直盛傳著「最強大腦夢」,經常會有一些父母充滿疑惑,這些孩子也太厲害了,我要怎麼樣才能把自家孩子培養成「最強大腦」的選手呢?年僅12歲,被稱之為「天才少年」的孫奕東,他以年齡最小參賽選手的身份闖入了《最強大腦》的12強,令很多父母大跌眼鏡,直呼是「別人家的孩子」。
  • 重慶硬核外婆帶出兩個「最強大腦」,方法很簡單,普通家長可複製
    但這只是少數的,大部分人都是後天培養的,而這就需要父母堅持培養,努力總會有回報。最近重慶的一位8歲的小女孩火了,名字叫李欣蔓。他憑藉著超強的記憶力,被同學們稱為「最強大腦」。學校每次玩遊戲的時候,它都能表現出驚人的專注力,非常快速的找到答案。
  • 盤點《最強大腦》最逆天的少年天才 超凡能力驚呆眾人
    都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上有一些少年年紀小小卻表現出了碾壓眾人的能力。他們有的擁有難以複製的超凡天賦,有的是某個領域的絕對王者,還有的獨挑大梁守住了中國戰隊的榮譽。孫亦廷《最強大腦》孫亦廷出生於2009年的「聽音神童」孫亦廷雖然還未滿十歲,但卻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上引發了巨大關注。初賽時為了測試他的「最強耳朵」,幕後科學團隊特地為其準備了聽音界最強的考題——高空墜物。
  • 嬰兒大腦可塑性最強,1-3歲很關鍵,關係到孩子智力
    文/可馨育兒 寶寶的腦部發育的過程中,有一段時間對大腦的發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可馨育兒說,這一時期寶寶的大腦會迅猛發育增殖,如果這個時期受到了影響大腦發育的不利因素,就會對寶寶的智力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甚至會導致寶寶的智力低下。
  • 媽媽看「最強大腦」後給2歲女兒報全腦開發班
    因為看了熱播節目《最強大腦》,又無意間發現女兒會看紙牌上的數字,她也想訓練女兒的記憶力,打造「最強大腦」。  現代快報記者昨天探訪了南京的記憶力培訓市場:這樣的訓練是不是真的可以開發出大腦潛能、有助於孩子的學習?
  • 《最強大腦》「科學判官」魏坤琳教你用最新腦科學知識育兒
    確實,父母們都想將孩子往「精英路上」培養,在孩子身上的投資也毫不吝嗇。市面上,關於家庭教育、早教機構、育兒書籍等教育類的產品不在少數。然而面對琳琅滿目的選擇,什麼樣的教育產品適合孩子、上萬塊的課程,又值不值得呢?
  • 最強大腦中的天才少年:12歲優秀男孩因這一特質、完勝名校高材生
    《最強大腦》節目匯集了一大批國內外名校學霸、高材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腦力競技。其中讓小編印象最深的是一位12歲的優秀男孩邵煜軒,他現在是棗莊市實驗學校初一年級的一名學生。在參加《最強大腦》時,他憑著驚人的腦力,衝破重圍,從全國各地的優秀腦力選手中脫穎而出,得到了最終的入場券名額。在首輪的《魯班立方》比賽中,第一次登臺的邵煜軒非常緊張,但因為隊友的出色發揮,緩解了自己的緊張感,他也用自己的實力證明,最終和隊友穩坐第一的寶座。
  • 中外育兒大不同 老外眼中最"雷人"中國育兒法
    中國家長為啥能容忍自己的寶寶穿開襠褲?面對這些育兒習俗的巨大差異,中外媽媽們大方吐槽!從嬰兒到三四歲穿的各種型號應有盡有,從包裹粘貼式的到如廁訓練時使用的「拉拉褲」式,從普通紙尿褲到遊泳用紙尿褲。公共洗手間,不管設施多簡陋的,但肯定備有殘疾人專用廁所和給寶寶換紙尿褲的嬰兒換洗室(baby changing room)。老外認為即使是嬰兒,他的隱私也需要被保護。開襠褲或甚至讓孩子光屁股的現象,在老外眼裡非常傷風雅,非常不可思議,旁觀者也會覺得非常尷尬。
  • 最強大腦14歲少年奪冠,記憶力超強,家長直言:做好3點就可以
    這位天才學霸,12歲時就讀到了高一,而且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很多觀眾都非常好奇她父母到底是如何培養他的?在和他家人溝通中了解到:孩子性格偏內向,但是接觸了數獨後,慢慢變得開朗,他的爸爸特別注重家庭內部的溝通。雖然自己平時經常出差,但只要一有機會,他就會對孩子進行教導。並且孩子所有的正確的興趣愛好,家長都非常的支持。
  • 安徽安慶8歲自閉症男童「最強大腦」秒殺計算器 題一出即報答案
    這可就難了。昨日,安徽省第一家全託式自閉症康復訓練機構「夢之橋」,在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六一」文藝匯演。數十名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和家長、老師同臺演出,展示才藝。其中,一名8歲男孩上臺表演「神算」,挑戰「最強大腦」。
  • 6~12歲是腦力開發的重要階段,這5個方法,可以促進孩子大腦開發
    青青在家無聊就愛看《最強大腦》這個綜藝節目了,它從江蘇衛視引進德國然後推出的大型競技真人秀節目,這個節目的好看點在於全是腦力選手!特別聰明!每次看都熱情澎湃!
  • Dr.魏:天生會當爸媽的人,都用這種方法育兒
    魏的科學育兒法!2014年,因為《最強大腦》這檔風靡全國的電視節目,科學界出了一位新男神——魏坤琳,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不過他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Dr.魏」,也有人親切地叫他「叨叨魏」。Dr.魏在《最強大腦》擔任「科學判官」2011年、2016年,兩個寶寶的相繼降生,讓Dr.魏開始瘋狂接觸各種育兒方法,而他也意外地發現,市面上竟流傳著很多育兒偽科學,錯誤信息多到難以想像,也因此發起了愛貝睿的「未來腦計劃」。
  • 2年了,《最強大腦》碾壓清北哈佛學霸的少年楊英豪,現狀怎樣
    直到2018年1月5日,他自主報名參加了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並最終以卓越的表現榮獲30強選手。正所謂「一朝成名天下知」,一夜之間,他就成了人們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他,就是年僅14歲的少年楊英豪。自從在《最強大腦》暫露頭角之後,人們就把關注點聚焦到他的家庭,他的學習和他的成長方面。楊英豪的成長史楊英豪,生於2003年,自稱「松陽人」(父母都是松陽人)。
  • 為家庭育兒提供支持服務 保障0~6歲嬰幼兒身心健康
    每天早晨,晴晴媽媽都是用這段「早安問候」喚醒兩歲女兒的。 「五官認一認」「猜猜我是誰」……疫情防控期間,每天,晴晴媽媽都會帶著女兒跟著微信上的視頻一起做遊戲、聽講繪本故事。漸漸地,她和女兒都愛上這段有意思的互動時光。細心的她還發現,每天的「早安時間」不僅豐富了女兒的居家生活,還在不知不覺中讓女兒的「小手更靈活、小腦瓜轉得更快,對媽媽也更親近了……」 小活動,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