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102:社交網絡上各年齡段的分布和不同用戶行為

2020-11-30 199IT

Community 102 製作的一副信息圖,展示了社交網絡上各年齡段的分布和不同行為。從圖中的數據來看,Facebook 的用戶群顯然更年輕,LinkedIn 用戶年齡偏大,Twitter 的用戶群平均年齡小於 LinkedIn,但大於 Facebook。

誰在使用社交網絡?

使用社交網絡的人,35-44 歲的用戶所佔比例最大,為 25%,65 歲以上比例最小,只佔 3%。

千禧之子:網際網路的未來

千禧之子是出生於 1978 年到 1994 年之間的人(年齡 16-32 歲),這是第一代生於網絡的人,在網際網路用戶中佔有多數地位。

這些人中,75%的人建過社交網絡帳戶,62%的人在家庭以外使用無線網絡,20%的人上傳過自己的視頻,14%的人使用 Twitter。

他們每天平均花在網上的時間是 23 分鐘。59%的人從網絡獲取信息。

他們訪問社交網站的頻率是:25%的人一周內訪問一次,29%的人每天訪問數次,20%的人每隔數天訪問一次,26%的人每天訪問一次。

他們看新聞的主要渠道是 Yahoo! CNN 和 Google,其它渠道包括 MSN,FOX,My Times,MSNBC 和 AOL。

社交網絡用戶的平均年齡

社交網絡用戶的平均年齡是 37 歲。其中,LinkedIn 用戶平均年齡 44 歲,Twitter 用戶平均年齡 39 歲。Facebook 用戶的評價年齡是 38 歲。

不同年齡的人在社交網絡上的行為

Facebook 上 18-25 的人佔據 29%。社交網絡上的行為並無太大特別之處。

年輕人朋友更多,更新更快,表現更多的負面感情和髒話,喜歡討論自己;老年人喜歡寫比較長的帖子,更多的談論別人和家庭。

27/28 歲的用戶上傳圖片最多,平均是 510 張。

40 歲的用戶和 20 歲的用戶發的圖片幾乎一樣多,但是標籤更少。

Twitter 上 26-34 年齡段的人佔有 30%的比例。與 Facebook 相比,Twitter 上的年輕人所佔比例更少。

18-24 歲的用戶中,85%的人跟隨他們的朋友,54%的人跟隨名人,29%的人跟隨家庭成員。

年輕人使用 Twitter 少的原因是 Twitter 是一個與人聯繫和發布信息的平臺,而不是一個與朋友交互的地方。

相關焦點

  • 社交媒體平臺的開放性強度對用戶使用行為的影響
    本研究以北京市大學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梳理與定量調查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選取人人網和新浪微博作為對比,總結出各自用戶的使用動機和使用行為,並結合三者特點將結論推廣。分析表明,三個社會化媒體上的用戶群體具有截然不同的個人特點以及使用動機、使用行為,其中開放性越大的媒體,會存在使用深度越低、內容原創性越低的現象,而開放性程度適中的媒體,則會處於用戶使用彈性較大的威脅之中。
  • TikTok登上土耳其知名刊物:受各年齡段用戶喜愛
    千龍網北京2月15日訊 近日,土耳其知名刊物《MarketingTurkey》在2月刊的社論中提到,TikTok已經成為土耳其各個年齡段的用戶普遍使用、記錄真實生活的社交媒體。報導稱,TikTok正以不可阻擋的趨勢崛起,目前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
  • 超級乾貨 :一文讀懂社交網絡分析(附應用、前沿、學習資源)
    現有研究主要基於如下兩種思路展開,一是將在線社交網絡作為一種特定的信息技術,研究用戶對在線社交網絡技術的採納行為、拒絕行為和用戶忠誠;二是將在線社交網絡視為提供各種服務和應用的平臺,研究用戶使用各種服務和應用所表現出的特徵與規律。
  • 新媒體環境下用戶社交媒體倦怠情緒與消極行為研究
    研究發現,新媒體環境下的用戶對社交媒體(社交媒體平臺、信息內容、社交媒體中的他人)的負面態度均與社交媒體倦怠呈中度正相關關係;用戶的主觀規範與社交媒體倦怠之間低度相關;但是自我效能感與用戶的社交媒體倦怠之間沒有明顯的關係。而社交媒體倦怠與其後續行為之間呈中度正相關關係,並且不同的消極行為與社交媒體倦怠情緒之間的相關程度不同。
  • CCF ADL 87講習班回顧:韓家煒等13位大牛全方位解析社交網絡和數據...
    在資訊時代 1.0 時,網絡就是由一系列頁面(文檔)和頁面上的連結構成的一個結構。第一個時代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不斷地加入,於是產生了大數據;同時還伴隨著產生了雲計算。在資訊時代 2.0,用戶加入了網絡當中,「今日頭條」就是這方面典型的應用。在資訊時代 3.0,用戶開始在網絡上了,用戶之間形成了交互,這就形成了信息空間和用戶空間,通過兩個空間信息的融合將產生智能。
  • 2020年版中國社交網絡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社交網絡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社交網絡行業投資決策者和社交網絡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一、全球社交網絡三次浪潮    二、全球社交網絡市場規模    三、全球社交網絡用戶規模      1、全球社交網絡用戶數量      2、全球社交網絡用戶分布      3、全球社交網絡的滲透率
  • 進入人本社交——社交網絡的本質與發展趨勢淺談
    把社交解構一下,我非常贊同《社交紅利》裡面把社交收益總結為 「關係鏈」、「信息」 和 「互動」 之積。而社交行為,從根本上說,也是這 3 者構成的。雖然生活的意義有不同的理解,我最推崇生活是一個故事也是一個藝術品。如同奧斯卡-王爾德說的 「生活是對藝術的模仿」,也如尼採講的 「把生活當作藝術品去過」。生活是不斷展開的情節和個性的連續發展。
  • 吳世忠:對社交網絡發展與治理的思考
    以Facebook、Twitter、Linkedin、QQ、微信等為代表的全球化社交網絡已經形成了超過10億人的跨國界、跨民族、跨文化的新網絡社區,對西方的社會形態、社會行為、社會關係與社會生活各方面產生了一系列影響,對我國的信息化發展和網絡治理提出了現實而嚴峻的挑戰。
  • society和community用法區別,都可以指社會,有什麼不同
    今天我們來學習society和community的用法。請熟讀下面生活中常見情景例句到會說。03society和communitysociety和community都可以翻譯成「社會」,但它們的內涵還是存在區別
  • #TC Disrupt NY 2012#Hmmm:在社交網絡上展示不同的真實的你
    相信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不同的一面:朋友面前的瘋狂,同事間嚴肅,父母膝下乖巧,獨處時的落寞;但你可能並不想所有人同時看到你不同的樣子,在社交網絡上亦是如此。Hmmm 允許用戶對社交網絡上的好友進行分類設置,同時也將用戶的分享內容按照生活、工作、心情、照片及場所等標籤進行分類。如此一來,不同類別的好友將看到用戶不同類型的分享內容。Hmmm 的創始人之一 Archana Patchirajan 表示,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Hmmm 團隊希望能夠為用戶打造一個彈性的分享平臺,讓用戶盡情地表達真實的自己。
  • 社交網絡使用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
    三是社交與移動融合。移動社交已成為用戶社交的新常態。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的發展,人、機、物將加快實現互聯互通,並促使社交與移動深度融合。四是社交與職業的融合。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和騰訊網際網路與社會研究中心首次發布的《生活在此處——社交網絡與賦能研究報告》顯示,86%的青年人對於社交網絡可以增加職業和工作機會表示認同,半數以上青年人都表示願意嘗試在網際網路和社交網絡上進行職業選擇。
  • Facebook用戶統計特徵:每天刷Facebook的究竟是哪些人?
    6、13歲至17歲年齡段的Facebook用戶數量最多 Tik Tok雖然在青少年間掀起了新熱潮,但放眼全球來看,Facebook仍然壟斷著社交市場。 Hootsuite、Kepios和We Are Social的研究表明,Facebook廣告商可觸達超過1.133億青少年,這一數據在Snapchat上是6690萬,Instagram上13歲至17歲年齡段的用戶數達到5290萬。 但是,Facebook的年輕廣告受眾可能正在減少。該公司的廣告工具顯示,與2019年第二季度相比,該平臺的青少年用戶減少了2.6%。
  • 王元卓|探究社交網絡演化規律
    我們所研究的這個社交網絡,其實可以追溯到20世紀的80年代,我們開始有電子郵件,可以跟朋友通過網絡實現社交、互聯。對在線社交而言,最重要的一個節點是上世紀90年代的中期,美國的ICQ開始發展,它在上線六個月之後就成為當時世界上用戶量最大的即時通信軟體,也就是我們說的在線社交軟體。第七個月的時候,它的用戶規模就達到了一百萬。
  • 理解社交網絡究竟是如何席捲全球的,得從 StaaS 和社交資本開始
    如果我們把社交網絡視為一種軟體,其上用以承載用戶社交資本的狀態(Status)也是一種服務,這就是我們接下來想深入探討的,狀態即服務(StaaS,Status as a Service)。(對於投資人、社交產品經理來講,總是在不同的社交網絡上用各種測試帳戶發布一些代表性的內容,跟蹤其社交資本回報率和流動性,應該是蠻有意思的事。)關於提升社交資本的投資回報,還有一點尤為關鍵:該社交網絡的功能是否足夠有利於增加內容的傳播範圍。
  • 社交網絡中都有哪些商業機會?
    一直以來社交網站都致力於將人們的線下關係搬到線上,說白了就是讓現實生活中的朋友在網絡上也能夠保持聯繫。而這種聯繫靠的主要是用戶自己更新的狀態、上傳的日誌和自己的照片等,藉助這些方式表達自己的近況,朋友之間得以聯繫。因此,在社交網絡中的信息應該是用戶的主動行為產生的內容。
  • 從衛星上看地球社交網絡分布夜景圖
    美國知名攝影師和數字地圖編撰師埃裡克-費舍爾(Eric Fischer)從2011年起開始通過統計Twitter和Flicker用戶以及同時使用這兩種服務的用戶發布在兩個平臺上的信息和地理位置數據,為公眾繪製出了這兩大社交服務在全球範圍內的使用情況矢量圖。
  • Soul和探探的競品分析——陌生人社交APP分析
    在寡頭局面背後,政府也加強了監管,平臺如履薄冰:陌生人社交一直處於灰色和黑色地帶的邊緣,走出監管困境,是陌生人社交商業化的前提。2019年第一季度,多款社交APP由於涉嫌色情信息傳播被封殺下架,這已足以引起各大陌生人社交平臺的警惕和審查。未來,政府監管和法律監督將更加嚴格,陌生人社交平臺需加強自我監督,淨化平臺環境。
  • 構建健康社交網絡,派派嚴守用戶信息安全
    當前,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信息通信服務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平臺,同時在網絡服務質量、網絡信息安全、網絡生態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對網際網路行業個人信息保護領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共築安全的網絡家園,國家方面立法先行,網際網路企業也必須以身作則。
  • 為什麼要做用戶行為分析?
    原文最先發布在 GrowingIO 博客和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 一、什麼是用戶行為? 用戶行為由最簡單的五個元素構成:時間、地點、人物、交互、交互的內容。 (一)什麼是用戶行為? 對用戶行為進行分析,要將其定義為各種事件。
  • 成為更好社交媒體營銷人:33項Facebook用戶數據統計報告
    成為更好社交媒體營銷人: 33項Facebook用戶數據統計報告(2020年) 此Facebook統計信息列表包含制定策略,報告,演示文稿等所需的所有數據,包括主要的用戶人口統計信息和用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