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環芳烴是PM最廣源頭嗎?)
本報記者 李禾
近期有報導稱,煤炭燃燒、使用而產生的多環芳烴是顆粒物(PM)最廣的源頭;1噸煤燃燒過程中會釋放300公斤的多環芳烴,按2015年煤炭消費量為36.98億噸計算,意味著每年釋放多環芳烴量高達約5.55億噸。
隨後又有專家表示,如此說法明顯太誇張,「這好比一人一天要吃一萬頓飯」。
多環芳烴是什麼?我國多環芳烴排放情況究竟如何?煤炭燃燒產生的多環芳烴真有這麼高嗎?
PM2.5致癌與多環芳烴有關
PM2.5化學成分多達數千種以上,PM2.5的有機成分中,以多環芳烴最引人注目。多環芳烴是含兩個或兩個以上苯環結構的烴類化合物,是已知的一類致癌物。迄今為止已發現200多種多環芳烴類物質,目前主要管控的有16種多環芳烴。其中,苯並(a)芘是致突變性最強的環境化學致癌物,對人體有長期毒性、致畸性,環境管理中多採用苯並(a)芘代表多環芳烴實施管控。
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研究員徐東群說,環境中多環芳烴主要源於煤炭、石油等碳有機物的熱解和不完全燃燒;主要排放有煉焦釋放,鋁、鐵、鋼生產和鑄造,機動車交通汙染,取暖和廢物焚燒等。
國內外許多研究均表明,PM2.5的致癌活性與苯並(a)芘等致癌性多環芳烴類的含量有關。當大氣中苯並(a)芘濃度為0.001微克/立方米時,人因暴露苯並(a)芘而患呼吸系統腫瘤的風險為萬分之一。
燒1噸煤產生0.01-2克多環芳烴
有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2年,我國大氣中多環芳烴汙染物總排放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從4.726萬噸增長到9.821萬噸。其主要貢獻者是秸稈焚燒和焦炭製造,2011年,焦炭製造達歷年所佔最高份額,約為38.37%。近年來,以苯並(a)芘代表的多環芳烴呈逐年下降趨勢,這與全面取消土煉焦,對煉焦、鋁工業和石油煉製工業等多環芳烴主要產生行業的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加嚴等有密切關係。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陶澍說,據多環芳烴排放清單數據,2014年全球16種多環芳烴排放量為51萬噸,而我國排放量約12.5萬噸。我國燃煤排放的多環芳烴約5.6萬噸,並非是5.55億噸。其主要源於民用煤炭、工業煉焦和工業鍋爐,分別佔48%、30%和18%。
美國燃煤鍋爐的排放因子為0.01克/噸煤,有處理設施和無處理設施條件下煉焦爐排放因子分別為1.5和2.1克/噸焦。環保部評估中心石化部副主任崔積山說,據測算,每燃燒1噸煤,煉焦爐產生的多環芳烴約為2克,而燃煤鍋爐產生的多環芳烴則約為0.01克。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院長嶽福斌說,我國煤制油技術在全世界都是處於領先地位,目前最先進的煤制油能源獲取率已高於電廠40%左右的轉化效率。
通過加氫工藝,多環芳烴是可以製成優質油品。有專家表示,如果1噸煤燃燒就可釋放300公斤的多環芳烴,其能源轉化效率已接近我國最先進的煤制油效率,「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京六」油品多環芳烴指標加嚴
徐東群說,通常冬季大氣中的多環芳烴濃度比夏季高至少1個數量級。冬季主要來源是家庭和住宅取暖,民用散煤燃燒的多環芳烴排放量相對較大;夏季主要來源是機動車交通汙染。
對燃油來說,芳烴含量較高時會增加多環芳烴等排放。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童莉說,美國、歐洲汽油標準中,芳烴含量分別要求低於25%、35%,但我國的國四、國五階段汽油標準中,要求芳烴含量低於40%,高於歐美國家要求。
不過從今年1月1日開始,北京實施的「京六」油品規定,車用汽油芳烴含量不大於35%,車用柴油多環芳烴含量由「不大於11%」加嚴為「不大於7%」。北京市環保局表示,「京六」油品加嚴芳烴等指標,有助於減少大氣氧化性,減少PM2.5形成和臭氧生成。
(科技日報北京2月2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