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鵝從西伯利亞飛來三門峽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過冬。視覺中國供圖
五彩斑斕的紅腹錦雞。 張明雲 攝
河南日報記者 王小萍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紅
作為三門峽市的市鳥,紅腹錦雞和白天鵝已經成為該市兩張亮麗的生態名片。這「一紅一白」,吸引來不少攝影愛好者,讓三門峽生態宜居的美名遠揚。
11月13日下午,攝影師張明雲一行來到位於甘山腹地的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鄉草廟村,由村民餘治民領著,向著村子後面的山坡攀登。
幽靜的密林落葉簌簌,鋪滿了蜿蜒的山路,10多分鐘後,便到了「紅腹錦雞拍攝基地」。
這是一塊10餘平方米的狹長坡地,種著青綠的麥苗,原來簡易的木頭拍攝棚已由兩層平地而起的彩鋼房替代了。
張明雲紮起「架勢」,一邊調整相機參數,一邊觀察著遠處。餘治民則取出鳥食,撒在遠處的山坡、樹幹上懸掛著的塑料盒子裡。
「紅腹錦雞喜歡吃青菜,冬天的時候就買菠菜和香菜搭配著喂。」餘治民說,每天他定時上山餵食兩次,幾年下來,紅腹錦雞跟他有了感情,偶爾還會跟在他身後,向他討食物。
「來了!」大約過了十幾分鐘,一隻紅腹錦雞踱著步子走下了山坡,它時而低頭啄食,時而左右張望,時而翻飛翅膀。
金黃色的羽冠、紅色的腹部、虎皮紋的頸部、藍寶石般的背部,紅腹錦雞如「火鳳凰」輕舞在如畫的青山中,絢爛奪目。
「咔咔咔」一陣快門聲響起。
從攝影點成立到現在,已經有千餘名國內外的攝影師光臨,一次次按下的快門不僅留下紅腹錦雞美麗的倩影,也助推山裡的好風景不斷「升級」。
紅腹錦雞不隨季節變化遷徙,屬於留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作為紅腹錦雞的重要原生地之一,三門峽著力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好珍稀野生鳥類。2014年,三門峽在全市設立了12個紅腹錦雞重點保護區,總面積達53萬多畝。
山裡生態好,留鳥過得愜意。水上風景好,吸引來候鳥過冬。
11月14日,天未亮,來自臺灣高雄市一行十人的攝影團隊就驅車來到三門峽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天鵝湖上成群的白天鵝,正用嘹亮的歌喉喚醒同伴。
當紅彤彤的太陽從東面的澗河升起,剎那間,岸邊的白天鵝喧囂起來,它們在陽光下盡情地嬉戲。晨光中,城市林立的高樓、陝州古塔、金色的楊樹林都成了它們的陪襯。
「這麼多白天鵝!真是太美啦!」攝影團團長曾麗華激動地說。
「目前湖面上有近千隻白天鵝,元旦前後會達到四五千隻,到時候,湖面上飛翔的都是『白色精靈』。」三門峽野生動物救助站站長高如意說。
據統計,三門峽地區的白天鵝數量佔到了全國越冬天鵝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三門峽市摘取了「中國大天鵝之鄉」的桂冠,贏得了「黃河明珠·天鵝之城」的美譽。
很顯然,這與三門峽強力推進黃河溼地生態保護工作密不可分。近年來,三門峽加大了黃河河道清理整頓力度,清理取締餐飲船、捕撈船,停業整頓渡船、遊船,拆除碼頭周邊違建。同時,調整充實了白天鵝管護人員,建立健全了白天鵝管護責任制、日常巡護制、定期補食制,購買、補充疫源疫病監測物資,確保白天鵝越冬安全。
在三門峽,白天鵝既是貴賓,又是家人。它們在溼地上空翱翔,在湖水裡嬉戲,生活悠閒自得。
「今天他們把相機都拍爆了,有的拍著拍著沒電了,有的拍著拍著沒內存了,大家都是收穫滿滿啊。我已經四次組團來河南了,明年我還要帶更多的攝友來三門峽。」曾麗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