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和八卦,是貫穿易學的重要體系,是古代漢民族的基本哲學概念。「五行」具體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行」學說同今天的數學、物理、化學一樣,一直是中國古代漢族先賢從事各種研究的工具與方法,無論道家、醫家、兵家、儒家、史家、雜家、歷算家都必須精通「五行」。「八卦」是陰陽五行的延續,也或將萬物分作為八卦。八卦通常運用在方位、測卦、風水等學科上。
五行生剋
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的特性
木為「曲直」。曲者,屈也;直者,伸也。故木有能屈能伸之性。木納水土之氣,可生長發育。故木又具有生發、向上、修長、柔和、仁慈之性,故木主仁。
火的特性
火為「炎上」。炎者,熱也;上者,向上也。故火有發熱、溫暖、向上之性。火具有驅寒、除溼、煅鍊金屬之能。火生於木,其勢急,其性烈,其情恭,故火主禮。
土的特性
土為「稼穡」。播種為稼,收穫為穡,土具有載物、生化、藏納之能,故土載四行,為萬物之母,具貢獻、厚重之性,土主信。
金的特性
金為「從革」。從者,順從,服從也;革者,變革,改革也。改革、變革必施以威力,故金具有能柔能剛、延展、變革、肅殺的特性,金主義。
水的特性
水為「潤下」。潤者,溼潤也;下者,向下也。故水具有滋潤、向下、淹藏的特性,水主智。
八卦
八卦由河圖演變為先天八卦
口訣如下:
一六共宗居北,
二七同道居南,
三八為朋居東,
四九為友居西,
五居中央。
洛書演變為後天八卦
口訣如下:
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為肩,
六八為足,
五居中央。
八卦即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古人用其代表自然界的各種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風,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代表山,兌代表澤。
構成八卦最基本的符號為稱之為「爻」,爻分陰陽,陽爻為「—」,陰爻為「——」。每三個爻組成一個卦象,以象天地人三才。每兩個卦重疊又可以組成一個重卦,上面的卦稱之為上卦、外卦,下面的卦稱之為下卦、內卦,重卦共有六十四組,稱為六十四卦。
具體地來說,八卦用符號來表示,如下所示:
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為記憶方便,古人把八卦符號組成的特徵編了一首歌,我們可以借它熟悉八卦。其歌為:「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兌上缺,巽下斷,離中虛,坎中滿。」
先後天八卦學習
先天八卦序數: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後天八卦序數: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離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