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部電影,使「奇門遁甲」這個詞很火。電影以《奇門遁甲》為名,講述了在一個妖孽橫行、亂象頻生的時代,為了世間安危,江湖上的神秘組織「霧隱門」和捕快刀宜長、身世不明的少女小圓一行人的奇幻冒險旅程。成員諸葛青雲、鐵蜻蜓等個個身懷絕技,某些角色還具有幻術,在特效的配合下,「奇門遁甲」被染上了濃重的奇幻色彩。
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源於道家的奇門遁甲術其實是最頂級的預測之學。
奇門遁甲的來歷
奇門遁甲術,體現的是時空之間的變換規律。根據《古今圖書集成》記載,奇門遁甲起源於軒轅黃帝大戰蚩尤之時。
當時,黃帝和蚩尤在涿鹿展開一前所未有的一場大戰,蚩尤身高七尺,鐵頭銅身刀槍不入,而且會呼風喚雨,在戰場上製造迷霧,使得黃帝的部隊迷失方向。有一天晚上大家都在睡覺的時候,忽然,軒轅丘上傳來驚天動地的聲音以及非常強烈的光芒,驚醒了黃帝及眾人。大家忙起床去察看,原來有一支彩虹自天空中緩緩下降,從中走出一位全身大放光明的仙女,仙女手上捧一個長九寸、闊八寸的玉匣。黃帝接過來打開一看,裡面有一本天篆文冊《龍甲神章》。黃帝根據書中記載,製造了指南車,終於打敗了蚩尤。
《龍甲神章》除了記載兵器的打造方法之外,還記載了很多行軍打仗調兵遣將的兵法。黃帝命風后把《龍甲神章》演繹成兵法十三章,孤虛法十二章,奇門遁甲一千零八十局。後來經過周朝姜太公、黃石老人、再傳給張良,張良把它精簡之後變成現在我們看到的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的基本概念
「奇門遁甲」的含義是由奇、門、遁甲三個概念組成。
「奇」就是乙、 丙、丁三奇;
「門」就是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
「遁」即隱藏;
「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甲」是在十幹中最為尊貴,它藏而不現,遁於六儀之下。「六儀」就是戊、己、庚、辛、壬、癸。
進行預測的時候,要根據具體時日,以六儀、三奇、八門、九星排局,以佔測人類社會和自然世界的運行法則,於是就構成了中國玄學文化中一個特有的門類。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奇門遁甲以易經八卦為基礎,結合星相曆法、天文地理、八門九星、陰陽五行、三奇六儀等要素,是我國預測學中集大成者、是最高層次的預測學,因此自古以來奇門遁甲被稱為帝王學。歷代政治家、軍事家以及現代企業家都把奇門遁甲用於決策,成就了非凡的事業。
奇門遁甲的長處,在於其剖析事理透徹,運用適中的方法統籌一切,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中,奇門遁甲都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可以指導我們正確把握機遇、趨利避害。
古代使用奇門遁甲之術的賢聖們大多是治國平天下的軍師,如姜太公、範蠡、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
道教自古就有「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的傳統,其最高理想是家國的「安平泰」,因此一直在道家高人傳承下的奇門遁甲術也被用於國事、兵法等多方面。
秘術再高,若所傳非人,也一樣會成為雙刃劍。這也是道家的法術寧可失傳也不是亂傳的原因。在追求各種術的同時,要先問問自己,是否已經修對了人間正道。這一點,也正是影視作品最終的指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