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植物志》毛茛科裡有一位我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成員——牡丹。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雍容華貴,自古被稱為「花中之王」,常出現在各種傳統的裝飾圖案上。後來,她離開了毛茛科,和芍藥Paeonia lactiflora一起獨立出來入了芍藥科。這是怎麼回事?提起這事,富貴妖嬈的牡丹觸景生情,嘆了口氣,回憶起她和芍藥獨立成科的前前後後。
牡丹
「又到新春綻放時,無意中看見毛茛科姐妹們的芳容,不由得感慨萬千。那一日飛雪苦寒,武皇賞花;那一冬百花齊放,唯我不開;那一夜被貶洛陽,身軀被焚;那一春異鄉吐蕊,萬人空巷。小女子名叫牡丹,那一年,我還在毛茛科。
每年早春,我與芍藥姐姐都會與毛茛科的姐妹們一起醒來,在和風暖陽中睜開雙眼,盡展容顏。肥厚的肉質根系給了我們生長的能量。與其他毛茛科的姐妹們比起來,小灌木般的身材讓我們高挑脫俗,互生的二回三出羽狀複葉讓我們更顯婀娜。最讓我們感到驕傲的是,我們擁有毛茛科植物最大最美麗的花,層層疊疊的花冠和絢爛多變的顏色,讓我們可以盡情地歡笑。我們被冠以群芳之首的美名。
誰知我們的容顏與身材遭到了同科其他姐妹們的妒忌。她們說出了一系列雞蛋裡挑骨頭的理由:和她們的雄蕊向心發育的生長方式不同,我們的雄蕊群是離心發育的!同時,雖然果實同為蓇葖果,但是我們的肉質果皮厚,不同於她們乾燥的、薄薄的果皮,我們看起來相似的果實其實只是趨同進化的結果!還有花託和花粉的結構,維管束和導管的細節,甚至是大小和染色體的數量……
她們要我們離開毛茛科。
別看芍藥姐姐嫵媚動人,但也不是吃素的!她憤然拂袖離開,不帶走一片雲彩,從此自立門戶,單獨成科,仍舊綻放在早春的陽光中!小女子年幼,自然跟隨芍藥姐姐,從此以後便成了芍藥科。
雖然賞花之人仍然絡繹不絕,雖然我仍然被奉為國色天香,可是也許好多人並不知道,小女子早已不在毛茛科。我已不再是毛茛科芍藥屬的牡丹,我是芍藥科芍藥屬的牡丹,莫要再去毛茛科尋我,小女子只是一個傳說。」
其實,芍藥屬在一系列外部和內部的形態特徵上和毛茛科有顯著區別,在含有的化學成分上也有明顯差異,學者們很早前就主張將芍藥屬自毛茛科分出,成一個獨立的科芍藥科Paeoniaceae,而現在芍藥科早已得到了植物學界的普遍認同。
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