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科普系列 || 四川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四川牡丹

2020-09-04 四川省環境科學學會

四川生態保護紅線中的四川牡丹分布點 · 馬爾康縣

牡丹史

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牡丹文化的起源,若從《詩經》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3000年歷史。

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豔、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

牡丹在四川的栽培始於唐代,多分布在成都、彭州(古稱天彭)、峨眉山等地,尤以彭州為盛。

成都牡丹始於五代。據《蜀總記》載:前蜀宮廷種植牡丹,後蜀至孟昶也引種了許多牡丹「於宣華苑廣加栽植,名之曰牡丹苑……蜀平(宋統一全國後),花散落民間。」

(圖片來源 《中國植物志》)


  • 極小種群識別


(圖片來源 PPBC 李洋 攝 )

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 subsp. decomposita)的系統位置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毛茛目 Ranales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芍藥亞科 Subfam. Paeonioideae
芍藥屬 Paeonia
牡丹組 Sect. Moutan

(圖片來源 PPBC 李洋 攝 )

四川牡丹別名「木芍藥」,為我國特有的落葉小灌木。

它的樹皮灰黑色,片狀脫落,分枝圓柱形,基部具宿存的鱗片。


(圖片來源 PPBC 李洋 攝 )

葉為三至四回三出複葉;頂生小葉卵形或倒卵形,3裂達中部或近全裂,裂片再3淺裂,頂端漸尖,基部楔形,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側生小葉卵形或菱狀卵形,3裂或不裂而具粗齒。


(圖片來源 PPBC 李洋 攝 )

花單生枝頂,花瓣9-12,玫瑰色、紅色,倒卵形,頂端呈不規則波狀或凹缺;雄蕊長約1.2釐米,花絲白色,花葯黃色;花盤革質,杯狀,花柱很短,柱頭扁,反卷。花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


  • 珍稀瀕危

生境獨特性:

(圖片來源 PPBC 朱鑫鑫 攝 )

資料記錄,四川牡丹在野外僅分布於岷江上遊、大渡河兩岸的茂縣、馬爾康、金川、丹巴、康定等地,分布範圍極為狹窄,是大渡河乾旱河谷的鄉土物種之一。

四川牡丹生於的乾旱谷地分布區氣候(以馬爾康為例),年平均溫度8.3℃,7月份平均溫度16.1℃,1月份平均溫度-0.3℃,極端最高氣溫31.0℃,極端最低溫-16.6℃,年降雨量786毫米,其中92%集中在5~9月,其餘時間十分乾冷,相對溼度為34~82%,平均61%,11月至3月有時幾乎達到零。


生理特性:

在對四川牡丹種子萌發的研究中發現,四川牡丹種子正常萌發需要6個月以上低溫,並具有嚴格的上胚軸休眠現象,這被認為是四川牡丹野外條件下幼苗數量稀少的重要原因。


藥用價值:

四川牡丹根皮入藥,是名貴中藥材「丹皮」的代用品。花大而美麗,是理想的花卉育種原始材料。


因此,四川牡丹自身生物學特性及人為幹擾嚴重,致使種群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被列入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易危(VU)。

相關焦點

  • 生態科普系列 || 四川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雲南梧桐
    四川生態保護紅線中的雲南梧桐分布點·攀枝花西區 (右圖來源 PPBC 餘志祥 攝)雲南梧桐(Firmiana major2004年,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巡護工作中發現了近200棵野生雲南梧桐。然而,此處雲南梧桐種群的生長環境差,如果不加以保護,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野生雲南梧桐極有可能面臨『再次』野外絕滅的危險。
  • 生態科普系列 || 四川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疏花水柏枝
    (右圖來源 PPBC 段來軍 攝)四川生態保護紅線中的疏花水柏枝分布點 · 納溪區、極小種群識別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的系統位置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側膜胎座目 Parietales 山茶亞目 Theineae
  • 生態科普系列 || 四川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圓葉玉蘭
    四川生態保護紅線中的圓葉玉蘭分布點·蘆山縣 (右圖來源 PPBC 張宏偉 攝)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木蘭目 Magnoliales 木蘭科 Magnoliaceae 天女花屬 Oyama 極小種群識別
  • 河南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有了自己的「護照檔案」
    中國園林網12月6日消息:近日,記者從河南省林業廳了解到,為保護瀕臨滅絕的極小物種,河南省將開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先期試點包括紅豆杉、商城柳、河南小檗、中原牡丹等27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將通過建立「護照檔案」等拯救保護手段,實現部分種群規模擴大。
  • 四川11種野生植物列入國家拯救規劃
    峨眉擬單性木蘭果枝及種子峨眉擬單性木蘭兩性花  近日,國家林業局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全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規劃(2011~2015年)》並啟動實施,涉及120  在四川有分布的11種植物被列入國家拯救規劃,分別是光葉蕨、西昌黃杉、峨眉含笑、峨眉擬單性木蘭、梓葉槭、玉龍杓蘭、麗江杓蘭、斑葉杓蘭、小花杓蘭、巴郎山杓蘭和峨嵋槽舌蘭。四川省將對這些植物進行搶救性收集保存種質資源,保護物種及其基因;實施就地保護,確保極小種群植物野外不滅絕;解決人工繁殖技術,擴大種群數量;適時開展野外回歸,恢復和擴大野生種群。
  • 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保存項目獲批
    中國園林網3月29日消息: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孫衛邦研究員牽頭申報的「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保存」項目獲國家基礎資源調查專項立項支持,獲批資助經費達2426萬元。
  • 近半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未納入國家保護名錄!
    他介紹,項目目標是系統查清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分布與資源量,形成一套系統完整的我國西南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本底資料,建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資源信息庫。許多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還沒納入國家重點保護名錄記者:如何理解你說的極小種群是「綠色金礦」?
  • 四川發現數萬株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獨葉草
    6月12日,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聯合阿壩州達古冰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在四川三打古省級自然保護區開展調查時,調查隊在保護區內發現兩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獨葉草分布地。經初步統計,數量在8萬株至12萬株之間,如此規模,在國內實屬罕見。
  • 四川四姑娘山發現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種群分布
    央廣網成都6月4日消息(記者劉濤)四川省相關專家日前在進行野外調查時,在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發現一處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種群分布。專家表示,這種起源於6700萬年前的珍稀植物對生存環境要求近乎苛刻,被認為是優異生態環境的「天然指示器」,在四姑娘山發現獨葉草的種群分布,也標誌著四姑娘山的生態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
  • 雲南建成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 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保護...
    12月28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年來,雲南持續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截至目前,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 全國1864隻野生大熊貓 七成多分布在四川(圖)
    (數據綜合本報、新華社) 本報製圖/朱濉  本報訊(記者 王成棟)截至2013年底,共有1387隻野生大熊貓分布在四川,佔全國總數的74.4%;大熊貓棲息地面積超過202萬公頃,佔全國總量78%以上,我省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和棲息地面積仍保持全國第一。
  • 白色大熊貓現身四川臥龍 專家:區域種群存「白化」突變基因
    今年四月中旬,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臺野外紅外觸發相機,攝錄下一張大熊貓影像,圖片清晰顯示出這隻熊貓獨特的形態特徵:毛髮通體呈白色、爪子均為白色,眼睛為紅色,正穿過鬱鬱蔥蔥的原始落葉闊葉林。
  • 2019年昆明植物所全國科普日活動預告
    每個主題有一位科研人員結合科普海報進行現場講解,內容涉及植被生態、地衣、苔蘚、真菌、高山植物、植物化學、種子庫、極小種群保護、花卉培育等,設置現場答題集印章活動,集滿10個印章可兌換小禮品。種子庫大探秘  主題七:雲南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講解人
  • 保護川陝哲羅鮭等魚類資源 四川雅安舉行增殖放流
    人民網成都10月27日電 (朱虹)今日,四川省2020年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暨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啟動儀式在四川雅安蘆山縣大川河舉行
  • 四川全面禁食野生動物!這些動物都不能吃了!
    濫食野生動物是誘發亂捕濫獵、非法交易的重要因素,對野生動物野外種群安全和社會公共衛生安全構成重大隱患。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所稱野生動物,是指所有陸生野生動物(含人工繁育、飼養的)和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珍貴、瀕危的水生野生動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動物和家畜、家禽不在此列。
  • 【方志四川•生態】殷後盛 魯妮娜 ‖ 四川旋木雀:中國人獨立...
    這是個體差異,還是出現了一個新的種群?李桂垣教授決定再一次前往天全縣喇叭河自然保護區採集一次標本。隨後,他從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新疆大學、四川大學等處借來對比標本。比對很快有了結果——不但毛色深淺不同,體型大小也存在差異。
  • 莆田發現「四川蘇鐵」恐龍曾把它當飯吃
    莆田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此次發現的四川蘇鐵主要出現在莆田涵江新縣鎮的山區內,莆田林業部門的技術人員經過近半個月的認真找尋,共發現了12棵四川蘇鐵,其中最大的一棵蘇鐵周邊又生出了許多分枝,形成了一個面積數十平方米的蘇鐵樹群,估計其中樹齡最大的蘇鐵樹已超過百年。
  • 成都市野生植物調查報告出爐 高等植物佔全國十分之一
    記者從四川有關部門獲悉,為展示成都市豐富的森林植物資源,普及野生植物科普知識,推動野生植物資源的保護和合理的開發利用。並按照統籌城鄉、生態和景觀相結合的理念,促進成都生態環境建設,打造「兩山環抱」的綠色生態屏障,使生物多樣性成為成都市一張亮麗的名片,把成都建設成為自然秀美之都。日前,《成都市野生植物調查報告》出爐。
  • 中國第四次大熊貓普查:野生大熊貓1864隻,四川佔七成
    中國第四次大熊貓普查:野生大熊貓1864隻,四川佔七成 澎湃新聞記者 石毅 2015-02-28 12:01 來源:澎湃新聞
  • 兩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在昆明植物園首次開花
    掌上春城訊 近日,兩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首次開花,標誌著顯脈木蘭和廣西火桐的遷地保護獲得初步成功。研究人員預期,未來這兩種美麗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不僅可以在城市裡開花結果、綻放異彩,也可以在原產地傳宗接代、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