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有了自己的「護照檔案」

2021-01-09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12月6日消息:近日,記者從河南省林業廳了解到,為保護瀕臨滅絕的極小物種,河南省將開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先期試點包括紅豆杉、商城柳、河南小檗、中原牡丹等27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將通過建立「護照檔案」等拯救保護手段,實現部分種群規模擴大。

物種滅絕速度快了近千倍

何為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即分布地域狹窄,長期受到外界因素脅迫幹擾,呈現出種群退化和個體數量持續減少,種群和個體數量都極少,已經低於穩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種群,而且隨時瀕臨滅絕的野生植物。

省林業廳保護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多數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本身生活能力就較差、對生存環境要求較嚴格、自然繁殖和更新能力較低,加上人們近些年對野生植物資源的大量索取和對其生存環境的破壞,使許多野生植物生存面臨嚴重威脅。

河南省雖然植物物種極為豐富,但受威脅狀況也不容樂觀。在全省近4000種維管植物種類中,有百種以上珍稀瀕危,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有27種,列入省重點保護的有98種。

「一個物種的消失,意味著其所特有遺傳基因的消失。」這位負責人說,目前地球上生物物種滅絕速度已達到其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倍。「極小種群物種距滅絕僅一步之遙。」

讓極小種群物種世代繁衍

「鑑於河南省當前對野生植物調查、研究及保護管理工作現狀等方面的原因,還無法對所有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全面實施拯救保護。依據國家要求,結合河南省實際,確定27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作為工程先期拯救保護對象,開展拯救保護試點。」項目負責人表示。

根據方案,拯救保護主要目標為:對27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所有個體進行編目、掛牌和建檔,建立數位化監測體系和保護管理信息系統;使它們的原生生境地全部得到有效就地保護,並建立遷地保護種群,在種群數量穩定基礎上,實現部分種群規模擴大;對它們的種質資源全部進行有效保存;對其中8種開展近地保護試驗示範,對其中11種實施野外回歸自然試驗示範等。

「為精準掌握極小種群物種在其原生地的生長發育情況,河南省將對其野生狀況建立『護照檔案』,涉及的每個物種、野生種群和野生植株都要統一編號、拍照、用GPS定位、掛牌,檔案中還將記錄其生長狀況、世代序列、種子產量、種子去向等。」這位負責人說。

據悉,該項目建設期限為5年,總投資約1.25億元。

相關連結

誰是27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

這27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分屬16科,19屬,其中國家I級保護植物3種,國家II級保護植物7種,省級重點保護植物6種,其他11種。

它們是:大別山五針松、廟臺槭、緣毛太行花、秦嶺冷杉、大果青杄、金錢松、紅豆杉、南方紅豆杉、銀杏、水青樹、紅豆樹、秤錘樹、商城柳、雞公柳、大別柳、雞公山茶竿竹、河南小檗、商城薔薇、中原牡丹、鳳丹、矮牡丹、紫斑牡丹、河南蓼、河南黃芩、河南石斛、河南捲瓣蘭、太行花。

其中,有4種野外種群全部分布於保護區內,有16種部分分布,其餘7種分布在保護區外。  

推薦閱讀:

中國將投十四億拯救極小種群野生植物

重慶林業系統將重點保護極小種群野生植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河南野生植物保護紅豆杉等31個物種是重點

(來源:河南日報)

相關焦點

  • 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保存項目獲批
    中國園林網3月29日消息: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孫衛邦研究員牽頭申報的「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保存」項目獲國家基礎資源調查專項立項支持,獲批資助經費達2426萬元。
  • 雲南建成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 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保護...
    12月28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年來,雲南持續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截至目前,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 近半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未納入國家保護名錄!
    中國園林網6月6日消息:在中國,有上百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它們因數量少、分布地域狹窄、遭受人類活動威脅等原因,瀕臨高度滅絕風險。例如觀賞和材用價值極高的華蓋木,野外只發現52株;藥用價值極高的重樓屬植物,至少有7種已瀕臨滅絕。
  • 生態科普系列 || 四川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雲南梧桐
    2004年,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巡護工作中發現了近200棵野生雲南梧桐。然而,此處雲南梧桐種群的生長環境差,如果不加以保護,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野生雲南梧桐極有可能面臨『再次』野外絕滅的危險。
  • 兩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在昆明植物園首次開花
    掌上春城訊 近日,兩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首次開花,標誌著顯脈木蘭和廣西火桐的遷地保護獲得初步成功。研究人員預期,未來這兩種美麗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不僅可以在城市裡開花結果、綻放異彩,也可以在原產地傳宗接代、光芒四射。
  • 生態科普系列 || 四川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疏花水柏枝
    極小種群識別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的系統位置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側膜胎座目 Parietales 山茶亞目 Theineae
  • 野生動植物丨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成效顯著
    多個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得到有效保護,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 經過探索實踐,我省在極小種群野生動物物種保護措施和保護管理模式方面取得較大突破,亞洲象數量從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數量從1400隻增長至2600隻左右,西黑冠長臂猿、黑頸鶴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旗艦動物拯救保護成效顯著。
  • 生態科普系列 || 四川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圓葉玉蘭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木蘭目 Magnoliales 木蘭科 Magnoliaceae 天女花屬 Oyama 極小種群識別有研究表明,圓葉玉蘭具有較強的生態適應能力,在群落中具有重要的生態地位和作用。但其地理分布狹窄,數量較少,對此類小種群瀕危物種的保護重點應是加強其自然生境的保護和生殖繁育方面的研究,以便維持群落的連續性,保證圓葉玉蘭種質資源的可持續性。
  • 生態科普系列 || 四川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四川牡丹
    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豔、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牡丹在四川的栽培始於唐代,多分布在成都、彭州(古稱天彭)、峨眉山等地,尤以彭州為盛。成都牡丹始於五代。
  • 湖北發現植物「活化石」長果安息香 種群規模可觀
    新華社武漢4月22日電(記者馮國棟、李思遠)湖北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日前發現我國特有瀕危植物種群——長果安息香。據介紹,這是後河保護區首次發現這一物種。種群生長良好,規模可觀。長果安息香又名長果秤錘樹,是中國特有的珍貴園林觀賞樹種,被稱為植物「活化石」。
  •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概念適用於動物物種嗎?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是指分布地域狹窄或呈間斷分布,長期受自身因素限制和外界因素幹擾,呈現種群退化和數量持續減少,種群及個體數量都極少,已經低於穩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種群(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簡稱:MVP),而隨時瀕臨滅絕的野生植物(Sun,2013,2016;Sun等,2019a,b)。 這一概念在我國受威脅植物保護項目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 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經過探索實踐,我省在極小種群野生動物物種保護措施和保護管理模式方面取得很大突破,亞洲象數量從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數量從1400隻增長至2600隻左右,西黑冠長臂猿、黑頸鶴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旗艦動物拯救保護成效顯著。
  • 北京瀕危野生植物處境尷尬 立牌怕偷不立牌被踩
    10餘種野生植物瀕危  百花山某個山溝的行人步道旁,有一株看起來不怎麼起眼的葡萄樹,它生長在路邊的山石夾縫中,每天都有很多遊人從它身邊經過,可很少有人知道,這就是本市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百花山葡萄,同時還是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春去秋來,它靜靜地開花結果,默默承受著遊人的踩踏與採摘。
  •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漾濞槭全基因組獲解析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漾濞槭原產於雲南蒼山西面的漾濞山谷,屬於槭樹科的楓屬植物。此屬植物在產糖、用材和觀賞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因其種群規模小、繁殖不良和棲息地退化面臨極高的滅絕風險而備受關注。記者25日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近期已成功解析這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全基因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此前《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2010—2020 年)和緊急行動計劃》已將漾濞槭列入當地20個優先拯救保護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
  • 高黎貢山發現31株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
    本報訊(記者 楊豔鵬 李建國) 近日,記者從保山市政府新聞辦獲悉,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段,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個體數量達31株。    滇桐,椴樹科,落葉喬木,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國家確定的重點保護和挽救的瀕危植物之一。滇桐為中國西南特有珍稀物種,數量極其稀少。
  • WWF報告:野生動物種群46年間減少68%,22%熱帶植物有滅絕風險
    記者 | 高佳編輯 | 翟瑞民2020年9月10日,國際非營利性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簡稱《報告》)顯示,世界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在1970至2016年間平均減少了68%。
  • 昆明植物所解析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漾濞槭全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獲悉,該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完成了漾濞槭全基因組測序、組裝,獲得了近於染色體水平的高質量全基因組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迎來20多年首次翻新——像保護野生...
    原標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迎來20多年首次翻新——像保護野生動物那樣保護野生植物我國是世界上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高等植物3.5萬多種,約佔世界總數的10%,其中超半數物種是我國特有的。但是由於生境破壞、人為過度採挖、外來物種入侵、自然災害頻發等,我國野生植物保護形勢並不樂觀。
  •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我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總體穩中有升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目前,我國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數量達到600隻,有力支持了野外種群的恢復與繁衍,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從20世紀80年代的1114隻升至1864隻,亞洲象種群數量從180頭增加到近
  • 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成效顯著
    記者近日從省林草局了解到,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多個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得到有效保護,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