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生態保護紅線中的雲南梧桐分布點·攀枝花西區 (右圖來源 PPBC 餘志祥 攝)
雲南梧桐(Firmiana major )的系統位置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錦葵目 Malvales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梧桐屬 Firmiana
◐
極小種群識別
雲南梧桐為落葉喬木,樹皮青帶灰黑色,略粗糙;小枝粗壯,被短柔毛。
樹皮青帶灰色(圖片來源 PPBC 宋鼎 攝)
葉掌狀3裂,寬度常比長度大,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上面幾無毛,下面密被黃褐色短茸毛,後來逐漸脫落,基生脈5-7條,葉柄粗壯,初被短柔毛,後無毛。
葉(圖片來源 PPBC 周洪義 攝)
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紫紅色;花萼5深裂幾至基部,萼片條形或矩圓狀條形。花期6-7月。
圓錐花序(圖片來源 PPBC 餘志祥 攝)
蓇葖果膜質,長約7釐米,寬4.5釐米,幾無毛;種子圓球形,直徑約8毫米,黃褐色,表面有縐紋。果熟期10月。
果(圖片來源 PPBC 唐榮 攝)
◐
發現與保護
雲南梧桐以往記載分布在雲南的中部和西部部分地區,成年大樹很少,在海拔1700-2500米的村旁和寺廟有栽培的植株。
▼
➭雲南安寧曹溪寺只發現一株高約25米的成年大樹,該樹僅有少量的花而且很少結果。
➭武定獅山正續寺有一株高22米,胸徑67釐米,樹齡180年左右的大樹。
➭昆明黑龍潭公園有株大樹在幾年前就枯死了,現僅存從樹幹基部萌生出的一株高約10米的小樹。
➭昆明植物園在百草園西外側路邊有9株栽培不過10年的小樹目前已知在雲南中、西部栽培的雲南梧桐最多不過三、四十株。
1990年10月1日,科學家在攀枝花市境內金沙江邊山坡上考察植物時,意外發現了一片「梧桐林」。
新發現的雲南梧桐天然林,分布在海拔1100-1600米的山坡上,南北長約1公裡,分布面積約0.5平方公裡,共有大約400株。該地年平均氣溫21℃左右,月溫差小,日溫差大,日照充沛,季風性強,幹、溼季明顯,長年無冬,極端最高溫可達40℃,年降雨量約700毫米,屬於典型的金沙江乾熱河谷氣候。
2004年,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巡護工作中發現了近200棵野生雲南梧桐。然而,此處雲南梧桐種群的生長環境差,如果不加以保護,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野生雲南梧桐極有可能面臨『再次』野外絕滅的危險。
2010年6月,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著手開展「雲南梧桐繁育研究」項目。項目組培育的58棵雲南梧桐幼苗,經過3年的生長,已長到1-3米的高度。雲南梧桐的繁育從選種、播種、培育、成長、移栽等,已經形成了一條成熟的培育體系。
2017年7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孫衛邦研究員帶領的團隊分別在雲南省的寧蒗縣和元謀縣發現了雲南梧桐的兩個野生種群,其中寧蒗縣的種群數量據估計達上千株,而元謀縣的種群僅有十餘株。它們分布在金沙江及其支流兩邊的山坡上,山勢陡峭,並且由於修建道路以及放牧等因素,其生境非常惡劣,保護形勢極其嚴峻。
(圖片來源:「雲南梧桐的再發現」)
◐
珍稀瀕危
雲南梧桐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植物,在1984年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公布的「第一批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中,雲南梧桐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在1991年出版的《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一卷)中稱「由於雲南中部地區開發早,自然植被破壞大,故云南梧桐的野生植株已難找到,野生植株幾乎絕跡」。
1998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的「1997 年度世界受威脅的樹木名錄」中,雲南梧桐被列為野外滅絕的3種中國特有植物之一。
因此,在1999年8月由國務院批准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中,沒有將雲南梧桐列入其中。雲南梧桐一度被認為已經野外滅絕。
雲南梧桐的價值
《雲南梧桐的再發現》一文中寫到
「雲南梧桐是一種速生樹種,它可以用作木材;
第二,由於其葉片寬大,樹幹挺直且果實奇異,可以用作觀賞樹種或者行道樹;
第三,雲南梧桐耐乾旱、耐貧瘠,可以在金沙江沿岸擴大種植範圍,能很好地改善金沙江乾旱河谷的環境狀況。
但這只是保護雲南梧桐原因的一個方面,相對於人類的利益而言,即使一些植物對人類沒有直接利益,它們仍然是生物圈中的一員,都有其獨特的位置和作用,是維持生物多樣性穩定必不可少的成員之一。
任何一種植物的滅絕都會給自然環境以及人類造成各種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要保護它們,保護它們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