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又名殿春花、將離、赤芍。毛茛科,芍藥屬。【形態】多年生草本花卉。地下部有粗大的根叢,根肉。秋季於根冠部產生新芽,早春抽出地面,初出時莖葉均呈紅色,葉部為綠色,莖高1米。葉的形態不同,在枝梢及近花處為單葉,餘為二、三回羽狀複葉。
莖於頂部分枝,每枝1朵花,多者每莖有45朵花;也有的莖不分枝,僅開1朵花、花大色豔,似牡丹。花色豐富,有純白、微紅、淡紅、深紅、紫紅及黃等。花期:華北地區為五月上、中旬,東北地區為六月中、下旬。從早花開到晚花落,花期可延續2030天。蓇果,種子黑褐色。,長封芍藥經過勞動人民千百年的栽培,人工選擇的結果,出現了很多園藝品種,全世界已有8000餘種之多。
芍藥花朵的形態有單瓣和重瓣之分,園藝上根據其花型的不同分以下幾種類型:
單瓣型:雄蕊和雌蕊發育正常,結實力強,花瓣1—3輪,每輪通常3片,在我國此類型供觀賞者少,一般均供藥用。但在歐美、日本等國則很盛行,品種如「紫玉奴」、「紫蝶獻金」等。
荷花型:花瓣4輪以上,花瓣外型寬大,大小差異不,雄蕊和雌蕊發育正常,如「烏龍捧盛」等。
菊花型花瓣多輪自外向內逐漸變小,雄蕊數目減少,雌蕊退化為小型,如「硃砂盤」等。
薔薇型:花瓣數增多,自外向內顯著變小,雄雌蕊全部消失,如「楊妃出浴」等。
託桂型:外瓣明顯,雄蕊瓣化成細長的花瓣,雌蕊正常,如「硯池漾波」等
金環型:外瓣明顯,近花心部雄蕊瓣化成花瓣,外還殘留一圈正常的雄蕊,如「紫袍金帶」等。重出美皇冠型:雄蕊全部瓣化,雌蕊正常或部分瓣化,外部明顯,如「西施粉」等。
繡球型:雌雄蕊全部瓣化,或有少數雄蕊殘存於內外瓣之間及散生雄蕊瓣之間,如「花紅重樓」等。
千層臺閣型:全花分為上下兩層,兩層花之間有顏色顯著的瓣化雌蕊,花瓣無內外之分,自外向內依次漸小,如「大紅袍」等。
樓子臺閣型:全花分上下兩層,內外瓣有顯著區別,內瓣排列無層次,如「胭脂點玉」等。
【習性和用途】芍藥原野生於我國,西南、西北、華東、華北以至東北的山野。全國栽培很廣,但以山東省菏澤縣及安徽省亳縣栽培最為著名
芍藥是生長健壯,極易栽培,極為耐寒的宿根花卉,即使在黑龍江省也可陸地越冬。
因肉質根,故喜土壤深厚,排水良好,比較肥沃的粉沙質土壤,低洼地因水澇易於爛根,鹽鹼地也不宜栽培。
芍藥花大色豔麗,觀賞價值不亞於牡丹,而花期又比牡丹長,故牡丹與芍藥被稱作「花中二絕」。芍藥是裝點園林美化環境的重要花卉。在園林中,可以栽成專類的芍藥園」,收集與培養大量不同的優良品種,還可與其它多年生花卉混裁,配成花壇、花境。北方多和大麗花相配,可春觀芍藥,秋賞大麗花。家庭可以盆栽,供觀賞。
芍藥也是重要的切花種類之一,切花後可在冷室內貯藏個月之人。芍藥的根是嫁接牡丹的砧木,對於加速牡丹的繁殖可起重要作用。芍藥根是貴重的藥材,加工後製成「赤芍」、「白芍」,有補血、斂陰、止汗、鎮痛等功效。
栽培:栽植期9--10月。春季移栽,影響當年開花。芍藥根系較深,應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加以深耕,施以基肥,栽植距離0.5—1米之間,挖坑穴植。穴內可以施入堆肥、餅肥等,施肥後充分和土壤混合,上面覆上細土。栽苗時應使根系舒展,不可栽入過深,以芽上覆土3-4釐米厚為準。覆時應注意粗根之間充滿土,不留空隙。盆栽應選擇適當口徑的盆,栽上後,澆透水,但水不宜過多,防止爛根。2—3年換一次盆。
想芍藥稍耐乾旱,在雨量適宜的地方不必澆水,如果花前過於乾旱,應適當澆水,使其正常開花。芍藥喜肥,追肥可用人糞尿、餅肥、堆肥及過磷酸石灰等。出芽後施一次肥,開花後再施一次。秋冬施基肥,將植株的四周開溝施入堆肥或馬糞等,對越冬有保護作用,又可滿足翌春發芽後迅速生長的需要。
分株法:芍藥以分株繁殖為主,在秋季莖葉將大枯時進行,一般在9月下句至10月上旬。春季不宜分株,俗有「春分分芍藥,到老不開花」之說。秋季分株時將全株掘起,根據芽分布的情況,切分為數份,每份須帶粗根數條和新芽3-4個。如果芽小根細,需經23年才能正常開花,即使分成大株,翌年開花也受影響。分株的時間要根據不同的需要而定。在園林或庭院栽培,供觀賞和生產切花用的芍藥,10—15年分株一次。為繁殖和生產藥材栽培的,可3一5年分株一次。
播種法:芍藥種子9月中、下旬成熟,應在蓇葖果開裂前採收,隨採收隨播種;如果準備秋季播種,須將種子用溼沙培好,防止種子散失水分,影響發芽。芍藥幼苗生長慢,需3-4年才開花,因此播種法只在雜交育種時採用。
【保護】夏秋間蠐螬危害根部,每年春季施肥時在肥料內拌入少量50%辛硫磷,每株施用3-5克,以防治蠐螬。天旱時紅蜘蛛和蚜蟲危害莖葉和花蕾,可用敵敵畏和樂果1,500倍液防治。
夏季,芍藥葉片上常發生褐斑病,使葉片逐漸枯萎,甚至造成全株死亡。盆栽時可摘掉病葉,消滅病源。大量栽培時可噴灑波爾多1,000倍液和多菌靈或代森鋅500倍液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