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汽車·磚家不知道 上周三的《磚家不知道》圍繞著車身接縫差值展開,不過閱讀這篇文章的很多小夥伴們似乎還沒有理解接縫和差值之間的關係(我必須承認這個概念對多數人來說還都比較新鮮),於是本周咱們接著聊車身接縫,給您說說這接縫到底應該是什麼樣?評價的數值意味著什麼。
車身工藝是體現製造精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我們重點考量的是車身各處接縫的均勻程度。
接縫到底是釐米(cm)還是毫米(mm)?
在上期文章留言中,很多網友提出接縫寬度應該是釐米,說我們搞錯了計量單位。而實際上這個單位是貨真價實的毫米。如果一款這個時代所生產的新車的外觀接縫寬度誤差值能超過1釐米,那足以說明它要麼設計有問題、要麼製造水平太差。
以發動機蓋和翼子板之間的縫隙為例,絕大部分新車的縫隙都不會特別大,稍微不講究一些的SUV,其最大接縫寬度也不過6毫米,所以哪來的釐米?
舉個例子,小夥伴們比較熟悉的蘋果iPhone 5s手機,厚度為7.69毫米(0.769釐米),如果一款車的有很多條接縫能塞下一個手機,那也是一件挺恐怖的事情。
至於測量方式,「購車消費評價」規定記錄單條接縫寬度的3個位置,然後用最大的值減去最少的值,得出這條接縫寬度的差值數據。而對一輛車,我們要測量10條接縫共計30個寬度數據,然後分別計算每一條接縫寬度的差值,最終取10條接縫寬度的平均誤差值。
所測樣本來自各汽車廠商提供的標準試駕車,而因氣溫造成的熱脹冷縮的情況,也確實會存在一定影響接縫的大小,但是基本改變不了接縫大小的差值,所以也請小夥伴們放心。
簡單來說,如果這款車的外部過做工比較優秀的話,每一條接縫以及整車的平均接縫誤差都很低,像英菲尼迪Q50、馬自達CX-5這樣的行業標杆就已經能做到了。
零點幾毫米的誤差根本看不出來吧?
雖說1毫米確實很小,但在符合國際標準的電子式遊標卡尺面前,每0.1毫米都能體現出這款車型的製造工藝。
目前「購車消費評價」所評價車型中,表現最好和最差的車型,在寬度差值數據上相差了0.90毫米,這接近1毫米的如果放在車輛接縫寬度中已經很容易被察覺了,所以您如果比較在意汽車的做工水平,那麼請不要忽視這個數據以及相應的評級。
夢夢:都到最後才讓我出來~~~我就想問一個問題,就是車身接縫做工真的這麼重要麼?
嘯面虎:確實很重要,它能體現一款車的製造工藝水平,雖說有人會說有些接縫大是因為設計所導致的,但接縫寬度的均勻程度是可控的,一些複雜的設計確實也需要更加高超的技藝來保證品質(比如SUV普遍接縫寬度不夠均勻,但有些車型就能做的很好),這確實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車企對這款車的態度,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吧。
還有,作為鳳凰汽車的「磚家」,真心不會忽悠大傢伙,我們的結論都來自於專業、準確的「購車消費評價」,絕對質量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