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yl物種說】今日--琵嘴鴨(Shoveler)

2021-01-13 rlyl的自然世界


rlyl陪你每天認識一個新物種

(總第509篇)


好好學習  天天想上



▲雄性琵嘴鴨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雁形目 Anseriformes


科:鴨科 Anatidae


屬:鴨屬 Anas


種:琵嘴鴨 A. clypeata  (Linnaeus, 1758)



▲雌性琵嘴鴨


物種概述 Summary


中文名:琵嘴鴨(拼音:pí zuǐ yā);


英文名:Shoveler;


學名:Anas clypeata。



▲琵嘴鴨拍打翅膀


琵嘴鴨,棲息於開闊地區的湖泊河流等處,也見於山區以及高原上的水域。以小型軟體動物,浮遊生物、甲殼類,昆蟲幼蟲、小魚、蛙等為食。非常機警,如果發現敵害會迅速逃跑,雖然飛行能力不強,有時卻能飛得很快。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雌性琵嘴鴨與幼鴨


體長:全長44-52釐米


體重:600克左右


食性:軟體動物,浮遊生物、甲殼類


繁殖:每窩產卵7-12顆


習性:機警,潛水能力差


分布:歐洲、亞洲、北美洲



外形特徵 Description


琵嘴鴨身長44-52釐米;翼展73-82釐米;重量600克左右。 琵嘴鴨體大嘴長,末端寬大有如鏟子因為其喙形如琵琶,故而得名琵嘴鴨。雄鳥的腹部慄色,胸白,頭頸深綠色兩側具金屬光澤;雌鳥褐色斑駁,尾近白色,貫眼紋深色,色彩似雌綠頭鴨但嘴形清楚可辨。飛行時淺灰藍色的翼上覆羽與深色飛羽及綠色翼鏡成對比。雄鳥虹膜金黃色,雌鳥褐色;繁殖期雄鳥的上嘴近黑色,雌鳥橘黃褐色;腳橙紅色,腳爪蘭黑色。



▲琵嘴鴨覓食


生態習性 Ecological Habit


琵嘴鴨棲息於開闊地區的湖泊河流等處,也見於山區以及高原上的水域,偶爾也會在村鎮附近的汙水池塘中。琵嘴鴨不喜歡在長滿挺水植物的水域中覓食,在沿海也不常見,但是在鹹水水域卻也可以看到。琵嘴鴨非常機警,如果發現敵害會迅速逃跑,雖然飛行能力不強,有時卻能飛得很快。琵嘴鴨的食性偏動物性,常在淺水河岸附近的水中用鏟子形的嘴撈取水面或水邊的食物,由於潛水能力不強琵嘴鴨很少潛入水中覓食。據研究琵嘴鴨主要的食物為小型軟體動物,浮遊生物、甲殼類,昆蟲幼蟲、小魚、蛙等冬季也吃一些植物型食物,包括蓼科植物的種子。茄科植物的漿果,莎草科植物的瘦果、眼子菜科、浮萍科、槐葉萍科植物等。



生長繁殖 Growth and Breed


琵嘴鴨繁殖季節在4-5月份,築巢於陸地上,每窩產卵7-12顆,橢圓形的卵呈淡黃色,孵化期大約24天。



▲琵嘴鴨的卵


地理分布 Distribution


琵嘴鴨繁殖在中國新疆西部以及東北北部,歐洲、西伯利亞、蒙古大部以及北美洲西部,還有少數在日本北海道北部繁殖;遷徙途徑東北南部,內蒙古、青海、新疆以及華北各省,越冬在長江中下遊以南各省、臺灣和西藏南部地區,以及英國、愛爾蘭、歐洲南部、亞洲大陸南部、日本和菲律賓、非洲北部北美洲南部和墨西哥,部分個體甚至被發現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越冬。



▲琵嘴鴨飛翔


琵嘴鴨的英文介紹 Introduction


The northern shoveler (Anas clypeata), or northern shoveller in British English, sometimes known simply as the shoveller, is a common and widespread duck. It breeds in northern areas of Europe and Asia and across most of North America, wintering in southern Europe, Africa,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Southeast Asia, and Central, and northern South America. It is a rare vagrant to Australia. In North America, it breeds along the southern edge of Hudson Bay and west of this body of water, and as far south as the Great Lakes west to Colorado, Nevada, and Oregon.



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我們無知的像個孩子......



🔎🐾延伸閱讀


中華秋沙鴨(Chinese merganser)


紅胸田雞(Ruddy-breasted Crake)


【rlyl物種說】作為《rlyl的自然世界》常設專欄,每天將為你詳細介紹一個動物物種!希望在這裡,你能收穫到知識和快樂


Editor:rlyl


相關焦點

  • 商洛丹江首次拍到新鳥種—琵嘴鴨
    商洛丹江首次拍到新鳥種—琵嘴鴨 圖文/張生超自商洛市攝協拍鳥人羅高潮老師在商洛市商州丹江段首次發現丹江新鳥種群一琵嘴鴨後,3月14日我驅車前去琵嘴鴨落腳處丹江溼地舒楊河段進行了跟蹤拍攝,記錄了首次在丹江遊曳的琵嘴鴨,讓人大飽眼福。
  • 自帶「鏟子」覓食的琵嘴鴨
    喜歡來神農架大九湖溼地公園越冬的鴨類有綠頭鴨、綠翅鴨、斑嘴鴨、白眉鴨、紅頭潛鴨、鳳頭潛鴨、斑背潛鴨、紅嘴鷗、琵嘴鴨等。 琵嘴鴨常成對或三五隻小群活動,在遷徙季節會集成較大的群體。
  • 一隻琵嘴鴨的血色遷徙之旅
    琵嘴鴨覺得,自己需要好好休整一下。它在空中滑過一道優美的弧線,降落到了一片看上去很安全的水域。可是,它感覺被什麼纏住了,掙扎不脫——那是該死的盜獵分子事先設好的陷阱,一張網。不出意外,這隻琵嘴鴨很快就會迎來自己不幸的命運——成為某張餐桌上的一道野味。它能死裡逃生嗎?
  • 興凱湖環志琵嘴鴨造訪臺灣
    原標題:興凱湖環志琵嘴鴨造訪臺灣  本報訊(牟景君 邢曉然 記者賈紅路)記者從省林業廳了解到,由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志的一隻琵嘴鴨於12月12日在臺灣臺南市官田區水雉生態教育園區被一名觀鳥志願者發現。12月16日,從國家林業局鳥類環志中心得到證實,自鳥類環志中心檔案記錄以來,這是鴨類環志中鼻環首次被監測發現。
  • 興凱湖琵嘴鴨現身臺灣鰲鼓溼地
    ▲愛鳥攝影師在鰲鼓溼地拍到黑龍江琵嘴鴨。(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旅遊雲)   中國臺灣網11月14日消息 據臺灣東森旅遊雲報導,一名愛鳥攝影師在11月10日於臺灣鰲鼓溼地森林園區南堤,用鏡頭捕捉到一隻配戴「鼻環」的琵嘴鴨。此次發現的琵嘴鴨配戴綠底白字編號DX鼻環,是黑龍江省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專用雁鴨類釋放的標記。  經證實,它是黑龍江省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2013年10月7日釋放的琵嘴鴨。
  • 從西伯利亞來到上虞 一隻琵嘴鴨的血色遷徙之旅
    這天凌晨,一隻還不到半歲的琵嘴鴨飛到上虞上空,已是疲憊不堪。水塘裡的捕鴨網琵嘴鴨漫長的南遷之路琵嘴鴨的分布非常廣,遠至西伯利亞、蒙古,近至內蒙古、東北三省都有它的行蹤。作為一隻琵嘴鴨,起飛需要一定的助跑距離,合網速度快得驚人,它被網牢牢地纏住了。穿著一身下水褲的年輕人劉某,面無表情地走過去,將小琵嘴鴨從網裡抓出來,粗魯地塞進一個綠色的尼龍網兜裡,並將開口處紮緊。這是小琵嘴鴨最絕望的時刻,它和同伴一路風塵僕僕,避開無數猛禽天敵,卻還是落入了人類之手。
  • 【rlyl物種說】今日--喬氏笛鯛(Whipper snapper)
    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目:鱸形目 Perciformes亞目:鱸亞目 Percoidei科:笛鯛科 Lutjanidae屬:笛鯛屬 Lutjanus種:
  • 深圳灣的赤頸鴨、琵嘴鴨、鸕鷀、紅嘴鷗…我們明年再見啦!
    &nbsp&nbsp&nbsp&nbsp晶報2019年3月20日訊 昨日上午,潮水尚未退去,深圳灣公園海域的灘涂上已聚集起了大量水鳥:赤頸鴨、琵嘴鴨、鳳頭潛鴨、鸕鷀、紅嘴鷗等等,有的把頭扎進水中捕魚,有的飛翔在空中接食市民拋餵的食物。水面上下一片歡騰。在這場過冬的旅途中,深圳是它們幸福的停靠站。
  • 【rlyl物種說】今日--暹羅鬥魚(Siamese fighting fish)
    Osphronemidae亞科:鬥魚亞科 Macropodusinae屬:鬥魚屬 Betta種:生態習性 Ecological Habit幾尾雄性暹羅鬥魚鬥魚在水族箱內相遇,它們很快進入戰鬥狀態,戰鬥開始時,敵對雙方鰓蓋張開,各鰭豎起,運足力氣相互接觸衝撞,然後又急速而猛烈地撲擊在一起,用嘴撕咬著
  • 【rlyl物種說】今日--肉垂闊嘴鳥(Mindanao broadbill)
    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鳥綱 Aves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科:闊嘴鳥科 Eurylaimidae屬:闊嘴鳥屬 Eurylaimus種:物種概述 Summary中文名:肉垂闊嘴鳥(拼音:ròu chuí kuò zuǐ niǎo);英文名:Mindanao broadbill;學名:Eurylaimus steerii
  • 【rlyl物種說】今日--卷羽鵜鶘(Dalmatian pelican)
    >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鳥綱 Aves目:鵜形目 Pelecaniformes科:鵜鶘科 Pelecanidae屬:鵜鶘屬 Pelecanus種:嘴鉛灰色,長而粗,上下嘴緣的後半段均為黃色,前端有一個黃色爪狀彎鉤。下頜上有一個橘黃色或淡黃色大型皮囊。體羽主要為銀白色,並有灰色。飛羽為黑色,有白色羽緣。頭上的冠羽呈捲曲狀。頰部和眼周裸露的皮膚均為乳黃色或肉色。頸部較長。翅膀寬大。尾羽短而寬。腿較短,腳為藍灰色,四趾之間均有蹼。體羽灰白,眼淺黃,喉囊橘黃或黃色。翼下白色,僅飛羽羽尖黑色(白鵜鶘翼部的黑色較多)。頸背具捲曲的冠羽。
  • 【rlyl物種說】今日--夏威夷雁(Nene)
    ▲夏威夷雁頭部特寫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鳥綱 Aves目:雁形目 Anseriformes科:鴨科 Anatidae屬:黑雁屬 Branta種:夏威夷雁 B. sandvicensis(Vigors, 1833)
  • 【rlyl物種說】今日--白斑狗魚(Pike)
    目: 狗魚目 Esociformes科: 狗魚科 Esocidae屬: 狗魚屬 Esox種:▲白斑狗魚的嘴部【rlyl物種說】作為《rlyl的自然世界》常設專欄,每天將為你詳細介紹一個動物物種!希望在這裡,你能有所收穫並感到快樂
  • 【rlyl物種說】今日--無鱗硨磲(Southern giant clam)
    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軟體動物門 Mollusca綱:雙殼綱 Bivalvia目:簾蛤目 Veneroida科:硨磲蛤科 Tridacnidae屬:硨磲蛤屬 Tridacna種:▲無鱗硨磲嘴部特寫物種概述 Summary中文名:無鱗硨磲(拼音:wú lín chē qú)英文名:Southern giant clam學名:Tridacna derasa
  • 【rlyl物種說】今日--灰斑鴴(Grey plover)
    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鳥綱 Aves目:鴴形目 Charadriiformes科:鴴科 Charadriidae屬:斑鴴屬 Pluvialis種:嘴黑色。跗蹠和趾暗灰色。後趾極其弱小。
  • 【rlyl物種說】今日--黃鶺鴒(Yellow wagtail)
    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鳥綱 Aves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科:鶺鴒科 Motacillidae屬:鶺鴒屬 Motacilla種:黃鶺鴒身體纖細,帶褐色或橄欖色,虹膜為褐色,嘴為褐色,腳為褐至黑色。叫聲為重複的叫聲間雜顫鳴聲;並非直線飛行,而是一上一下地飛行,行走時尾巴會不斷上下擺動。
  • 【rlyl物種說】今日--北大西洋露脊鯨(North Atlantic Right whale)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哺乳綱 Mammalia目:鯨目 Cetacea亞目:鬚鯨亞目 Mysticeti科:露脊鯨科 Balaenidae屬:真露脊鯨屬 Eubalaena種:北大西洋露脊就像其他的露脊鯨一樣,可以從頭部上的繭、寬闊而沒有背鰭的背部與拱狀的嘴特徵分辨來它們。北大西洋露脊鯨的身體是深灰色或黑色,有時在腹部有一些斑點。
  • 【rlyl物種說】今日--純色獴(Brown-tailed mongoose)
    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哺乳綱 Mammalia目:食肉目 Carnivora科:獴科 Herpestidae屬:純色獴屬 Salanoia種:🔎🐾延伸閱讀:雞鼬(European polecat)大狐猴(Indri)【rlyl物
  • 【rlyl物種說】今日--水豚(Capybara)
    動物界 Animalia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 哺乳綱 Mammalia目: 齧齒目 Rodentia科: 豚鼠科 Caviidae屬: 水豚屬 Hydrochoerus種:🔎🐾延伸閱讀:美洲豹下水浮潛捕食水豚,卻鎩羽而歸巴塔哥尼亞豚鼠(Patagonian mara)【rlyl物種說】作為《rlyl的自然世界》常設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