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看科學圈如何高冷的吐槽《星際穿越》,你看懂了麼?!

2021-01-17 麥格時光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作《星際穿越》已經於11月12日登陸中國。這部片子的一個重大看點是,片中給出了有史以來最為真實的黑洞模擬,而創作這個模擬的人,則是著名物理學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按照索恩的說法,這個模擬的數據夠他發表兩篇論文了。很多評論者也因此盛讚這是「最科學的科幻電影」。


不過,雖然黑洞本身的模擬有索恩坐鎮,電影其他部分的科學就無懈可擊了嗎?顯然,科學圈子並不這麼認為,也沒有被索恩這個「大牌」嚇到。以下,就是來自科研界和科學傳播界的吐槽。


警告:

1.吐槽部分有中度劇透。

2.即便不考慮劇透,先看吐槽也可能影響觀影體驗。


羅伯託·特羅塔(Roberto Trotta),天體物理學家,倫敦帝國學院高級講師


「主要太空船永恆號(Endurance)的設定相當不錯。繞軸旋轉為漫長旅途提供重力,這很好。窗子的位置和光影旋轉的關係,幹得漂亮。但我要批評一點:看不見燃料箱。要進行星際太空旅行,你需要大量的燃料,飛船一大部分質量都應該被燃料佔據才對,難以想像堅忍號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推進。這個問題在他們抵達土星的時候就非常明顯了:怎麼減速?你得在飛船前面裝一個大火箭,和你開始用來加速的火箭一樣大才行。就這麼簡單,不然你就會錯過行星直接擦身而過。電影裡那點兒反推火箭實在是太小了。


環形太空船是標準的長途旅行裝備,不過考慮到燃料需求,這還是太小了。圖片來源:Interstellar劇照


「此外,兩年時間抵達土星在我看來似乎……短了一點兒。如果使用燃料效率最高的辦法抵達,那麼會花大約4.7年,還得是在行星排列在最佳位置的時候。『新地平線』探測器的確只花了2年4個月就飛到了土星,但那是因為人家的目的地是冥王星,飛過土星不必減速。如果你想在土星停一下,花的時間就要多很多,因為你得踩剎車才能入軌。


編者註:理論上講不減速倒是也可以,你可以高速一頭直接撞進蟲洞去,不過從畫面上來看,他們在土星附近的速度還是太慢了。


「黑洞的視覺效果呈現——一團發光物質圍繞著它,並逐漸被引力吞掉——是相當合理的。但是如果你進入了這個區域,那你要麼會被灼熱的伽馬輻射殺死,要麼會被引力撕開。離黑洞非常近的時候,你腳底的引力會比頭頂的大很多,所以你會變成義大利麵條——被撕扯成細細的一條物質。


「電影的數學外衣相當不錯——比如,黑板上的公式真的是教科書上的廣義相對論公式,科學極客看了肯定心中暗爽。後來劇本說這些公式會失效,因為科學家還不理解引力和量子機制如何共同作用,這也很公允。但是電影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不過是派一個機器人下到黑洞那邊去送回『量子數據』——就這麼簡單?這講不通啊。聽起來只是他們編出來用以推進劇情發展的,背後沒有真的物理學。」


編者註:並且能靠秒針莫爾斯電碼傳遞的數據量,也太少了吧……


雖然公式對了是好事兒,但是除了大學課堂上,應該沒有別的場合需要把基本公式在黑板上寫一遍了吧……圖片來源:Interstellar劇照


菲爾·普萊特(Phil Plait),天文學家,著名天文博客「糟糕天文學」博主


「電影裡NASA已經幾十年沒有拿到像樣的資金了,他們怎麼就能發射幾十艘載人飛船呢?每艘恐怕花費得上千億美元吧。而且不可思議的是,這些飛船都是從緊貼辦公樓的一個地下豎井發射出來的。我們不清楚為啥飛船一定要載人而不能全自動操控,也不清楚為什麼傳回來的數據只能是低帶寬的、沒多少信息,在我看來這只是厚著臉皮拿出來的粗糙劇情道具,以便讓庫帕和他的船員不得不親自去看一眼。


編者註:現實中NASA的經費大概只有電影裡展現的零頭……但是萬一人家美國政府就是突然醒悟,在軍隊都沒了的情況下還願意全力支持太空事業呢?就算是美好理想吧。


「庫帕成功駕駛飛船穿越了蟲洞,在另一邊他們發現了三個行星——不知怎麼的它們圍繞著一個黑洞。看到這裡我長嘆一口氣。這些行星從哪裡得到熱量和光線啊?好像沒有恆星不行吧。熱量肯定不是來自黑洞本身的,因為接下來庫帕(無可避免地)要下到黑洞裡面去,他也沒被烤熟。所以這些行星明明附近沒有熱源,不知怎麼的卻適宜居住。


「其中一顆行星距離黑洞很近,以至於出現了強烈的時間扭曲,表面一小時等於地球上七年。我認識的好幾個天體物理學家都認為在這個距離上,黑洞的潮汐力應該足以摧毀行星,但實際數學推演的結果還不清楚。他們還在計算這個問題。

道理我都懂了,但行星為什麼離黑洞那麼近呢?圖片來源:Interstellar劇照


「船員在這顆行星表面發現了周期性的滔天巨浪,大浪並沒有得到解釋,想來是黑洞引發的潮汐力吧——但是距離黑洞這麼近,這顆行星恐怕早該被潮汐鎖定了,一面永遠面向黑洞。這意味著會有巨大的海水鼓包出現在正對黑洞和背向黑洞的兩個方向,但是這倆鼓包相對行星表面是不會移動的,所以也不該有浪。」


羅伯特·奈耶(Robert Naeye),天文學家,《天空和望遠鏡》雜誌總編


「科學方面我最大的意見是當船員抵達其他星系的時候。明明沒有足夠的燃料拜訪所有行星,卻要肉身親自前往。這引發了船員之間的有趣討論,因為他們要決定拜訪哪顆行星、按照什麼順序。可是現實中,未來的太空人會先架起望遠鏡,從遠處研究行星大氣。使用光譜學,他們能快速而高效低決定哪些星球的環境更適合人類居住。事實上,如果國會肯掏錢,NASA在接下來十年裡就能在地球上建起這樣一臺望遠鏡——『類地行星發現者』(TPF)。如果庫帕的船員在太空船上架設一臺類似望遠鏡,他們就不必浪費時間在頭兩個星球上了。當然,省去了登陸也就意味著失去了劇情最富戲劇性的幾個瞬間……


「電影製作者花了很大的工夫渲染出科學上準確的黑洞,包括光的彎曲。但是他們好像忽略了都卜勒效應和相對論性射束效應。吸積盤快速環繞著黑洞旋轉,其中總會有些面向觀察者飛來、另一些遠離觀察者而去,飛來的那些物質看起來應該更藍也更亮才對。而且雖然電影展現了明亮的吸積盤,可是這些被吸過來的物質卻沒有顯而易見的來源(比如附近的恆星)。」

吸積盤發出的光在我們看來其實是不對稱的:因為灼熱氣體環繞黑洞的速度太快,所以假如圖中氣體俯視是逆時針旋轉,那麼左邊的氣體會向我們飛來,而右邊的氣體則會離我們而去。這張圖只顯示了相對論性射束效應(亮暗變化),沒有顯示都卜勒效應(紅藍變化)。圖片來源:Chris Reynolds


但總之,吐槽歸吐槽,欣賞歸欣賞。為了劇情,好萊塢商業片不可避免地要碰到科學的邊界,它有了這麼多吐槽之處也只是因為它涉及的科學內容太多了——畢竟,如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所說,它展現了最好的零重力、時間稀釋和空間翹曲,更不用說蟲洞和黑洞。或者,像羅伯託·特羅塔承認的一樣,「這本來就是個難活兒啊!」

-

猛戳底部「閱讀原文」,關注麥格時光...

麥格時光網址:www.markingu.com

麥格時光現已入駐騰訊、網易、搜狐、今日頭條、網易雲閱讀、鮮果多家權威媒體~

相關焦點

  • 看《星際穿越》科學顧問如何回應科學吐槽(圖)
    《星際穿越》中永恆號即將進入蟲洞的場景。圖片來源:華納兄弟。  電影《星際穿越》上映後,不僅在觀眾中引發了黑洞蟲洞科普熱,也在科學圈內引發了吐槽熱——果殼網「科學人」就匯總過不少科學家的吐槽(詳見:科學圈怎麼吐槽《星際穿越》?)。這些槽點真是影片在科學設定上出現了bug嗎?
  • 科幻片《星際穿越》你都看懂了麼?除了感動,還有什麼?劇情詳解
    本期包子將和大家來嘮一嘮諾蘭的兩部經典作品《星際穿越》,愛看科幻片得你,快來看看吧!《星際穿越》這部作品相信大多數喜歡看科幻片的網友已經看過甚至不止一遍了,但是,你真的看懂了麼?諾蘭的很多作品包括《星際》和《盜夢》都是十分燒腦的,許多人甚至在看完之後滿頭霧水,不明覺厲。
  • 看《星際穿越》科學顧問如何回應科學吐槽
    《星際穿越》中永恆號即將進入蟲洞的場景。圖片來源:華納兄弟。電影《星際穿越》上映後,不僅在觀眾中引發了黑洞蟲洞科普熱,也在科學圈內引發了吐槽熱——果殼網「科學人」就匯總過不少科學家的吐槽(詳見:科學圈怎麼吐槽《星際穿越》?)。這些槽點真是影片在科學設定上出現了bug嗎?
  • 《星際穿越》熱映 5款APP帶你看懂諾蘭「燒腦」大片
    原標題:《星際穿越》熱映 5款APP帶你看懂諾蘭「燒腦」大片   諾蘭科幻大片《星際穿越》在中國上映首周就斬獲2.6億票房,作為2014年最受期待的燒腦大片,影片中的「蟲洞」、「多維空間」、「時間稀釋」等眾多天文、物理冷知識,讓眾多網友紛紛表示無法看懂,並在網絡中引發了一輪科學討論浪潮。
  • "燒腦"電影星際穿越熱映 真的很好看真的很難懂
    雖然被指責「燒腦」和「高冷」,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在中國上映後依然引發觀影浪潮。   昨日,華西都市記者走訪成都各大影院發現,由於周末,該片的IMAX票幾乎一票難求,影迷在影院排長隊購票入場,成都女影迷王小姐告訴記者:「票太難買了,今天專門去電影院看到排起好長的隊,只有躲過高峰期,過段時間再去看。」
  • 7個宇宙知識讓你看懂星際穿越:黑洞蟲洞和平行宇宙
    「蟲洞」、「多維空間」、「時間稀釋」等眾多高冷的術語,以及網上大量的科學補習帖,都成了網絡搜索熱點。看完這部影片的小夥伴基本有以下兩種不同的反應:1、太TM好看了!我還要再看50遍!2、哭暈在廁所,再看50遍也看不懂!《星際穿越》主要講述了一對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
  • 星際穿越(Interstellar)你真的看懂了嗎?內附男女版科普貼!
    看過電影的人大致分成兩派——1、太TM好看了,我要再看50遍!
  • 《星際穿越》首輪影評出爐 外媒評價頗具爭議
    《星際穿越》中國版海報  (來源:時光網) 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昨日在好萊塢舉行了首映活動。影片的首輪影評業已出爐,歐美主流媒體在首映之後給予了褒貶不一的評價。目前,《星際穿越》在爛番茄上有73%的好評,MetaCritic評分為77分,低於迪士尼最新動畫片《超能陸戰隊》的評分,兩部影片都將於11月7日北美開畫。  《星際穿越》一直備受影迷期待。影片被電影製作人Noah Cowan比肩庫布裡克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埃德加-賴特也不吝讚美,稱其「好的不可思議」。
  • 相當不錯的《星際穿越》影評 注意:嚴重劇透!
    《星際穿越》正在熱映!作為本年度最牛的科幻電影,你還沒有看?
  • 看懂《星際穿越》必備的物理名詞
    享受《星際穿越》帶來的視聽震撼之餘,很多觀眾也抱怨沒有看懂劇情。觀眾看不懂,也不是因為不愛動腦筋,而是知識儲備不夠,對片中的基本物理概念缺少了解。我們就將片中涉及的科學術語和現象做一番簡單的科普,只要十分鐘,助你毫無障礙理解《星際穿越》。
  • 25個問題,你看懂「星際穿越」了嗎?
    25個問題,你看懂【星際穿越】了嗎?電子科技大學轉載▼標籤:雜談《星際穿越》可能沒有預料的那麼難懂,也沒有到「嚴重燒腦」的程度,但是諾蘭構建的這個科幻世界,宏大壯闊,總有一些迷惑,讓我們在看的時候一頭霧水。來看看豆瓣網友解答的25個關於電影情節的問題,你都看懂了嗎?
  • 科學家如何吐槽《星際穿越》中的科學問題?
    (特別提醒:本文有劇透,慎入)從電影角度講,《星際穿越》呈現了非常「諾蘭風」的視覺奇觀和感人的情感線,同時還不忘再次探討了一把人性的黑暗面,可說是一部有較高觀賞性的大製作影片。但其中佔有很大戲份的硬科幻部分的合理性引發了很大爭議,比如天文學家、科普作者、科普書籍《來自天空的死亡!》(Death From the Skies!)
  • 一篇很棒的《星際穿越》影評
  • 【英語】看懂《星際穿越》必須了解的物理知識
    The famousphysicist Kip Thorne is one creator of the team, and the production of thisflim has a solid scientific theory foundation which is definitely obscure andabstract.
  •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Neil deGrasse Tyson火力吐槽Interstellar星際穿越
    在Late Night with Seth Meyers中,他與因為被逐出太陽系行星而失魂落魄的冥王星上演了狗血劇場秀。追The Big Bang Theory的同學,有沒有覺得這個哥們越看越眼熟?而且他還真的曾經被人物雜誌評為最性感的物理學家...好了我們現在說回Interstellar星際穿越。算了,這個電影我們就不說了,因為我們也沒有看過。
  • 影評《星際穿越》,事情如有變壞的可能,不管概率多小,總會發生
    (文章中的內容有小編自己的觀點,意在傳播娛樂中的正能量,如果有侵權的話請聯繫小編進行刪除)影評《星際穿越》,事情如有變壞的可能,不管概率多小,總會發生!這部電影首先按照自己的節奏建立了自己的野心:男人過度開發土地資源,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留下的唯一目標就是生存。對於Cooper來說,這種生活是不夠的,McConaughey為這個角色賦予了身體和靈魂。
  • 星際穿越影評
    大家好,我是作者小咖,今天要為大家帶來的一部電影名為《星際穿越》   劇情簡介:在不遠的未來
  • 你不認識諾蘭,但你不認識《星際穿越》,你真的想看嗎?
    諾蘭相信你們都很熟悉,我在上一篇文章文章中向您介紹了他,一個有才華的導演想給你帶來另一本書《星際穿越》,老實說,我還沒有完全理解這本書兩次,但我想告訴你,如果你有更好的觀點。開啟宇宙電影新篇章你為什麼這麼說?
  • 影評 | 厭惡蟻蛉還是厭惡自己
    厭惡蟻蛉還是厭惡自己----《蟻蛉》影評豆瓣:7.7     盒子君:7.3
  • 科幻力作《星際穿越》引出的天文與物理
    它就是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 看懂《星際穿越》你可能需要懂或知道:相對論、量子力學、黑洞,蟲洞理論等物理知識… 《星際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