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本上說,生物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佔據空間並具有質量。所有物質都是由元素,不能分解或化學轉化為其他物質的物質組成的。每個元素都是由原子組成的,每個原子都有恆定數量的質子和獨特的屬性。總共定義了118個元素。然而,自然界中只有92種自然存在,而活細胞中少於30種。其餘的26個元素是不穩定的,因此不會存在很長時間,或者是理論上的,有待檢測。
每個元素均以其化學符號(例如H,N,O,C和Na)指定,並具有獨特的性質。這些獨特的屬性允許元素以特定方式組合併相互結合。
原子
原子是元素的最小組成部分,保留了該元素的所有化學性質。例如,一個氫原子具有氫元素的所有特性,例如在室溫下以氣體形式存在,並且與氧結合形成水分子。氫原子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東西,同時仍保留氫的性質。如果氫原子分解成亞原子粒子(質子,中子和電子),它將不再具有氫的性質。
在最基本的水平上,所有生物都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它們包含結合在一起形成分子的原子。在動物等多細胞生物中,分子可以相互作用形成細胞,這些細胞結合形成組織,從而構成器官。這些組合一直持續到整個多細胞生物形成為止。
唯一的例外是氫(H),它由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組成。甲質子是帶正電的顆粒,其駐留在所述核的原子的(原子的核心中),並且具有1:1的質量和電荷的1。一個電子是帶負電荷的粒子,在圍繞原子核的空間傳播。換句話說,它位於細胞核之外。它的質量可以忽略不計(即與質子和中子相比為零),電荷為–1。
中子像質子一樣,駐留在原子核中。它們的質量為1,不帶電荷。正電荷(質子)和負電荷(電子)在具有淨零電荷的中性原子中彼此平衡。
因為質子和中子各自的質量為1,所以原子的質量等於該原子的質子和中子的總和。電子的數量不算在內,因為它們的質量很小。
如前所述,每個元素都有其自己的獨特屬性。每個原子團包含不同數量的質子和中子,從而賦予其自己的原子序數和質量數。元素的原子數等於該元素包含的質子數。的質量數,或原子質量,是質子的數量加上該元素的中子的數量。因此,可以通過從質量數中減去原子數來確定中子數。例如,元素磷(P)的原子序數為15,質量數為31。因此,磷原子具有15個質子,15個電子和16個中子(31-15 = 16)。
這些數字提供有關元素以及它們組合後如何反應的信息。不同元素的熔點和沸點不同,並且在室溫下處於不同狀態(液體,固體或氣體)。它們也以不同的方式結合。有些形成特定類型的債券,而另一些則沒有。它們如何結合是基於存在的電子數。由於這些特性,這些元素被排列到元素周期表中,這些元素圖包括每個元素的原子序數和相對原子質量。元素周期表還提供有關元素屬性的關鍵信息(圖)-通常用顏色編碼表示。該表的排列還顯示了每個元素中的電子是如何組織的,並提供了有關原子如何相互反應形成分子的重要細節。
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形式,具有相同數量的質子,但具有不同數量的中子。一些元素,例如碳,鉀和鈾,具有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碳12是最常見的碳同位素,包含六個質子和六個中子。因此,它的質量數為12(六個質子和六個中子),原子序數為6(使它成為碳)。碳14包含六個質子和八個中子。因此,它的質量數為14(六個質子和八個中子),原子數為6,這意味著它仍然是元素碳。碳的這兩種替代形式是同位素。一些同位素不穩定,會失去質子,其他亞原子粒子或能量,從而形成更穩定的元素。這些被稱為放射性同位素 或放射性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