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死,有人說:是全人類的重大損失。確實,霍金21歲患漸凍症全身癱瘓,卻仍然能夠在理論物理學中取得非凡成就!要是平常人遭此不幸,我想他們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更不要說成為一名傑出的物理科學家了。
其它國家的人怎麼評價自己的科學家?我們管不著。對於霍金的死,各種「最偉大的科學家」逝世、「最聰明的大腦」離開了、「愛因斯坦之後的第一人」去世,等等不實文章流傳出來,估計有的外國人都感到驚訝。為什麼這麼說呢,霍金一生的傑出成就有目共睹,但在前沿物理學領域,霍金的物理學成就並不是很厲害的。
要評選「愛因斯坦後的第一人」的話,楊振寧或與其同等偉大的前沿物理學家,才有資格入圍。但很遺憾的是,如今在網頁裡輸入霍金兩個字,出來的全是「最聰明的大腦」,「愛因斯坦之後的第一人」,而輸入楊振寧三個字,則全部都是詆毀的新聞,和羞辱之語。這讓人感到很心痛。怎能一邊對別人家的大師盛讚若懸河,卻又一邊對自家的宗師棄之如敝屣呢?今天說這些並不是要貶低誰或抬高誰,只是想要客觀地講清楚事實。2000年,《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只有20多人上榜,楊振寧先生在這個評選中,名列第18位,並且他還是這個榜單裡唯一一個在世的物理學家。與他一同登上這個榜單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科學巨匠,包括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薛丁格,波爾,海森堡等等……
(楊振寧是榜單上唯一在世大師也是唯一的華人。)然而現實卻是,眾人崇拜迷戀霍金,少有崇拜楊振寧的。如果你對宇宙有真正崇高探索之心的人,是絕對會尊重和敬仰楊振寧先生的。
我想因為他放棄美國國籍回歸中國?娶了與他年齡相差懸殊的翁帆?還是因為他在建國初期沒有回國?1971年,楊振寧開始回到中國旅居並開展物理學教育以及講座。七十年代的中國並非像今天一樣富足,而是依舊十分貧窮落後,很多家庭都吃不飽飯,還有數億人在溫飽線上掙扎。由於當時國內局勢和經濟形勢依然很不樂觀,所以物理學科研條件和物理學科知識儲備十分短缺,很多方面的研究都是一片空白。因此,楊振寧回到中國旅居後,把自己的家產都捐給了國家,然後全身心地投入了搭建前沿物理學教育體系的工作當中。
但是,他給年輕一代帶來的還不僅僅是信心。1978年3月,在楊振寧等人的倡導下,中科大創建首期少年班。1980年,楊振寧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發起成立「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資助中國學者去該校進修。1983年12月28日,楊振寧向鄧小平建議:「國外認為,搞軟體15—18歲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設立了計算機軟體專業。1984—1986年,楊振寧倡議的「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吳健雄物理獎」和「陳省縣數學獎」相繼成立。1997年,在楊振寧建議下,清華大學決定根據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經驗,成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楊振寧把在清華的工資都捐了出來,用於引進人才和培養學生。2003年底,楊振寧回北京定居。清華大學蓋了三幢「大師邸」,一幢給楊振寧,一幢給姚期志,一幢給林家翹,姚和林都是楊振寧勸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