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還要走多遠才到唐人街
2004年楊振寧教授宣布與翁帆結婚。
一個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一個是普通的女子,當82歲的楊振寧宣布要與28歲的翁帆結婚的時候,可能所有的民眾都甚為吃驚,但轉念一想,又備覺情理之中。
吃驚的是「翁帆」這個名字似乎從來沒有聽說過,與敬仰的大學者的身份懸殊,似乎並不是聲名相當。另外82歲這個年紀與28歲這個數字似乎相差得有些大了。
82歲,在我們的印象裡,大概聯想到的是「風燭殘年」,「人生夕陽」這樣的詞語,而28歲,我們能想到的是「青春燦爛」「正當年華」。
這樣的結合,就算是尋常的人家,便都會引起轟動,更不要說是聞名中外的物理學家楊振寧了。
楊振宇與翁帆結婚
但是我們又覺得情理之中的原因是因為,「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既然都是尋常人,楊振寧教授又何嘗不是,愛情能發生在二十幾歲的年紀,自然也能夠發生在老年的時間,何況爍古震今的楊教授,思想處於前沿,身體狀況很好,自然不足為奇。
我們津津樂道的各種豪門迎娶嬌妻的新聞,似乎在此時都黯然失色了。又或者,突然之間我們失去了笑傳娛樂新聞一般的無聊,剩下的不可思議之外,便是肅然起敬居多。
這不是白馬王子與灰姑娘之間的故事,也不是像鄧文迪一樣的奮鬥史,也不是李嘉欣一樣的緋聞過程,也不是郭晶晶一樣的被追經歷,每個人的愛情都不同尋常,但大多最終的歸宿相似。
楊振寧與翁帆的結合,我們只是放下電腦或者手機,笑著對旁邊的親朋好友說:吶,你們知道麼?楊振寧教授結婚了,結婚對象是翁帆,28歲。
大多得到的回應是:「哇塞!真的假的!這麼厲害!」
厲害在於哪一方面,或許不是我們能夠議論的。
楊振寧與翁帆
後來在報導中慢慢了解,翁帆是在一次引導中與楊振寧夫婦結緣,後來中間波折,最後不斷聯絡,加深感情的。
作為一個奔向而立之年,但是未曾遇到楊振寧教授一般的大師的我們來說,只能感慨自己是不是揣著世俗的目光,錯過了或許可能遇到的更多美好的愛情。
想當年,我們在大學的期間,也因為當時的學術會議會去接待當時的學者教授到學校進行相應的活動安排。但是當時的我們,不是畏懼於大師的威嚴與學術界的身份地位,略顯得畏手畏腳,便是害怕自己蹩腳的知識無從跟大師從容的溝通,便僅限於引導東西南北的走向跟住宿酒店的位置了。
所以說,緣分這樣的事情並不是人人能得而遇見並抓住的,只能是真正的在機緣之間,你我結識,經過時間的大漠,忽然發現,當時的一瞥,驚豔此後的時光。
所以當大學的我們還我在被窩裡看著《生活大爆炸》裡的劇集,聽著謝爾頓調侃物理學家跟工程學家之間的區別,在百思不得其解的量子力學,現代物理的種種術語之間流連忘返的時候,忽然意識到,大概在這個時候劇集裡出現的楊振寧教授,現在正開心的在戀愛的路上了。
想來是很可愛的一件事。
但是像謝爾頓這樣的古板少年,會遇到Amy,萊納德最後跟佩妮成雙成對一樣,所有天才的學術迸發,最後歸結於美麗但真實的愛情。
我們能帶著嘴角帶笑的弧度去祝福劇情中的一對對戀人,當然,在聽到楊振寧與翁帆結婚的消息的時候,震驚之後,便是嘴角帶著弧度的祝福,此外,便是感慨楊振寧教授的身體狀況是不是能支持的更久一些,讓這段忘年交能更美好。
謝爾頓與Amy
在採訪的過程中,楊教授曾被問道,翁帆喜歡他什麼。
楊振寧教授的回答是:真實,天真。
而最開始翁帆能夠被楊教授賞識的自然也是率真、自然、真誠。
少女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純真,大師到了82歲,自然也會有人生百態,唯有天真真誠的積澱。
所以越是純粹的吸引,便會讓人越來越堅定自己的所遇。楊振寧教授在北京的居住地起的名字是「歸根居」,葉落歸根,始於自然,歸於自然,尋根與此,自然便是以鄉音尋找到知音,精神寄託處,便是打破藩籬的自然歸處。
翁帆
楊振寧的弟弟曾經說,翁帆是一個懂事、溫柔的人,在照顧楊振寧的起居上,翁帆是源於愛,才盡心盡力溫柔相待的。他們在雨後的石板路上自然地拉起手,在別離後的片刻出神中想起對方的笑容,在每次電話中談論著日常,在每首小詩中感受美。
這樣精神相通,互為慰藉的相處,大概不是翁帆照顧楊振寧教授,更多的是互相照顧,楊振寧教授跟翁帆最後歸於生活,十幾年過去,互相陪伴的最後,剩下的是生活裡的朝夕相處。
楊振寧教授說:翁帆是上天給他的最後一件禮物。講這句話的時候,他是經過考慮之後說的,當別人問是不是可以解釋這句話的意思的時候。
楊教授並沒有多說,詩歌存在的美,只在於本身的美之間,如果要解釋,便是打破了其中美的意境。
所以楊振寧教授對為妻子的描述,便是這句:上帝最後的禮物。沉浸在遐想中,不僅讓我們感激有這樣的一個人,可以陪伴在我們的物理學家身邊,這樣可以讓他的研究財富更多的留在此世間。
恩愛的夫妻倆
愛情是愛情,但是實際的年齡差距還是橫亙在兩人之間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楊教授的身體狀況也慢慢發生一些變化。楊振寧曾經跟翁帆說過:將來我不在了,我贊成你再婚。
聽到這樣的話,翁帆自然很是生氣:我當然不會,你怎麼可以這麼講。
楊振寧教授的贊成,是出於實際的理性的回應,是一種坦然與站在對方角度的呵護與真誠。但是相對於翁帆,卻覺得這是對於愛情篤定的考驗。
既然已經跟你走在一起,便是選擇了愛情,自然不會再跟其他人在一起。但是,揣測最後翁帆是不是會結婚都已經沒有意義。流言四起最後歸於生活實際。尋常人間的尋常生活終究要在煙火氣息中詮釋此一生。
愛情
見多了年輕人的閃婚閃離,看多了你儂我儂的宣傳與最後分道揚鑣的撕扯,游離在婚姻恐懼邊緣的我們,最後竟依託於楊振寧教授這樣的神仙愛情,鼓足勇氣打破桎梏與觀念,比如門第,比如城鄉,比如你的房子我的車子,比如裝修跟小孩,比如父母退休金之類。
愛情可能是如此簡單,只需要一個致命的吸引力,婚姻可能也是如此簡單,只需要一心一意,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但是愛情可能如此的艱難,需要在意那麼多別人的眼光,婚姻可能也是如此的艱難,需要考慮那麼多的物質條件。
遇到一個可以幸福走下去,不懼年齡差距,不懼身份懸殊的人該是多麼難的事情,人生短暫,有的人一直在尋找,有的人找到,幸福甜蜜,有的人總也找不到,不斷在遺憾與抱怨。其實既然遇到了,何不抓住機會,拋卻世俗的顧慮,勇敢走下去。
請問走多遠才到唐人街,上二樓再聽一段兒狄仁傑。過去的事情便是過去了,將來的事情誰也不曾預料,但是如果你正在相遇的途中,願你好好珍惜。八千裡路雲和月,風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