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周顯彬
在防控新冠肺炎的戰役打響以來,白酒行業企業積極捐贈款物,據相關統計,截止2月3日,全國白酒企業捐贈款物總額已經超過7億元。在這樣沒有硝煙的攻堅戰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獲得了網友紛紛點讚。看到酒企這麼給力,廣大網友更高期望又來了。隨著疫情防控的深入,人們的安全意識不斷提升,對於居家消毒產品的需求持續旺盛,比如消毒酒精就是其中的大頭。
近日,記者注意到不斷有網友提出,既然酒精能消毒,缺口又很大,在這種緊要時刻能不能讓酒企生產酒精,滿足供應呢?
基本上這個誤會有點大。雖然都有「酒」字,但是兩者之間的關係並不是想像的那樣近。為什麼?記者採訪了業內專家得到了一個比較詳細的答覆。
首先酒精作為一個大類的工業品,大致可以分為工業酒精、醫用酒精以及食用酒精三類,彼此之間的用途有很嚴格的區隔,工業酒精可用於印刷、電子、五金、化工合成等方面,可用作清洗劑、溶劑;醫藥酒精主要用於消毒、殺菌;食用酒精主要供食品工業使用。不同的工業產品有不同的生產銷售許可,嚴禁隨意改變。
其次,醫用酒精和食用酒精都有消毒滅菌的作用,但是來源不一樣。醫用酒精是用澱粉類植物經糖化再發酵經蒸餾製成;食用酒精主要是利用薯類,穀物類,糖類作為原料經過蒸煮,糖化,發酵等處理而得。在中國這兩類產品都有專業的生產企業,並非白酒生產企業的專長。2月2日,在工信部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王偉介紹,中國有醫用酒精生產企業59家,日產能407噸,目前產量達到200多噸,復產率55%,而且在逐步提高,此外,中國還有乙醇生產企業可以做95%以上含量的酒精,日產量更是高達900億噸,完全能夠保證醫用酒精原料供應。
第三,食用酒精不等於白酒。目前中國白酒大概分為液態發酵酒和固態發酵酒,前者原料單一,釀造工序更加工業化;後者則用糧食為原料,需要得天獨厚的釀造環境、技藝,並經過複雜和長期的過程而得。兩者在原材料、生產流程、工藝要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區別。有業內人士做一個形象的比喻,雖然汽車看起來都是幾個輪子加一個車廂,能夠在路上駕駛。但是生產大客車的企業和生產小轎車的企業,彼此之間差異還是很大的。對於酒企來說,不生產美酒轉而生產食用酒精就是大材小用,附加值太低。
所以,看明白了以上三點基本就能理解為什麼白酒企業不能承擔提供消毒酒精的任務了吧。而且,還有一個好消息是,隨著物資專業生產企業陸續恢復生產,這樣的緊張狀態將逐漸得到緩解。現在最重要的是,將短期內相對緊缺的物資更加合理均衡地分配到所有需要的人手裡,而不是說先囤半年用量,造成人為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