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跟以往的一維條碼一樣,在商業活動中應用廣泛,特別是在高科技行業、儲存運輸業、批發零售業等需要對物品進行廉價快捷的標示信息的行業用途廣泛。
我們現在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到二維碼,不論是支付寶、微信收付款,還是微信、微博各種登錄驗證身份的方式等,但其實這個二維碼,早就在1994年被發明出來了,發明者還是一位日本人。這個人叫騰弘原(Masahiro Hara),來自日本的Denso Wave公司,可惜的是,雖然騰弘原發明了二維碼,卻沒有好好把握它的專利權,僅僅只是目光放在了對二維碼應用的一些固定項目上進行收費,怎麼會想到今天的二維碼被如此廣泛地應用在各個領域。假設當時騰弘原選擇對二維碼的每次掃描進行收費,即使是1分錢1次的專利費,估計現在也能賺到好幾百億人民幣了。二維碼被騰弘原發明出來之後,很快就受到了全球信息科技領域專業人士的廣泛認可,甚至有人稱:二維碼這種簡單的形式,竟然可以蘊含無限可能的信息,如果能夠進行合理的商業推廣,這將是一隻「會不停地產生金蛋的母雞」。
後來二維碼衍生出了QR碼,QR 碼是二維條碼的一種,QR來自英文 「Quick Response」 的縮寫,即快速反應的意思,源自發明者希望 QR 碼可讓其內容快速被解碼。QR碼比普通條碼可儲存更多資料,亦無需像普通條碼般在掃描時需直線對準掃描器。
在日本等一些國家地區,像QR碼一樣容易生成及讀取的條形碼已經成為生活中快捷便利的信息交流方式。 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部分省份和香港等國家或地區,已經採用PDF417碼作為身份識別的標籤,並直接印製在身份識別的證件上,以便快速讀取。在臺灣則被應用於綜合所得稅的報稅方式之一,將報稅數據印在二維碼內,節省稅務機關輸入數據的時間;臺灣高鐵、中國大陸的火車票票面上也均印有防偽二維碼。
2012年,年節期間,中國大陸的一家線上支付平臺支付寶實現了通過二維碼進行銀行卡轉帳和送紅包的功能,允許用戶在支付寶平臺在線生產、製作「電子紅包」二維碼,其包含了轉帳金額、收款人和祝福語等信息,並通過網際網路發送至收款人,收款人使用相關設備掃描二維碼後,帳款就可以成功地轉入其銀行帳戶中[1]。
2016年開始,QR碼被共享單車廣泛使用。用戶只需要用手機掃描共享單車上的QR碼即可開鎖使用單車。微信錢包和支付寶的移動應用也可以通過給商戶展示QR碼或者掃描商戶的QR碼來完成電子錢包支付。接受移動應用APP支付的商戶包含沿街售賣的小商販、計程車一類的個體經營者。QR碼成為推廣中國大陸數字貨幣支付的重要環節之一。
2016-2017年,僅僅兩年的時間二維碼碼便在中國各地的線下商家掀起一股浪潮,以至於後來中國所有的商家都有QR二維碼收款,於是現金漸漸消失,現在很多國人出門基本都不帶現金,去哪裡都是一個手機搞定,這也是讓外國人十分驚嘆的地方,因為在歐美國家還有許多地方還在用最原始的的現金支付,很多外國的年輕小夥子在中國待久了回到自己的國家反而感覺不適應,因為不用帶錢包出門的日子實在太方便了。
可以說二維碼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人類的支付方式,讓人們從此進入無現金生活模式,這也催生了支付寶以及微信支付多種支付巨頭的崛起,要是沒有二維碼可能無現金生活模式或許不會這麼早的來到,支付寶也不可能成為現在的龐然大物,那未來會不會出現其他更方便的支付方式,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留言在評論區,大家可以一起討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