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2月2日,是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無論是上班下班還是出差遠行,「平安回家」始終是最貼心的祝福。國家設立交通安全日,就是要提示我們每一位交通參與者,關注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進而有效預防和避免道路交通事故。生命豐盈美好,生活多姿多彩,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不斷增強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努力提高安全防範和自我保護能力,多一份自律、多一份警醒,尊重規則、珍愛生命,對自己負責、為他人著想,共同營造安全暢通和諧有序的交通環境。
「同學們,我先為大家演示一遍交通手勢,隨後再逐一分解練習。」 「誰能回答一下,下面哪些行為屬於文明交通行為……」 11月11日,在呼和浩特市兒童交通安全情景教育基地,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隊新城大隊女子護學崗的交警正為新城區春蕾小學三年級115名師生授課。
連日來,全區各地公安交管部門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引導社會各界知危險會避險、安全文明出行。今年以來,全區各地公安交管部門以預防道路交通事故「減量控大」工作為主線,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在人、車、路以及交通流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全區交通事故四項指數全面下降,交通安全形勢整體穩中向好。
「特色執法」見成效
「本人駕駛摩託車、電動車未戴頭盔被交警叔叔教育,現在發朋友圈曝光自己,集贊30個就可免費獲得頭盔一個,快快為我點讚吧!」這不是一條「有感而發」的消息,而是今年六、七月份巴彥淖爾市臨河交警為宣傳「一盔一帶」推出的一項「特色執法」,引導駕駛人養成佩戴安全頭盔的良好習慣。
我區公安交管部門把預防事故,特別是預防大事故作為保一方平安的重中之重努力抓好抓實,全力確保群眾出行安全。今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全國部署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我區各地公安交管部門通過宣傳引導、行業示範引領、加強執法監管等綜合措施,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群眾佩戴安全頭盔、使用安全帶的意識明顯增強。
為解決外賣小哥交通違法屢見不鮮,肇事逃逸事故查證難的問題,今年4月,赤峰市交警支隊三大隊對新城區外賣餐飲車輛實行「一人一檔、一車一號」管理制度,357輛外賣車輛的送餐保溫箱後側上方明顯位置懸掛了專屬號牌。「通過這一制度,加強對轄區外賣車輛的日常監管監督,督促轄區騎手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意識。」赤峰市交警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葉賀林說。
8月7日,自治區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和平安產險公司聯合舉辦「助力農村牧區交通安全警保聯動共建平安公路」暨大型牲畜反光腿帶發放儀式,將50萬條大型牲畜反光腿帶免費發放至全區重點旅遊區公路沿線的牧民手中。
緣何給大型牲畜佩戴反光腿帶?自治區公安廳交通管理局事故對策指導處副處長張建偉解釋,我區大部分牧區沿襲散養牲畜的習慣,而大型牲畜上路給農牧區交通安全帶來很大隱患,由此引發的交通事故逐年增多。為了有效預防和減少此類事故發生,自治區公安廳交通管理局研發了適用於大型牲畜佩帶的反光腿帶。經試點使用,可有效增強大型牲畜夜間的可視性。同時,我區公安交管部門還進一步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關於飼養動物損害責任的相關規定,提醒農牧民加強大型牲畜日常管理,防止車輛碰撞大型牲畜的交通事故發生。據統計,今年以來,我區未發生因碰撞大型牲畜引發的較大事故。
此外,自治區公安廳交通管理局以較大事故深度調查工作為切入點,補齊深度調查工作短板,對自治區級深度調查專家庫進行補選、完善,並從制度層面對深度調查工作、專家管理等進行細化規範。「下一步,我們將深入查找重點車輛、重點人員安全管理薄弱環節和隱患問題,有針對性地加大對重點人、車、路、企業的追責及治理力度,切實發揮好『查辦一起案件、震懾一個行業、警醒一大群體』的作用,讓深度調查工作真正發揮出『以事故防事故』的重要作用。」張建偉說。
「快速支付」解難題
1月25日,姜某駕駛小型轎車與行人張某發生碰撞,張某傷情嚴重,被醫院診斷為重度顱腦損傷,急需要進行開顱手術。然而,事故雙方當事人無法在短時間內湊足高額醫療費用,雙方將希望寄託於交警隊與保險公司。
公安交管部門事故處理民警審核案情後,啟動「道路交通事故醫療費快速支付」(以下簡稱「快速支付」)程序,第一時間出具了「快速支付」建議書。承保車輛商業三者險的平安產險公司接到報案後,按照「快速支付」程序,累計快速支付醫療費4次共27萬元。
通過「快速支付」程序為傷者解燃眉之急,這並非個例。8月10日晚,高某駕駛大型貨車與一小轎車發生碰撞,造成小轎車上三人受傷,其中李某傷勢嚴重,生命一度垂危。車主方與傷者方均無力承受近60萬元的醫療費用,為保證傷者及時得到救治,公安交管部門和人保財險公司啟動「快速支付」程序,先後為傷者墊付醫療費達24.6萬元。目前傷者已脫離生命危險,正在準備第三次手術。
「快速支付」程序是自治區公安廳交通管理局推出的一項便民、利民、惠民措施。近年來,針對人傷道路交通事故中醫療費墊付糾紛,以及保險理賠流程漫長導致傷者無錢救治致殘甚至致死,造成當事人間矛盾升級,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情況,自治區公安廳交通管理局與自治區銀保監局、自治區保險行業協會以及多家保險公司多次溝通協商,提出「人傷事故理賠資金前置」的思路。2017年9月,自治區公安廳交通管理局與中國人保財險內蒙古分公司聯手,改革保險賠款流程,率先在全區推出了「快速支付」試點服務項目。截至2018年底,全區24家保險公司全部加入這一項目。該項目被評為2018年全區十大法治事件。
這項舉措將保險事後補償職能提前到傷者搶救治療之時,實現了道路交通事故醫療費最快3天賠付到位。該項目具體流程為:在保險有效期內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後,傷者(傷者委託人)或被保險人可向公安交管部門遞交「快速支付」申請書;公安交管部門經初查後,為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出具「快速支付」建議書;承保保險公司收到建議書後,對相關材料進行審核,符合「快速支付」條件的,與雙方申請人共同籤訂「快速支付」協議書,一個工作日內將醫療費支付給申請人。雙方當事人及其家屬拿到快速支付的醫療費用後,繼續為傷者治療,不影響後續保險理賠。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保險公司已累計支付1918筆共計4760餘萬元的保險賠款,為1920餘名傷者及時支付了搶救、醫療費。「實踐證明,『快速支付』項目於傷者,可以得到及時救治,致殘、致死率顯著降低;於肇事者,減輕經濟壓力和因傷者傷情惡化帶來的嚴重法律後果;於保險行業,管理和訴訟成本降低,經濟效益提高;於公安交管部門,減輕工作壓力的同時,將大量的社會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自治區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副局長張霄龍說,「快速支付」項目實現了多贏的良好局面。(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郭俊樓)
【評論】讓文明出行成為習慣
「知危險會避險,安全文明出行」,是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的活動主題。這一主題的設立,是為了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進一步增強公眾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道路通行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交通規則為公民行使道路通行權劃定了邊界,對各類交通參與者的路權矛盾進行調適。據統計,我國道路交通事故80%以上源於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法規不僅是約束交通參與者的行為規範,更是無數事故教訓的集中總結,是人們安全出行的法律保障。
交通文明表現在對安全的保障和對生命的尊重上,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我國雖然邁入了汽車社會的門檻,但在交通文明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將交通規則和文明意識潛移默化為人們的交通習慣,使文明禮讓蔚然成風。
做到文明交通,安全出行,營造良好和諧的交通環境,這不是交通管理部門一家的事,而是廣大交通參與者的共同責任和義務。特別是在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加速增長,人、車、路之間矛盾日益加劇的背景下,更需要使守法出行成為城市交通的潤滑劑,讓有限的道路通行資源發揮最大效能。做到文明出行,安全出行,離不開良好的法律意識。因此,努力在全社會營造人人學法守法的良好氛圍至關重要。每一個人都要堅持從點滴做起,從每一次出行做起,爭做遵紀守法的模範。
交通安全事關千家萬戶,事關每個交通參與者的生命財產安全。遵守交通規則,是公民為社會作出的實實在在的貢獻。違反交通規則,所得可能只是搶先一秒,所失則可能是自己或他人的一生。為了生命更加美好,為了社會更加文明,每一位公民都應將交通規則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努力讓文明出行成為習慣。(正文)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呼和浩特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