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第三節的內容,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此課程對學生今後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能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學情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在知識上的一次飛躍。在第二冊的認識圖形中,雖然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但那只是最基本的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理解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並且會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進行簡單的體積計算。
2.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體積公式,養成歸納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正方體、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意義。
四、教法、學法:
教法: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我採取了直觀演示法、問答法、小組合作討論法等方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進行獨立思考。
學法: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發現法、實踐鍛鍊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在實踐活動中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揭示課題
如果要生產電視機、電腦、電冰箱的包裝箱,我們要事先需要了解什麼?引出電視機、電冰箱的體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探究新知。
(二)探索活動、推導公式。
首先組織學生進行三個活動,讓學生觀察比較發現第一個活動是讓學生觀察一組長方體發現,長、寬相等時高的值越大體積越大高的值越小體積越小。接著,在觀察第二、三組時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並歸納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決定於它的長、寬、高的長短。
教師出示長方體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體稜長1釐米 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擺的時候思考。1、每排擺了幾個?每層擺了幾排?3、擺了幾層?4、一共擺了多少個?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口答結果老師依次板書在表格中,通過觀察表交流,討論學生不難發現其中的規律。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整理。
如 長 × 寬 × 高 = 體積
2 × 3 × 2 = 12
4 × 1 × 3 =12
6 × 1 × 2 =12
2 × 2 × 3 = 12
從而,歸納出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 b 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可以寫成: V=a b h
進一步讓學生默記公式,指名說一說求長方體的體積,必須要知道什麼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