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疫情是「吃」出來的,那兩個吃蝙蝠的女人找到了嗎?

2021-01-15 網易

2020-01-30 19:26:31 來源: 明話頻道

舉報

  請關閉「吃野味」這個魔盒

  文丨孫 仲

  記者昨天從中國疾控中心了解到,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該中心病毒病所持續攻堅,在病毒溯源研究中取得階段性進展。該所首次從華南海鮮市場的585份環境樣本中,檢測到33份樣品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並成功在陽性環境標本中分離病毒,提示該病毒來源於華南海鮮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

  先前已有報導,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早期確診的病例,大多來自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去年底、今年初,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選派專家組赴武漢參加疫情防控,並先後兩次到華南海鮮城採集環境樣本585份進行檢測。現在檢測到33份樣品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並成功在陽性環境標本中分離病毒,提示該病毒來源於華南海鮮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這,正如坊間傳言,再一次證明本次疫情是「吃」出來的!

  

  亂吃「野味」是一個潘多拉魔盒,我們打開了這個潘多拉魔盒,已經多次遭受大自然的報復和懲罰,已經付出了沉重代價,已經有了太多病從口入的教訓。實際上,早在2003年,不少地方的立法機關就曾討論過「禁食野味」的立法問題,產生過「禁食野味」的立法意向,但令人遺憾的是,隨著「非典」威脅的漸行漸遠,這些立法意向也大都逐漸淡化,至今還未變成立法實踐。

  而《野生動物保護法》《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側重保護的是珍貴、瀕危的被列入保護目錄的野生動物以及「三有動物」(有益的、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食用其它野生動物並未被法律全面明確禁止,另外,還存在著非法販賣、食用保護性野生動物的行為。這些漏洞的存在,讓「吃野味」這個潘多拉魔盒處在了關閉不嚴或者半敞開的狀態。

  

  「禍從口出,患從口入。」這句老話提示我們,平常不能亂吃東西,吃錯了東西是要生病、甚至帶來禍害的。然而現實中有多少人能謹遵此教誨,又有多少人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國家正式頻布「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常年禁捕令」後,曾有人發出「不要再吃長江刀魚等『江鮮』」這樣的呼籲,對人們的不正確美食觀提出了間接批評。如今面對已造成數十人死亡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我們不得不再次「老調重彈」,人間美味多的是,別再抓住野生動物不放了。

  吃長江刀魚之類「江鮮」,損害的是長江生態,代價已經很大;吃蝙蝠、果子狸等野生動物,損害的不僅是自然生態,還有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代價顯然更大。無論是吃相對安全的「江鮮」,還是吃病毒纏身的蝙蝠、果子狸等野生動物,都是不負責任的亂吃,最終必將為此付出慘痛代價。反過來,只要能管住嘴,不貪圖一時之快,就能抵擋住誘惑,避免悲劇發生。關於「吃」出來的毛病,我們已見得太多,而像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樣,還牽連到大批無辜者被感染、乃至被奪去生命,教訓不可謂不大。

  

  更讓人感慨的是,一部分人要貪圖嘴上享受,一部分人要追求財富,於是催生了野生動物捕殺與交易,在武漢竟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野生動物交易市場,為某些病毒的傳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知這裡面是否涉及到當地某些部門的監管失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亡羊補牢,猶未遲也,各地必須從本次疫情吸取教訓,從根源上找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1月2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決定,自公告發布之日起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這是為嚴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斷可能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而作出的制度性安排,各地理當嚴格執行。尤其是作為消費者的普通大眾,更要充分認識到食用野生動物的健康風險,遠離「野味」,健康飲食,莫再把「患從口入」當兒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還記得那個吃蝙蝠的旅遊博主汪夢雲嗎?她又被翻出來了
    還記得旅遊節目中喜歡吃蝙蝠還說有營養的主持人嗎,她又被罵了 2020年世界遭受了很多自然災害,還有一場關係到全人類的疫情,疫情在中國快速蔓延所以也被其他國家的人所針對,但是我們沒有抱怨,而是在災難面前力挽狂瀾,守住武漢的最後一道防線。
  • 蝙蝠是這一次的罪魁禍首嗎?
    、研究蝙蝠,到我2010年轉型作科普,那12年間我幾乎天天接觸蝙蝠,為什麼我沒有感染上病毒?」早在1月21日,多年研究蝙蝠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張勁碩就通過微博發聲,認為蝙蝠無罪,「我1998年開始跟隨導師、師兄鑽山洞、抓蝙蝠、研究蝙蝠,到我2010年轉型作科普,那12年間我幾乎天天接觸蝙蝠,為什麼我沒有感染上病毒?」在張勁碩看來,蝙蝠攜帶各種各樣的病毒,但並不意味著它們都得病。吃野生動物才是罪魁禍首。
  • 吃蝙蝠的女人終於被找到了!誰認識?轉出去!
    大家先看下這個視頻,真是觸目驚心:「美女吃蝙蝠」的視頻內容截圖視頻顯示,在一家餐館內,兩名出鏡女主持人面前均擺放一碗蝙蝠湯。一名女主持人從湯中將黑色的蝙蝠撈出,舉在手中,對著鏡頭向觀眾介紹該蝙蝠的種類與外表;隨後,兩名女主持人各自將碗中的蝙蝠從中撕開,並親口品嘗,然後嘆道「這肉很緊,但很香」。
  • 新型冠狀病毒是吃蝙蝠吃來的嗎?
    考慮到大V的影響力,外加目前疫情的大環境,毫無疑問這又是篇10萬+。可問題是,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當真是由於吃蝙蝠引發的嗎?大家腦海中如此強烈的印象又是怎樣形成的呢?疫情、蝙蝠、亞洲面孔,在眼下這個時間節點,似乎自然而然就應了「病從口入」的老話,拼湊起了「新型冠狀病毒因吃蝙蝠而起」的完美閉環。果真如此嗎?  正好,谷歌到了France24旗下的The Observers網站,2月3日該網站對網絡上流傳最廣的6段視頻進行了追索和闢謠。
  • 蝙蝠不能吃,野生動物不能吃,那海鮮算野生動物嗎?能吃嗎?
    仍在延續的疫情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也讓很多人都知道了帶病毒的蝙蝠是不能吃的,病毒的宿主穿山甲、果子狸等野生動物也是不能吃的,很多人都在呼籲立法禁止交易、食用野生動物,也有很多人在疑惑:如果野生動物都不能吃,那麼大海、河流裡的魚、蝦、蟹、貝是不是野生動物?到底能不能吃呢?
  • 確診破6萬,疫情波及24國,竟然還有人在不亦樂乎地吃蝙蝠
    確診破6萬,疫情波及24國,竟然還有人在不亦樂乎地吃蝙蝠中國國家地理  作者:  2020-02-15 無懼疫情照吃蝙蝠。
  • 那個吃蝙蝠治病的男孩已長大,疫情之下,蝙蝠是藥還是毒?
    談及他當年吃蝙蝠的事,問他感受,他笑笑不語,畢竟對於當年之事,他還只是一個小孩子,很多事情已經不記得了。這是真真實實發生的事例,現已過去二十年有餘,若不是此次大規模爆發的新冠肺炎,關於蝙蝠是SARS病毒源體的新聞報導,恐怕大家早已淡忘了此事。於是,大家的茶餘飯後談資又重新泛起了漣漪。蝙蝠到底是一劑有效偏方,還是超級毒王?
  • 明道手提蝙蝠翅膀畫面被扒出 被指責吃蝙蝠
    近段時間,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不少明星自發捐款捐物,自覺承擔作為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這一點令人倍感欣慰。
  • 蝙蝠吃起來啥味道? 讓這幾位大膽嘗試過得的明星告訴你!
    非常感謝那有氣質的你還能來看小編的文章,小編感到萬分的榮幸!明道曾在節目中爆料自己吃過蝙蝠。他曾擔任過主持人錄製《冒險王》。作為一個節目主持人,而且是個新人,做什麼,怎麼做,他當然也是沒有發言權的。為了節目收視率,越博眼球的,製片人越喜歡。「你吃過最恐怖的食物是是什麼?」「蝙蝠」「吃起來是什麼感覺?」
  • 演員洪劍濤怒懟吃野味的人:為什麼要吃蝙蝠呢?想當蝙蝠俠嗎?
    截止到現在,全國各地的疫情形勢還是非常嚴峻,尤其是武漢當地的情況,讓大家非常擔憂。近日,經醫學研究證明,冠狀病毒與在蝙蝠上的病毒相似度高達90%。這就說明源於蝙蝠的可能性很大了。眾所周知,這場疫情起源於華南市場的野味沒有很好的消毒。近日,演員洪劍濤在網上怒懟疫情的始作俑者:「這兩天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那個傻子為什麼要吃蝙蝠呢?是想當蝙蝠俠嗎?你怎麼不想當鋼鐵俠呢?
  • 此國吃蝙蝠比我國還厲害,為何卻沒有一例確診呢?專家一語道破
    最典型這次的疫情,也是這樣的,是因為食用蝙蝠等引發,為此大規模擴展,到現在都沒有辦法。但是同樣是食用蝙蝠,下面這個國家吃蝙蝠比我國還厲害,但是為何至今卻沒有一例確診呢?當地專家一語道破。這個國家就是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第一大國,國土面積超過190萬平方公裡,人口2.6億,是亞洲地區人口大國。
  • 「吃蝙蝠可以壯陽?」 「呸!」
    來源:公號「少女兔」直到這兩天,陸續有夥伴私信問我,蝙蝠是不是可以壯陽。這才讓我進一步確信,這次的疫情還真可能跟「性盲」有關。 · 1 ·  如果你之前沒吃過野味,第一次吃多半會很不適應。我之前吃過山豬肉,就感覺味道太怪,難以接受。可能是因為野生動物的食譜複雜,生存環境特殊,身上有一股原始的羶味,吃慣了馴養雞鴨魚的我們,一般適應不了。
  • 為什麼蝙蝠等野生動物一直有人在吃 而新型肺炎疫情最近才爆發呢
    為什麼蝙蝠等野生動物一直有人在吃,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近才爆發呢。這個疑問類似於為什麼愛滋病毒在猩猩體內存在了很多年,而最近幾十年才開始在人類中爆發呢。以吃野味為例,吃野味暴發疫情是這樣的,人首先遇到一個帶有某種病毒的野生動物,未經有關部門檢驗檢疫,這是傳染源,這是一個概率。然後這時候又需要滿足一定的傳染途徑,比如說烹製不科學,沒有高溫等,或者在進行宰殺的過程中有病毒載量液體的交換導致感染,這又是一個概率,再然後這個疾病剛好出現機緣性變異,導致可以人傳人了,即變得易感性,這也是一個概率。
  • 馬麗變小女人擁抱嚴禹豪 明道《天天》自曝吃蝙蝠
    原標題:馬麗變小女人擁抱嚴禹豪 明道《天天》自曝吃蝙蝠 明星吃貨團「馬冬梅」華麗轉型知性女神,變「弟控」與小鮮肉嚴禹豪動人相擁﹔偶像劇演員明道自曝曾吃過蝙蝠,重口味令人驚嘆!   本期節目是《天天向上》「天天好有味」系列的收官節日——「嗦嗦粉面節」。明道、安以軒、馬麗、孫耀琦等明星吃貨「聞香而來」,「嗦」遍中華美味粉面,食慾大開。
  • 將疫情歸結於吃蝙蝠和野味的人,加拿大歌手為自己不當言論道歉
    加拿大《CBC》5月12日報導,加拿大說唱歌手布萊恩·亞當斯(Bryan Adams 音譯)為自己一條曾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動態進行道歉,媒體表示,那條動態太過具有煽動性,在這場全球大流行病的情況下,布萊恩的動態起了一個非常不好的作用。
  • 疫情之後,如果我抓住那個吃蝙蝠的人
    疫情之後,如果我抓住那個吃蝙蝠的人 已經是一個「廢人」了 漫長的假期充斥著焦慮和恐慌 無助地看著新聞中確診人數漲了又漲 在無數個難以入眠的夜晚 我的腦海中都會浮現一個念頭 —— 如果讓我抓住那個吃蝙蝠的人
  • 元氣騎士:萬聖節蝙蝠能吃什麼?吸血蝙蝠會吃素嗎?本性難移啊!
    先看看萬聖節蝙蝠會不會隨我下地牢,最後並不會隨我下地了,看來這隻篇幅需要為什那么篇幅能吃什麼呢?老規矩餵它吃胡蘿蔔吧。首先利用胡蘿蔔苗熟特性,將胡蘿蔔種植出來,接著將胡蘿蔔餵給蝙蝠吃,看看蝙蝠的這個表情,顯然他不吃胡蘿蔔。
  • 蝙蝠被稱為移動「病毒庫」,帶有多種致命病毒,那該滅絕蝙蝠嗎
    所以蝙蝠被稱為移動的病毒庫是當之無愧,一點也沒叫錯,甚至可以說近50年最臭名昭著的疫情的宿主都是蝙蝠。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既然蝙蝠身上攜帶有如此之多的病毒,為什麼蝙蝠自己沒出問題,但對人類的威脅性卻如此之大呢?首先我們要知道。蝙蝠身上為什麼會攜帶如此之多的致命病毒,大概有4個原因。
  • 為什麼有人吃蝙蝠:真的營養又美味?蝙蝠入藥有奇效?
    為什麼有人吃蝙蝠:真的營養又美味?蝙蝠入藥有奇效?是的,這一期我們說蝙蝠。2019年底,設置「吃惑」欄目時,打死我也不會想到這個欄目會寫「蝙蝠」。轉眼間,「吃惑」變成「吃禍」,不得不聊一下。網上立馬有人將幾年前美女吃蝙蝠的視頻翻倒出來,惡狠狠的批評美女主播。
  • 長相難看的蝙蝠,為何有人吃得下去?馬來西亞人:味道像雞肉味
    在我們國家,傳統意義上有八大菜系,至於各地的特色小吃,那就非常多了,每個省都有一些拿的出手的小吃。比如我們青海,就有釀皮,酸奶,甜醅等小吃,深受遊客喜愛。今年出現的新型肺炎的出現,又一次將果子狸、蝙蝠等動物推到了人們面前,因為這次肺炎,很有可能又是因為吃這些動物被傳染了。其實,對於吃蝙蝠,我個人也曾聽說過,據說有一道菜叫做「福壽湯」,它的原材料則是蝙蝠。因為蝙蝠的字諧音福字,但是,這東西怎麼能吃的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