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嫦娥五號數據流被國外破解的消息引發擔憂。有人開始擔心,帶有樣本的返回艙會不會有被攔截的可能,目前其他航天大國是否有這種攔截手段?
在11月26日社交媒體上國外一個無線電愛好者難掩喜悅稱,截獲了嫦娥五號的視頻數據流,並且解碼放到了社交媒體上。為什麼監控數據流會被截獲並破解?對嫦娥五號會有影響嗎?
這次被截獲的是嫦娥五號的下行數據,從公布的視頻來看,應該是嫦娥五號太陽翼監控相機拍攝的畫面。一般衛星分為上行和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就是從地面發布指令信息,一般由遙控和測距組成,而下行鏈路就是探測器傳輸回拍攝畫面。
而下行鏈路基本上都是不加密的,數據加密要浪費CPU資源和帶寬等資源,而且探測器拍攝的畫面也不是什麼機密畫面,愛看就看好了。給你看的你就能看的,不給你看的想看也沒門。
另一個擔憂是,嫦娥五號返回艙會不會被別國攔截?事實上,2014年「嫦娥五號T1」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落點精度就控制在了1公裡之內,首先就要排除落到境外的可能。那麼如果攔截的話只能在半道上攔截。嫦娥五號在採樣完成後,將在距地球幾十萬公裡外的環繞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自主交接任務,交接成功後由返回艙帶回樣本。
返回艙降落地球有兩個選擇,一種是彈道方式返回,一種是機動減速進入。這次嫦娥五號返回艙採用的就是半彈道的跳躍返回方式,俗稱「打水漂」,返回艙將先後兩次再入大氣層。一開始返回艙會以較小的再入角進入大氣層,然後依靠升力作用再次跳躍,躍出大氣層或者不躍,在返回器做過一段跳躍飛行以後,然後再次進入大氣層或在大氣層內再次向下墜落。
這種方式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同樣是「水漂彈」的東風-17彈道飛彈,美國人就一直為這種詭異彈道軌跡頭疼。美國也承認,目前現役反導系統都難以攔截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而且那個高超音速速度在6-10馬赫左右,也就是2-3千米/秒,而嫦娥五號返回第一次入大氣層的速度是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第二次入的時候還有環繞速度,7-8千米/秒,這怎麼攔?
如果不能做到那就加入,在嫦娥五號還沒返回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國家翹首以盼,希望中國分享數據或者月壤樣本。在嫦娥五號發射之初,NASA就提出要求中國分享探月數據,最近又提出,「希望國際研究界可以最終獲得機會分析帶回地球的任何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