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數據流被破解,那返回艙會被截獲嗎?比東風-17還難

2020-12-04 強國網


最近,嫦娥五號數據流被國外破解的消息引發擔憂。有人開始擔心,帶有樣本的返回艙會不會有被攔截的可能,目前其他航天大國是否有這種攔截手段?

在11月26日社交媒體上國外一個無線電愛好者難掩喜悅稱,截獲了嫦娥五號的視頻數據流,並且解碼放到了社交媒體上。為什麼監控數據流會被截獲並破解?對嫦娥五號會有影響嗎?

這次被截獲的是嫦娥五號的下行數據,從公布的視頻來看,應該是嫦娥五號太陽翼監控相機拍攝的畫面。一般衛星分為上行和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就是從地面發布指令信息,一般由遙控和測距組成,而下行鏈路就是探測器傳輸回拍攝畫面。

而下行鏈路基本上都是不加密的,數據加密要浪費CPU資源和帶寬等資源,而且探測器拍攝的畫面也不是什麼機密畫面,愛看就看好了。給你看的你就能看的,不給你看的想看也沒門。

另一個擔憂是,嫦娥五號返回艙會不會被別國攔截?事實上,2014年「嫦娥五號T1」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落點精度就控制在了1公裡之內,首先就要排除落到境外的可能。那麼如果攔截的話只能在半道上攔截。嫦娥五號在採樣完成後,將在距地球幾十萬公裡外的環繞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自主交接任務,交接成功後由返回艙帶回樣本。

返回艙降落地球有兩個選擇,一種是彈道方式返回,一種是機動減速進入。這次嫦娥五號返回艙採用的就是半彈道的跳躍返回方式,俗稱「打水漂」,返回艙將先後兩次再入大氣層。一開始返回艙會以較小的再入角進入大氣層,然後依靠升力作用再次跳躍,躍出大氣層或者不躍,在返回器做過一段跳躍飛行以後,然後再次進入大氣層或在大氣層內再次向下墜落。

這種方式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同樣是「水漂彈」的東風-17彈道飛彈,美國人就一直為這種詭異彈道軌跡頭疼。美國也承認,目前現役反導系統都難以攔截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而且那個高超音速速度在6-10馬赫左右,也就是2-3千米/秒,而嫦娥五號返回第一次入大氣層的速度是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第二次入的時候還有環繞速度,7-8千米/秒,這怎麼攔?

如果不能做到那就加入,在嫦娥五號還沒返回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國家翹首以盼,希望中國分享數據或者月壤樣本。在嫦娥五號發射之初,NASA就提出要求中國分享探月數據,最近又提出,「希望國際研究界可以最終獲得機會分析帶回地球的任何樣品。」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數據流被破解,它以第二宇宙速度雷霆返回時,會被截嗎?
    嫦娥五號發射後有兩個事情讓大家很是擔心,第一個是有國外無線電愛好者截獲了嫦娥五號的太陽能電池的監控數據,第二則是非常擔心嫦娥五號的返回艙被別國截獲!我們首先給出答案,截獲監控數據流是正常的,但截獲嫦娥五號的返回艙,即使美國也做不到!為什麼會這樣,下文給出答案!
  • 嫦娥五號返回途中,有可能被別國截獲嗎?
    先說答案:不可能、不敢、沒能力、沒必要嫦娥五號在月球上的採土工作已基本完成,接下來就是等待上升器飛離月表,與月球軌道上的軌返組合體對接,接著就是返回地球了。如果成功完成,那將意味著我國會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並返回的國家。
  • 嫦娥五號具體在什麼時間返回地球?有被別國截獲的可能嗎?
    也就是說,在接下來這有限的幾十個小時裡面,嫦娥五號不僅需要完成全部取樣工作,還要準備起飛返回地球。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土,成分可能和美國贈送的1克月土相差過大嗎?嫦娥五號返回時有被別國截獲的可能嗎?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執行當然有很重要的意義,我們第一次在月球上實現了自動採樣,第一次完成了無人交會對接、而對接的地點是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軌道上。
  • 嫦娥五號為什麼不留一面國旗插在月球上呢?
    ,那為什麼不留一面國旗插在月球上呢?這確實是不少人的一個疑問,那為什麼又要留呢?難道就為了證明我們上去過?其實這完全是「多餘」的想法。嫦娥五號的發射,全球都在關注,還有誰不知道?嫦娥五號返回時有被別國截獲的可能嗎?確實這幾天,有一些報導在說,國外一無線電愛好者截獲了嫦娥五號的視頻數據流,並且解碼後放到了推特上,當然具體是不是真的也無法考察,只是在傳。這什麼情況?難道嫦娥五號返回時也會被別國截獲?
  • 嫦娥五號為何「冒險」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NASA至今未成功
    以第二宇宙速度「急不可耐」地高速返回地球,可不僅僅是為了內蒙古大草原上等她歸來的那隻萌寶寶——沙狐。,是什麼技術超越NASA獵戶座苦研十年都未達到的能力,除了高速返回嫦娥五號返回艙還有哪些亮點?相信大家也知道了,我國嫦娥五號妹子返回艙用的是類似東風17的技術: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也被廣大網友叫做「水漂彈道」。
  • 嫦娥五號返回艙內蒙著陸時,砸到人後,怎麼處理?
    但四子王旗降落點廣闊無垠、人跡罕至,從各個方面而言都是返回艙的最佳降落點,而且嫦娥五號本是以接近宇宙第二速度返回地球,科學家為此專門設計一條軌道,使它進入地球後再離開地球,有一個緩衝後再次進入地球,也就是讓返回艙在大氣層上層打個了水漂,大大減緩了下降速度。
  • 嫦娥五號返回,四子王旗著陸場首迎外星來客
    圖/國家航天局新京報訊(記者 倪偉)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17日凌晨,經過23天奔月之旅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將重返地球,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降落。返回器內,裝載著人類44年來首次採回的2千克月球樣本。這樣的場面,四子王旗已經非常熟悉。我國11次神舟飛船返回艙都在此著陸,14人次的航天員從四子王旗踏上回家第一步。
  • 嫦娥五號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從月球返回
    出發容易回家難,嫦娥五號為什麼打個「水漂」才能到家?這個「水漂」會不會讓它滑得太遠,以至於找不到家?這個「水漂」學名是「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是比航天員返回還要複雜的技術。在嫦娥五號任務的尾聲,這場太空「水漂」貢獻了最後一幕驚險的表演。地球家門難進今天凌晨,在到達地球5000公裡之外時,嫦娥五號的「快遞小哥」軌道器與「月球快件」返回器分離,小小的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球樣品,獨自踏上回家路。
  • 嫦娥5號上升器順利入軌,比東風17更難的無依託發射和水漂彈道
    別小看了這簡簡單單的起飛動作,它可跟40多年前的阿波羅系列有所不同,是完完全全的自主無人起飛,也就是我國在19年閱兵上展出東風17時的解說詞:採用了「無依託發射」技術。但嫦娥5號這個「無依託發射」技術,要比東風17難度要大的多,嫦娥5號返回時為了保證月壤樣本的安全,還同時採用了「錢學森/桑格爾彈道」,也就是常說的「水漂彈道」。
  • 嫦娥五號返回艙貼滿了暖寶寶 著陸瞬間小動物搶鏡
    今天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介紹,返回艙全身上下貼的確實都是暖寶寶!此前直播介紹稱,這是因為返回艙內部的推進劑還有剩餘,擔心凍住後不好排出,所以貼暖寶寶給它暫時保暖。高端的設備,往往只要最樸素的保溫方式。
  • 嫦娥五號奔月途中,下行數據被國外破解,會影響登月嗎?
    11月24日04:30,長徵5號遙控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月球探測項目嫦娥5號探測器,成功地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中國外星物體的第一次取樣和返回之旅。嫦娥五號的下行線路是什麼?從火箭發射、火箭飛行、衛星火箭分離、嫦娥五號飛行、登月、探月、取樣、衛星經過地面站返回的那一刻起,採集到的數據將被轉換成適合在自由空間傳播的電磁波發射出去。中國電科開通了不可見無線電波的100%全覆蓋通信測控「網絡」,對接收到的電磁波信號進行放大、轉換、解調,並將輸出的衛星原始數據基帶信號發送到下一個目的地數據記錄系統。從而掌握嫦娥五號在整個過程中的位置和狀態,並將地面指揮信息傳遞給嫦娥五號。
  • 為啥「嫦娥五號」返回地球要那麼久,「阿波羅號」卻時間很短?
    12月17日凌晨1:59分,在太空逗留了23天的「嫦娥五號從12月2日「嫦娥五號」著陸器登陸月面採樣完成上升器升空,再到17日返回,「她」的返家路途用了15天之久。實話實說從「她」要返回的那一刻心就揪揪著,生怕「她」眷戀「廣寒宮」而不願意返回「人間」…但「人間」有好吃的、好玩兒的,還有那麼多關心「她」的人在呼喚,「她」義無反顧得以順利返回,為「她」感到高興!
  • 返回技術秒殺阿波羅11號,嫦娥五號將從南大西洋上空返回地球!
    這可是等了6天才等到的消息,但就此一條,而下文也僅有「攜帶月球樣品的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從而擺脫月球引力,進入月地轉移軌道返回地球。」這真讓人抓狂,這話能說完嗎?咋就這樣吞吞吐吐呢?人家當年阿波羅11號可是全程都只有8天,想回就回,這嫦娥五號為還要「調整為地月轉移等待軌道」?
  • 嫦娥五號哪天能到家,還需經歷多少關卡,以什麼姿態返回?
    嫦娥5號返回地球共需要多少天?嫦娥五號整體任務需要約23天,高速通道行程只要4天。我們來看一下嫦娥五號迄今為止的行程:北京時間11月24日4點30分,嫦娥五號搭載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龐大的遙五把嫦娥五號護送進入軌道就完成任務了。
  • 「嫦娥五號」或將明晚降落月球,它的難度比載人航天還難嗎?
    「嫦娥五號」不僅是我國航天關注點最高的航天項目,而且也是我國迄今為止實施技術難度最高的航天項目!說到這裡,可能有人不信,月球採樣返回比載人航天、建造空間站還難?如果以費用大小或者工程規模來衡量的話,那肯定是建造空間站排第一是不是?畢竟少則幾十噸,多則幾百的發射載荷,還要配上各種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相比起來去月球上「挖點土壤」的費用要小得多了。而載人航天,其實更偏向的是生命支持系統和安全性,對可靠性要求更高!下面咱們一起看看月球採樣返回難度在哪裡?
  • 火箭需要發射場,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嫦娥五號怎麼返回地球?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為什麼月球上起飛的發射臺只要一點點大,但很明顯地球上土星五號起飛時那個發射塔是個巨大的建築,為什麼會這樣?10噸,所以我們可以比較下,3000多噸的需要有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才能發射,但10噸的小火箭,隨便玩玩不是嗎?
  • 嫦娥五號登月採土,美國航天局異常緊張,月球上到底有什麼秘密?
    12月3日23時,嫦娥五號成功完成月壤採集封存任務後從月面點火起飛上升,下一步就將和軌道艙對接,正式開始返回地球之旅。而在嫦娥五號剛剛離開地球之時,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專家們就表示,希望中國能夠分享從月球帶回來的月壤,以供研究。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地球!為何嫦娥五號返回時會燃燒?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創造了中國航天的又一裡程碑。嫦娥五號這一路走來,不得不說是困難重重,但我國航天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成功地完成了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那麼,同樣是穿越地球大氣層,為什麼嫦娥五號返回時會遭遇溫度升高,表面劇烈燃燒的情況,而升空時卻沒有呢?相比之前的嫦娥系列探測器,嫦娥五號的結構更加複雜,重量也要大得多,嫦娥五號總質量高達8.2噸。
  • 嫦娥五號暴露真正實力,一個不起眼動作令美擔心,全新彈道或出現
    嫦娥五號返回艙攜帶月球土壤成功返回地面。據官方報導稱,嫦娥五號的返回艙此次降落的地點距離預定地點的距離是502米。這對於從幾十萬公裡外飛回來的返回艙來說,能夠達到這樣的降落點精度,足以看得出我國在航天領域的進步有多大了。有外媒評論稱,未來中國如果將嫦娥五號的技術應用到軍事領域的話,曝出的威力一定是驚人的。
  • 隼鳥二號採樣返回,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嫦娥五號的上升器和著陸器組合體,在筆者碼字的同時正在月球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邊緣降落,而日本在小行星龍宮上的取樣也將於12月份返回地球,這是巧了,這兩個都屬於取樣返回,一個遠在數個天文單位以外,一個則在抬頭可見的月球上,到底哪個更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