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的出現出於一個純粹的目的——資金的需要。導演魏德勝本想要拍攝另一部也已經上映的電影《賽德克巴萊》,但是苦於資金籌措不及,於是只好先拍攝一部相對來講會賣座的電影來得到資金。

這和《東成西就》的出世如出一轍,並且都得到了口碑上的喝彩。
《海角七號》較為完美的展現了我國臺灣土著人群的生活狀況,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凝化成對一臺演唱會的成功舉辦上。
有血有肉是能夠給這部電影的總體描繪,積極向上是這部電影的基調。不管是男主角的反叛勁,還是思念船上摯愛的老人,亦或者推銷酒品的男人,每個角色的內在都是熱愛著生活,如今社會這是難能可貴的精神食糧。
故事以女主角作為演唱會的籌備督導身份展開,順理成章的把影片變為了輕鬆的喜劇風格,與先前提到的導演的意圖扣題。
很少能在一部輕鬆寫意的片子裡體會到貨真價實的青春愛情感受,要麼太過於草率,要麼太過於輕巧,但這部影片穩穩的擊中了中心思想。
相信看過影片的人都對那段不可描述的劇情有強烈的認可感,仿佛分泌出每個人經歷著的時候都會出現的腦物質。
影片對所有的劇情描寫都不算強烈,遊刃有餘更能誕生生猛,也許並不是導演的本意,而無心插柳的正確也最是讓人滿心歡喜。

對於臺灣地區的了解由這部影片窺探,是一條平坦的路徑,我們很少能看到臺灣地區的不摻雜任何其他社會行為的影片,不是過分放肆,就是過分貼近又不懷好意。而這部電影對於了解真正的臺灣的風土人情有借鑑之效,實屬不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