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溫州市海格瑞文化藝術學校承辦的全國朗誦等級考試落下帷幕。
據介紹,今年參加全國朗誦等級考試的共有300多人,近98%的學生通過了該項考試。「隨著大語文時代的來臨,包括朗誦表演、兒童戲劇表演、繪本作文、繪本故事等語言相關的課程受到了家長的重視。」海格瑞藝術總監蔡靜介紹。
商報記者 陳燕平
兒童戲劇課成各學校、機構新寵
當下,溫州市各個中小學校陸續開設表演課程,不少學校還將「戲劇」作為特色課程重點培育;同時,以語言類作為培訓主課的校外機構也與日俱增。
毋庸置疑,「兒童戲劇表演」課程正在成為各個學校、教育機構的「新寵」。緣何?據蔡靜介紹,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該課程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一個人多方面的綜合素養。
據了解,兒童戲劇表演是一門集發聲、語音、表演為一體的綜藝課程,綜合了遊戲、繞口令、朗誦、故事、主持、演講等多種形式的課程模式。早在20世紀80年代,英國的《教育改革法案》就已經將戲劇教育列入學校正式課程,通過學生發揮想像力扮演劇中人物等方式提高語言能力,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促進審美與人格發展。
在美國,1994年藝術教育第一次被寫進美國聯邦法律,戲劇教育正式納入幼兒園至高中的教育體系中,作為一個獨立的單科課程在中小學開設。2011年起,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小學開始出現「兒童戲劇表演」課程,國內「兒童戲劇表演」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成長。2015年9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構建科學的美育課程體系、大力改進美育教育教學、統籌整合學校與社會美育資源、保障學校美育健康發展,同時,也明確要求我國中小學要逐步開齊開足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在內的美育課程。
兒童戲劇教育意義非凡
據了解,海格瑞戲劇表演課程以兒童為主體,將兒童作為教學的中心,在情境和互動中藉助兒童的身體、語言、情緒進行表達,給予兒童自由、發揮自主創造的空間。通過快樂閱讀、模塊研習、藝術實踐獨特地培養孩子良好的表現能力,挖掘孩子的表演天賦。
今年,學校選送《消失的耳朵》參演浙江衛視2020「築夢未來」鼠年春節聯歡晚會,該作品講述的是當下環境汙染問題中的聲音汙染。學習中,孩子們首先閱讀文本、了解故事背景,接著練習臺詞等語言基本功,然後由戲劇導師整體編排、換角色演練、文本錄音,最後呈現整體的戲劇作品,並安排演出。整個流程下來孩子掌握了語言技巧,提升了演技,積累了舞臺經驗。同時,還在演繹過程中明白愛護環境、合理控制聲音、守護好「大自然送給我們的最美聲音」這樣的教育意義。
作為全國朗誦等級考試承辦單位,「海格瑞」也是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戲劇教育專業委員會的會員單位,曾赴臺灣研學引進臺灣校園兒童戲劇工作坊,近年來更是憑藉專業的創作和師資團隊,編排的優質兒童戲劇作品連續3年受邀登上浙江衛視少兒春晚,今年還受邀參加湖南衛視《帶著課本去旅行》欄目錄製;多次在溫州創博會舉辦兒童戲劇專場演出,連續三年策劃、承辦「書香溫州」全民閱讀節圖書館之夜活動的兒童專場。
「海格瑞非常注重每一位孩子語言的培養,也為每位學員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海格瑞執行校長祝茜茜講述學校課程理念時強調,孩子們在「兒童戲劇課」學習後,能夠在班級裡自信地演講、在文藝匯演嶄露頭角、在不同的場合善於表達和交際,這些雖然不是大舞臺的展示,但從中他也能鍛鍊自己、收穫自信、展現小領袖特質。「作為家長,我認為應該理性去看待『兒童戲劇教育』的學習,認可它對於基礎素養提升的意義,而不是讓孩子去當明星。海格瑞這種關注個體發展的理念,我還是比較贊同的。」家長劉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