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成都商報
「一眼掃過去,覺得不對勁。」就是這一眼,雲南盈江觀鳥協會理事長曾祥樂發現了一隻巨竹節蟲。比劃後他發現,這隻巨竹節蟲比兩張A4紙要短3-4釐米。「超大的巨竹節蟲。」他和小夥伴在朋友圈說道。
也是一眼——一看到它的『劍鞘』狀的尾巴,趙力就認出了這隻馬格納斯竹節蟲。他介紹,該種是中國昆蟲的一個新紀錄種,也是目前該種最北的發現記錄。如果最後測量的長度如曾祥樂所述,「那麼這個種類將是中國的第二長的竹節蟲種類。」
叢林裡 愛好者發現巨竹節蟲
3日深夜,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收到《大自然探索》雜誌的朋友發來的一個微信朋友圈的截圖。「他告訴我,雲南有兩個人發現了一隻巨竹節蟲。」朋友圈裡的圖片上,一名男子單手拿著這隻竹節蟲,長度大約和小臂相當,放在面前時,幾乎從額頭延伸到胸口。
發現者是雲南盈江觀鳥協會理事長曾祥樂。他告訴記者,昨天晚上他和小夥伴們一起進入當地那邦鎮附近的林子,準備夜拍。晚上大約九點的時候,「用手電筒掃過一片樹枝,感覺有點不對勁。」曾祥樂表示,經常拍鳥、昆蟲等,對於竹節蟲還是有些概念。再定睛一看,「應該是一隻巨大的竹節蟲。」他們找來棍子,伸向距離地面兩三米處的蟲子,「引它到棍子上,然後取下來。」同行的小夥伴過來看時,「愣了好幾秒。」曾祥樂印象裡,以前從來沒有親見過這麼大的竹節蟲。他張開手掌,竹節蟲攀附住,還有大半個身子伸出手外。
因為沒有帶尺子,他們用隨身的A4紙比劃了一下竹節蟲的全長,「比兩張A4紙短3-4釐米,大概55釐米。」晚上11點多回到山下,有了信號,他和小夥伴都發了朋友圈。「回去量一下,跟巨竹節蟲對比」、「超大的竹節蟲!爭取搞個吉尼斯紀錄」。
「劍鞘」尾巴暴露了它的身份
看到曾祥樂發在朋友圈裡的照片,趙力就注意到一些細節。這隻巨竹節蟲的尾部呈劍鞘狀的尖凸,「這個很特別。」他介紹,儘管從外形上看來,這隻竹節蟲和中國巨竹節蟲很相似,「但是尾巴區別明顯。」趙力印象裡,身長(不含腳)超過20釐米的竹節蟲裡面,只有一個種有這樣的結構:馬格納斯竹節蟲。
趙力介紹,馬格納斯竹節蟲最早在泰國被發現,後來又陸續在馬來西亞與柬埔寨被捕獲,2008年才作為一個新種被正式命名。該種雌性個體目前最大體長記載為31.5釐米 (全長51.2釐米),在世界最長竹節蟲記錄中目前排在第6位。
趙力回憶,2014年,在泰國一家昆蟲博物館裡,他曾見到過20多年前採集的馬格納斯竹節蟲的標本,「不過標本一直被當地專家誤認為是中國巨竹節蟲同屬的其他種。」他表示,其實該種是和以前世界最長昆蟲、發現於馬來西亞的陳氏竹節蟲同屬的種類。
「好在那次泰國之行我拍了不少照片。」與照片中的竹節蟲再做對比後,趙力基本斷定,這次曾祥樂發現的竹節蟲就是馬格納斯竹節蟲,「是首次在我國發現該種。」
另一個細節是,趙力注意到,這次發現的竹節蟲有一隻前腿相對較短。「那條腿應該斷過。」他介紹,竹節蟲能斷肢再生。「斷了以後,第二次蛻皮時,斷處會長出芽狀結構,之後一次蛻皮,小芽會長成一個小足,到第四次蛻皮,會再長大一些。如果能第五蛻皮,基本上能和原來一樣,會略短。」
這次捕捉到的竹節蟲,「應該是三四齡時斷過足,相當於人的十多歲。」趙力表示,如果再斷的話,就沒有機會再長出來了,「因為已經成年了。」
推測:「劍鞘」尾巴系產卵用
「那次在泰國,我就推測雲南應該會有分布,昨天終於得到了證實。」趙力說道。查詢資料後他認為,這次的發現是該種在世界上最北的分布記錄,「從中南半島一直延伸到我國境內。」趙力認為,這種竹節蟲應該原來在國內就有分布,「畢竟自然環境相似。」只是巨型昆蟲由於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因而多數很早就被人發現了,近年來很難有發現的新記錄。
對於該種巨竹節蟲的「劍鞘」尾巴,趙力認為,應當是產卵用。「我注意到過,類似的竹節蟲會把尾巴插入泥土中產卵。
截至發稿時,曾祥樂表示,尚未用尺測量這次捕捉到的竹節蟲的長度。不過趙力表示,如果最後測量出來是50多釐米的話,「那麼這個種類將是中國第二長的竹節蟲種類。」(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