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發現的一隻中國巨型竹節蟲,被認定為世界最大昆蟲個體。不過一年後,由這隻「祖母」巨竹節蟲繁育出的第三代個體又創造了新的紀錄——全長64釐米,身體長度達38.2釐米,該個體也成為目前人類已經發現的現存最大昆蟲個體。
9月16日,華希昆蟲博物館收到了來自金氏世界紀錄頒發的證書。據悉,這是繼世界最大水生昆蟲之後,中國昆蟲獲得的第二個金氏世界紀錄。
在對巨竹節蟲的觀察中,趙力發現,它們整個生活過程中都會注意隱藏自己的蹤跡,「它們蛻皮總是選擇在凌晨一點左右,而且蛻皮之後,它們還會啃食舊皮,從頭部開始吃直到腳尖。」趙力表示,這個過程斷斷續續,大約要幾個小時,直到完全不剩殘渣,「這讓掠食者無法通過掛在樹上的舊皮推斷它們的存在。」而巨竹節蟲蛻皮後的第二天一定是晴天,「看來這是一種對天氣預測能力極強的昆蟲,它們知道選擇最有利於蛻皮後身體乾燥的天氣。」
如此巨大的昆蟲為何此前一直未被人類發現?飼養過程中趙力發現,白天巨竹節蟲們總是選擇最高的樹枝或者是籠子頂部,前足併攏伸直,完全靜止地懸掛在那裡,只有天完全黑了以後才開始活動。「顯然,這是一種晝伏夜出的昆蟲。」
另一方面,趙力推斷,巨竹節蟲在野外是生活在樹頂的,不會離開森林的樹冠層,「它們應該是向明亮的方向爬,而在森林裡,月光透射過來的方向也應該是樹的最高處。」他認為,應是源於這些習性,讓這種巨大的昆蟲多年來一直沒有被人類發現。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彭亮
圖片據受訪者
編輯 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