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僅存38條的「沙漠魚」與世隔絕了5萬年,現在怎樣了
大自然廣袤無垠,物種也是非常豐富,有些是在多年前就滅絕的,也有許多傳承至今已經數萬年。科學家們越是探索,就越是感慨大自然的奧妙。沙漠魚聽起來很奇怪,眾所周知,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魚都是生活在水裡的,沙漠一詞確是個完全相反的存在,沒有水源的情況下怎麼會有魚呢?
其實沙漠魚並不是真的字面意思上的遊在沙漠裡的魚。沙漠魚只是人們的戲稱,它的學名是魔鱂魚。這種魚生活在一個條件非常惡劣的沙洞中,這個洞穴經過科學家們研究推測出,這個魚的種族延續至今已經有近5萬年了。洞穴裡有水,但是相比正常的水域格外極端惡劣,不僅水的含氧量非常低,就連水溫都是目前已知的魚類中能承受的上線峰值。而且雖然魚的呼吸器官和我們不一樣,但是他們同樣需要氧氣,這就相當於我們去海拔高氧氣含量低的地方會有不良反應一樣,如果放別的魚進來這裡,多半是要死翹翹的。
人類因為地位環境的影響,都有不同的膚色和長相,更別提大自然中的生物了。所有的生命的進化方向都是為了更好的生存下來,物種的延續是刻在基因中的,生物的各種器官,長相都不是無緣無故的,環境決定了生存方式,人類也是如此。
沙漠魚就是在這樣一個被稱為魔鬼洞的地方,抵禦著高溫低氧並且食物還不豐富的情況,頑強生存了數萬年,但是到如今,魔鱂魚已經只剩38條了,完全是瀕臨滅絕的境地。本來因為生存環境的惡劣,魔鱂魚數量就不多,只有3000左右,但是人類的活動直接影響到了周圍的環境,魔鱂魚也不例外。魔鬼洞裡,因為人類對地下水的抽取導致水位下降,直接造成了這一結果。
科學家們想要挽救這個物種,卻因為原本生存的環境過於極端,很難人為模仿創造出個類似的,在保護措施方面也比較棘手,只能說魔鱂魚的情況越來越糟糕了。這已經不是第一例因為人類活動而引起物種滅絕了,人類應該要注意到自己的各種因為是否會給大自然帶來不可扭轉的負面影響。全球變暖,氣候異常,現在種種後果已經有些顯現出來了,如果人類還不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的話,這些消亡的物種就是人類的明天。
在人類目前對宇宙的探索中,附近有生命星球就地球一個,退一萬步說,就算真有別的星球存在智慧生物,那也不一樣適合人類生存。就連同一個國家裡,盆地的氣候和高地的氣候都不一樣,更何況其他。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這是不能忘記的根本,萬事萬物都自有規律,但人類的智慧讓我們學習規律利用規律,科學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一定要警醒給大自然帶來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