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滅絕的一種生物,生活環境高度惡劣,如今只剩38條!

2020-12-04 訴說科技

瀕臨滅絕的一種生物,生活環境高度惡劣,如今只剩38條!

在漫長的演變歷程中,地球上誕生無數的生命,很多生命在惡劣的環境下,頑強的生存下來,可有些生命卻沒有抵擋住環境的壓力,最終無法繁衍下來,只能走向滅絕。自然界一直遵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唯有強者才能更強,弱者最終沒有好下場。

在這諾大的世界上,存在太多新鮮的生物,這些生物的生活習性特徵等方面,都讓人捉摸不透,就比如一種神秘的沙漠魚,它的珍貴程度不言而喻,非常的稀少,它主要生活在美國加州的死亡谷,到目前為止僅剩下38條,激起大家對它的保護欲望,唯要將它好好保護起來,才會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性,這種沙漠魚就是魔鱂。瀕臨滅絕的一種生物,生活環境高度惡劣,如今只剩38條!

科學家們首次發現它的時候大約只有100隻,經過一段時間的洗禮,如今僅剩下38條,這38條都是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下,毅然而然的生存下來,它主要生活在沙漠中的一個水洞中,曾經有兩三個醉漢來到他們生活的棲息地,由於他們喝了酒,在酒精的作用下,有人嘔吐了,嘔吐出的東西正好吐在水洞中,當時有一個魔鱂直接死亡了,後來這幾位醉漢被捕。

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魔鱂的身影,卻始終沒有找到痕跡,留下的就只有38條。經過了解才知道,這水洞已經形成很長時間了,有了50萬年的歷史,魔鱂是一種擁有5萬年歷史的生物,不得不承認,它能夠這樣頑強的生存下來,可見它的生命力頑強。由於它的繁殖力低下,導致魔鱂至今數量不多,或許再過個幾十年,它依舊是這副模樣,畢竟進化能力有限。

這個水洞的氧氣含量極少,常年都保持在25攝氏度左右,按道理來說,處於這種溫度很難生活,魔鱂就不一樣了,它根據環境的變化,改變身體的機能,逐漸適應這種環境,曾經有科學家想要為它們搬家,尋找更安逸的棲息地,可有人卻不這樣認為,如果強行給它們搬離棲息地,很有可能造成這38條魔鱂全部死亡,所以人類就將這個水洞保護了起來,讓它們在自己的地方自由成長。

地球上的很多生物都是因為人類的活動才走向滅絕的,人類肆意索取,致使很多生物無家可歸,它們都是大自然界的一員,這些稀有可憐的物種值得人類去保護,如果人類沒有這種意識,它們離滅絕也就不遠了,你們對沙漠魚有怎樣的看法呢?可以留言互動。

相關焦點

  • 地球上最珍貴的一大生物,在沙漠中生存,可惜只剩38條!
    地球上最珍貴的一大生物,在沙漠中生存,可惜只剩38條!地球在宇宙中有了46億年的歷史,孕育無數的生命。很多生命一直延續至今,也有些生命由於種種原因沒能繁衍下來,任何一種生物都有其本身的價值。如果沒有這些生物,生態平衡早就破壞了。
  • 沙漠魚:與世隔絕了5萬年,世上僅存38條,現在怎樣了
    沙漠魚:與世隔絕了5萬年,世上僅存38條,現在怎樣了大自然廣袤無垠,物種也是非常豐富,有些是在多年前就滅絕的,也有許多傳承至今已經數萬年。科學家們越是探索,就越是感慨大自然的奧妙。所有的生命的進化方向都是為了更好的生存下來,物種的延續是刻在基因中的,生物的各種器官,長相都不是無緣無故的,環境決定了生存方式,人類也是如此。
  • 世上僅存38條的「沙漠魚」與世隔絕了5萬年,現在怎樣了
    世上僅存38條的「沙漠魚」與世隔絕了5萬年,現在怎樣了大自然廣袤無垠,物種也是非常豐富,有些是在多年前就滅絕的,也有許多傳承至今已經數萬年。科學家們越是探索,就越是感慨大自然的奧妙。所有的生命的進化方向都是為了更好的生存下來,物種的延續是刻在基因中的,生物的各種器官,長相都不是無緣無故的,環境決定了生存方式,人類也是如此。
  • 魔鱂魚僅剩38條 6萬年"進化奇蹟"面臨滅絕危機
    資料圖:鱂魚(搜狐科學配圖)    這種小魚雖然身長只有2.7釐米左右,卻已在地球上生活了這種被視作動物進化奇蹟的小魚目前只生活在美國內華達州死谷國家公園,數量僅約為38條。這是小魚與一枚美國硬幣做對比的資料照片。 新華社/法新  6萬年以來,生活在美國內華達州死亡谷的鱂魚戰勝了冰河時代的徹骨嚴寒與沙漠氣候的難耐酷熱,在日益縮小的棲息地頑強地生存下來。
  • 為何徵服不了38條沙漠魚?可能只能任其滅絕
    而如今人類在拯救生物方面,主要是採用基因工程,人類圈養來拯救生物種群,而有這樣的一種物種,科學家們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將其物種群體擴大,那就是——沙漠魚什麼是沙漠魚?確實,事實告訴了我們,還真的有一種魚在沙漠之後只能夠生活著,這種魚可以說非常稀缺,並且如今只在北美洲地區發現它,是位於死寂的沼澤地「死亡谷」。所以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講,這種魚都是一種「瀕危魚種」,而罕見的沙漠水源就是它依賴的環境。根據《topick》在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該魚在1995年的時候,最初是有200條。
  • 人類技術這麼發達,為何徵服不了38條沙漠魚?可能只能任其滅絕
    而如今人類在拯救生物方面,主要是採用基因工程,人類圈養來拯救生物種群,而有這樣的一種物種,科學家們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將其物種群體擴大,那就是——沙漠魚確實,事實告訴了我們,還真的有一種魚在沙漠之後只能夠生活著,這種魚可以說非常稀缺,並且如今只在北美洲地區發現它,是位於死寂的沼澤地「死亡谷」。
  • 人類技術這麼發達,為何徵服不了38條沙漠魚?可能只能任其滅絕
    而如今人類在拯救生物方面,主要是採用基因工程,人類圈養來拯救生物種群,而有這樣的一種物種,科學家們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將其物種群體擴大,那就是——沙漠魚 確實,事實告訴了我們,還真的有一種魚在沙漠之後只能夠生活著,這種魚可以說非常稀缺,並且如今只在北美洲地區發現它,是位於死寂的沼澤地「死亡谷」。
  • 這種比恐龍還古老的生物,血液比黃金還貴,而如今幾乎瀕臨滅絕了
    人們都說恐龍是這個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生物,如今要是想見到恐龍,不是在動畫片裡面那就是在博物館裡面看到的恐龍化石了。不過小妖最近上網的時候,就發現了這種比恐龍還要古老的一種生物,不過現在幾乎瀕臨滅絕了,你能猜到這是什麼生物嗎?
  • 美國沙漠裡的「怪魚」:全球僅剩最後38條
    ,並且這個魚類現在在全球僅剩最後的38條。魔鱂在冰河時代的時候就棲息在這裡,在環境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況下還能夠頑強的生存,被人們稱之為「進化的奇蹟」。從冰河時代起,這個魚類的數量從三位數降到現在的兩位數,僅剩下38條,瀕臨滅絕。但是人們也不能輕易改變沙漠魚的生存環境,畢竟幾萬年的生存下,已經習慣這麼惡劣的環境下,一旦改變,他們必死無疑。
  • 現在地球都不超38條-魔鱂!
    全世界只剩下38條了  據新華社6萬年以來,生活在美國內華達州死亡谷的鱂(音 jiang)魚戰勝了冰河時代的徹骨嚴寒與沙漠氣候的難耐酷熱,在日益縮小的棲息地頑強地生存下來。  據法新社20日報導,棲息在內華達州死亡谷魔鬼洞的「魔鱂」目前數量只剩下38條了。
  • 長著藍色身體的一大生物,本該是新物種,如今卻瀕臨消失!
    長著藍色身體的一大生物,本該是新物種,如今卻瀕臨消失!世界上存在太多人類聞所未聞的生物,它們長期生活在自然界中,建造了屬於自己的家園,在自然界中繁衍後代。由於人類的認知有局限,當看到這些生物時,難免心中感到好奇。
  • 全球「最罕見的稀有動物」如今正因人為原因瀕臨滅絕
    【全球「最罕見的稀有動物」如今正因人為原因瀕臨滅絕】圖為世界上最大的鱘魚歐洲鰉,它們的卵是擁有極高價值的白鱘魚子醬的主原料。由於過度捕撈,棲息地減少和環境汙染,歐洲鰉已被列入瀕危動物。海天使,又名冰海精靈,它們是雌雄同體的寒帶浮遊生物,主要生活在北極、南極等冰冷海域的冰層下,它們脆弱而美麗,對海洋環境非常敏感。黑白檉柳猴,這種奇特的靈長動物氣息於巴西亞馬遜雨林中的,屬於瀕危保護動物。由於森林砍伐嚴重,雨林開始消失,它們的生存面臨考驗。
  • 盤點6種瀕臨滅絕的生物,實在太可惜了,第4種全球已不到百頭
    隨著我們人類工業的越來越發達,世界的環境也越發不如從前。同時有很多的動物因為環境惡劣而適應不了周圍的環境滅絕,因為生態原因滅絕的動物不在少數。
  • 地球上最大的猛禽,被稱為「神鷹」壽命可達百歲,如今卻瀕臨滅絕
    地球上最大的猛禽,被稱為「神鷹」壽命可達百歲,如今卻瀕臨滅絕鳥類我們已經了解不少了,我們知道鳥類中體型最大的就是鷹,但是鷹也分很多種,有的鷹因為兇猛而聞名,有的鷹則因為體型巨大而聞名,地球上最大的猛禽就是鷹類了,而且還被稱為是「神鷹」,但是如今卻瀕臨滅絕,你知道是哪一種鷹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 這個物種在海南一度瀕臨滅絕,如今獲新生!
    自1990年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大洲島國家級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以及海南著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以來越來越多的漁民選擇退場大洲島上早已成了動植物的樂園大洲島上還有一群珍稀物種它們曾經瀕臨滅絕幾天前,常年專注生態保護領域的學者、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盧剛到大洲島開展課題調研時,被一隻通體黑色又具藍色光澤的噪鵑吸引了眼球,這是一種此前在大洲島上從未被發現過的鳥類。大洲島上的「新住客」不止噪鵑。今年4月以來,夜鷺、白額燕鷗等40種鳥首次在大洲島上被發現,超過該區域過去統計鳥類種類的40%。「這得益於我們監測力量的加強,也說明大洲島的生態環境正趨於好轉。」
  • 全球僅剩幾十條的沙漠魚,因為幾個醉漢差點滅絕,它們現狀如何?
    在我們的概念裡,魚應該都是生活在水裡的,長時間離開水就無法生存,會活活乾死,但是世界上總是會有一些比較特別的生物,它們得到行為特徵總是會和別的同類不一樣,魚裡也有,今天小編要給大姐介紹的,就是一種能在乾旱的沙漠裡生存的「沙漠魚」。
  • 【雙語閱讀】地球上100萬種生物正在瀕臨滅絕!
    地球上有 100 萬種動植物正瀕臨滅絕。全球四分之三的陸地環境和三分之二的海洋環境已經因人類的活動而「顯著改變」了。在過去的 30 年裡,城市的面積增加了一倍。More than 85% of wetlands have been lost.
  • 100萬物種瀕臨滅絕,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然而,隨著環境的汙染與破壞等原因,如今世界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每小時一種的速度消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聯合國一項最新研究報告警告說,地球上正有一百萬個物種正瀕臨滅絕。難以維持生物多樣性將為地球和人類生活帶來嚴重後果,但解決方案的出臺卻遙遙無期。當地時間5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黛麗·阿祖雷(Audrey Azoulay)在巴黎發布了《全球評估研究報告》。
  • 世界上最頑強的魚,沙漠中生存5萬年,如今只剩30多條
    在這種常年乾旱少雨的極端環境中,似乎不會有太多生物分布。與乾旱的沙漠相對應的是水資源豐富的海洋,我們很難將兩種完全不同的環境中的生物聯繫起來。但卻有一種魚類,打破了我們固有的魚類只能生活在江海湖泊或者自家的魚缸中的認知,它們的確生活在沙漠中。
  • 3種動物界中的活化石,生命力公認頑強,可惜瀕臨滅絕!
    人類在地球上生活已經有段時間了,雖說站上食物鏈的頂端,與一些古老生物相比,人類的歷史還是比較短的。很多同時代的生物都在逐步消失,但也有一些生物生命力頑強,毅然而然的生存了下來。通過研究,有人發現地球上還有多種史前生物存活著,被稱為動物界中的活化石,到底是哪些生物呢?3種動物界中的活化石,生命力公認頑強,可惜瀕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