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電視,索金大概是愛之深,恨之切。所以《日落大道60號演播室》一開場,他就安排了一場播出事故:被審查員硬逼著撤掉了一個諷刺小品後,老製片人忍無可忍,不想再忍,當場衝進直播間,對著全美國觀眾怒罵電視網的謹小慎微、貪婪無恥、腦滿腸肥。
9月初,NBC新劇《日落大道60號演播室》首播時候,《紐約時報》、《紐約客》等美國各大主流媒體無不殷勤捧場,迫不及待獻上諸如「美國最高品質的電視劇」、「給聰明人看的片子」之類的高帽。只因該劇出自金牌編劇阿隆·索金之手。1999年,他以《白宮風雲》一劇奠定了自己在美國電視劇的龍頭地位,創造了一個美國人心目中完美的白宮和總統,據說柯林頓沒能執行的政策都在那部電視劇中執行了。
這次,《日落大道60號演播室》講的卻是一個電視娛樂節目的運作內幕。在電視業這個收視率至上、競爭慘烈的行業裡,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電視人如何與審查部門鬥智鬥勇,如何與唯利是圖的老闆周旋,如何拿政界、宗教、名人開涮。索金想在這個節目裡重拾美國電視喜劇黃金時代的氣質:辛辣尖銳、膽大妄為、敢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事,又能發人深思。在他看來,這才是最高級的娛樂。
對於電視,索金大概是愛之深,恨之切。所以《日落大道60號演播室》一開場,他就安排了一場播出事故:被審查員硬逼著撤掉了一個諷刺小品後,老製片人忍無可忍,不想再忍,當場衝進直播間,對著全美國觀眾怒罵電視網的謹小慎微、貪婪無恥、腦滿腸肥。
「我們曾經是諷刺時政的先鋒,可現在只是一群不敢挑戰觀眾智力的軟骨頭。我們都被這個國家最具影響力的行業愚弄了。藝術的尊嚴早已蕩然無存,商業讓我們變壞、變賤、變得無恥;大家為了當唐納·川普的徒弟爭破了頭;為了錢去吃蚯蚓;誰想上我的妹妹?流血犧牲的戰爭,也能堂而皇之地配上主題曲。電視還剩下什麼?黃段子,無趣的黃段子。你們手上的遙控器就是萬惡之源……」
這段開場事故被索金設計得就像宇宙飛船發射現場,控制室一片混亂,審查官怒髮衝冠,觀眾驚若木雞,晚宴上諸位電視網高層手機齊聲轟鳴。老製片被當場開除,新上任的漂亮女總裁火速找到4年前被開除的編劇麥特(馬修·派瑞飾,《老友記》中的錢德勒)和導演丹尼(布拉德利·惠特福德飾,《白宮風雲》中的前白宮幕僚長),請他們重出江湖扭轉局面,挽救「60號演播室」——這個節目以美國的「周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為原型,集諷刺喜劇、假新聞、滑稽模仿表演、搞笑問答於一體,臺灣地區的「全民大燜鍋」頗得其精髓,內地還沒有類似的節目。
索金很擅長刻畫兩個男人之間的感情,劇中麥特和丹尼之間關係好得幾乎有斷袖的嫌疑。其實他們兩人身上都有索金本人的影子:落拓才子,有過長達十幾年的嗜藥史;交過百老匯音樂劇明星女友;工作狂,一人包辦《白宮風雲》的前4集劇本,他以這種燒靈感的方式寫作,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得不靠毒品才能維持;拖稿大王,經常拖到最後一分鐘,逼得導演不得不拿著寫到一半的劇本先開拍。「9·11」後他曾被人批評劇本不夠愛國,之後又因在機場當場被抓藏毒而不得不退出《白宮風雲》劇組。如今,他帶著《日落大道60號演播室》重返NBC電視網,簡直一副救世主的派頭。不過,這兩年NBC在《絕望的主婦》、《迷失》、《越獄》等劇集的打壓之下,日子的確不大好過。去年NBC裁減了7億多美元的預算,但它對《日落大道60號演播室》倒是不惜血本,每集成本高達300萬美元,劇組內景相當豪華,大理石牆壁環繞,比當年《白宮風雲》的布景還要大上一倍。儘管索金一上來就借老製片之口把NBC罵了個狗血淋頭,NBC的高層們也是甘之如飴。
電視網並不是一個培養「作者」的好地方,但索金的個人風格十分明顯,旁人很難複製。比如他的臺詞聰明乾淨,語速極快。他說是因為小時候鄰居中有很多聰明小孩,大家一起玩耍時總是以拌嘴為樂,所以鍛鍊了一副好口才。不過他有時候聰明過頭了,有些詞非得查Wiki才能明白其可笑之處,對於非美國觀眾更是看得一頭霧水。索金還喜歡用運動長鏡頭,攝影機輕盈地環過肩膀,穿越後臺,掃過人腿,繞樓而上……有人問他,為什麼那麼喜歡讓鏡頭跟著人走來走去不停地說話?他的回答是,「這樣能創造戲劇性」。其實,這種拍法用在索金的劇中人身上的確再合適不過,他們經常在別人喋喋不休的時候心不在焉地東張西望。
現在這麼多電視劇都要靠謀殺、情慾、神秘主義吸引人氣,相比之下,索金的劇中有一些可貴的品質,比如智慧、信仰、友情,老式的人情味,無可救藥的浪漫,難得的是並不古板。和他以前的片子一樣,《日落大道60號演播室》中的主角們都是高智商的人,行動乾淨利落,談吐犀利風趣,常常大段大段的臺詞滔滔不絕念出來,也不管觀眾聽不聽得懂。他們心性高傲,很有點精英的架子,最喜歡譏諷電視的平庸和宗教的偽善。他們有世俗名利的欲望,但並不丟棄靈魂,理想主義情結濃鬱,對工作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情和信仰。《日落大道60號演播室》中每每出現麥特埋頭寫作,或者劇組成員在一起討論選題、彩排的鏡頭,總有一種樂觀的情緒在裡面,好像這是一個多麼理想化的大家庭,而那些喜劇小品是多麼值得奮鬥的東西。在一次採訪中,索金坦承自己「很容易被生活中理想化的、羅曼蒂克的一面吸引」。就像他在《白宮風雲》中將政治浪漫化了,這次他又把電視業極度浪漫化了。奇怪的是,他從未在白宮待過,能把白宮政治寫得那麼細緻入微,人人信服;而他在電視圈混跡了十幾年,浪漫化的《日落大道60號演播室》卻缺少那種打動人心的力量。
所以,電視劇裡的「60號演播室」收視率節節上升,現實世界裡的「60號演播室」卻是一路敗退,觀眾流失得很厲害。第一周觀眾1341萬,第二周1083萬,第三周905萬。《Slate》雜誌評論說,「也許阿隆·索金是一流的編劇,但卻不是一個好的諷刺小品寫手」。小品段子要插科打諢,出醜露乖,百無禁忌,但他卻骨子裡脫不了知識分子的驕矜,時時端著架子,裝瘋賣傻都裝得一本正經。劇中人一味恭維麥特的喜劇天才,幾乎要把牛皮吹破,就是不見他到底寫出了什麼妙趣橫生的東西來。有一次麥特在選題會上大發脾氣,罵那些編劇們穿得跟初中生一樣,完全不顧電視人的體面和職業精神,這大概也是索金本人有感而發,可是看著麥特西裝革履地關在辦公室裡為一個段子煞費苦心,也真覺得他不容易。我們國內多少牛人,飯局上隨便扯扯就有段子一籮筐,切切煮煮,大概就能燜成一鍋中國版的「周六夜現場」。
「周六夜現場」1975年初創辦的時候,的確是美國很有影響力的諷刺喜劇節目。據說當年美國政要們開會前的第一個話題就是「周六夜現場」裡拿他們開涮的段子,總統們都得反省這周有沒有說什麼蠢話,某個單詞發錯了音,或者說話結巴了,給「周六夜現場」落下了奚落的把柄。但現在譏諷和惡搞成了全民運動,電視不復以往的影響力,「周六夜現場」這樣的喜劇節目就算再犀利,恐怕也很難承載索金過於沉重的理想主義。他把諷刺喜劇看得過於嚴肅,總想著探討權利與責任之類的大命題。嚴肅是沒有問題的,可是把編喜劇小品搞得像《白宮風雲》中的總統大選一樣,就難免做作了。電視早已不是待墾的荒地,沒有觀眾會對電視網內部的緋聞醜聞如此著迷。就算「周六夜現場」的製片人哪天真的反了,趁著直播時間大罵電視網下流無恥,美國人也不見得會把它當成多了不得的文化現象來討論,頂多貼到YouTube,大家笑上一個周末,也就罷了。■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