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原色是紅黃藍而不是其他顏色?真的只是因為它們能合成任何顏色嘛?小編可要說這可未必哦…究竟是為何,讓我們一探究竟!
首先,我們先說說什麼是「原色」
說到原色,這裡頭學問可就大了,由於人的眼球內部有錐狀細胞 (在正對瞳孔的視網膜中央區域稱為黃斑區),能夠感受到紅光、 綠光與藍光,因此人類以及其他具有這三種感光受體的生物稱為「三色感光體生物」。雖然眼球中的椎狀細胞並非對紅綠藍三色的感受度最強,但是肉眼的錐狀細胞對於這三種光線頻率所能感受的頻寬卻是最大,並且夠獨立刺激這三種顏色的受光體,因此這三色被視為原色。所以"原色"並不是一種物理概念,反倒是一種生物學的概念。
還有些物種的眼球具有四種不同的「感光體」,例如許多鳥類及有袋動物都屬於這類生物,甚至於有人提出部分女性人類的眼球也具有第四種感光體,除了紅綠藍之外還多了黃色。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是屬於「雙色感光體生物」,它們的眼球只有兩種感光體。所以,三原色其實是相對而言。
然後,我們在說說現在常用的三原色概念。其實分為美術三原色和色光三原色兩種。
我們現在使用的美術三原色,可以認為就是CMY色制,即:青(Cyan)、洋紅(Magenta)、黃(Yellow)。在列印、印刷、油漆、繪畫等靠介質表面的反射被動發光的場合, 物體所呈現的顏色是光源中被顏料吸收後所剩餘的部分, 成色的原理是減色法原理,色值以0%-100%比例混合,三種顏色100%混合為黑色,0%為無色。
色光三原色就是RGB三原色,符合加法色原理,三種基本色光分別是紅(Red)、綠(Green)、 藍(Blue)、在顯示器中值從0-255個亮度階,三種顏色達到最大值混合為白色,最小值為黑色。
在牛頓用三稜鏡發現太陽光有7種顏色後,7色就被定義了。光的三原色是顯示器用的,顯示器只有紅綠藍三種顏色的發光體。紅、綠、藍按不同強度混合可以組成各種顏色。繪畫三原色是紅、黃、藍,混合在一起可以組成各種顏色的任意一種。
光的三原色是加法三原色,即用此三種色度光疊加後呈現新的顏色。這三種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達到一定的強度, 就呈現白色(白光);若三種光的強度均為零, 就是黑色(黑暗)。
顏色的三原色是減法三原色,我們看到物體的顏色是因為物體不吸收此種顏色,反射到人眼中即成為物體的顏色,故為減法。顏料的顏色來自吸收光而不是發出光,所以就採用了紅綠藍的補色:紅的補色是青、綠的補色的是洋紅、藍的補色是黃,俗稱藍紅黃。
也就是說產生機制不同導致了其原色也不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