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曾說過一句十分著名的話——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不論是世界上最大的美國國會圖書館,還是以大理石立面和玻璃藏書塔聞名的拜內克古籍善本圖書館,知識極大豐富的圖書館無疑是愛書之人的天堂。
而目前,市面上越來越多的「圖書館」「藝術館」「博物館」相繼出現,但此館非彼館,而是出現了一個新的概念——「博物館式營銷」,在銷售的理念之外,還為大眾提供了更多的知識儲備,喚起人們對於物品的深層情感寄託。
物料圖書館 鄭毅
為飛揚的設計提供一個落實的空間
走進一家物料圖書館,地板材質、瓷磚樣式、木板樣品……每一項建築材料都被分門別類地歸納、展示,在一排排書架上,按照不同的材料用途、顏色屬性,所有的材料被整齊地裝裱。
來源:物料圖書館
如果你僅需要某一種特定材料,可以自行檢索,自主取材,鎖定目標後就可以立刻購買。如果你需要一整套的室內方案,這時候就會有一個設計團隊出現,為你細化問題,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這家物料圖書館的館長是鄭毅,一位80後創業企業家。
來源:物料圖書館
2009年,正準備創業的鄭毅一直在思考創業方向。他準備從最基本的材料入手,探究材料的供給、分配途徑,思考如何將最基本的物料做到全面覆蓋。最終,他決定退回到最初,選擇整個產業鏈裡面的物料品類做細分。
這個決定並非空穴來風,而是謹慎為之。在不斷與市場接觸的過程中,他發現,每一家設計公司都會有自己的物料庫或者材料部。這種大型物料庫對於大型公司來說是一個必備的職能部門,但公司內循環比較多,基本不會對外開放。
同時,由於公司面積不大或是種種原因,很多中小型的設計公司,沒有辦法安排一個幾十平方米到幾百平方米的物料展示空間。因此,這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市場空缺。
來源:物料圖書館
於是,在捕捉到這個市場空缺後,物料圖書館的概念便開始形成。2016年9月,「物料圖書館」正式成立,由此開啟了一個建材行業的新模式。
「為什麼叫物料圖書館?」面對這個很獨特的名字,鄭毅解答說:「原來的建材市場十分混亂,挑選物品耗費的時間很長。我們因此設計了『線上』和『線下』兩種途徑。作為線上功能來說,我們希望通過獨創的選材和分類的邏輯讓我們的會員,就像是瀏覽圖書館的網頁選擇一樣,可以快速檢索到他想要的材料,就是像找書一樣找材料。而線下模式,便是我們真正建立一所實體物料圖書館,將所有的材料分別進行展示,以供選擇。」
近10年的創業,物料圖書館已經成為鄭毅生活中不可缺席的一部分。創業之路的跌跌撞撞反而讓他更加堅定前行的方向。採訪即將結束,他堅定地告訴我:「我一直堅信,中國的市場足夠大,只要你堅定發聲,就一定會有人聽到。物料圖書館會依靠更完善的方式持續運轉的。」
來源:物料圖書館
氣味圖書館 婁楠石
通過嗅覺喚醒記憶
夏天,滿頭大汗之後回到家,將鋁壺燒到沸騰的水晾涼,你是否留意過喝下那一大口涼白開的味道?與礦泉水不同,那是一種微微的金屬氣息加上一種回甘的滿足感。即使成年後不再去觸碰,也依然留在記憶裡。為了尋找那種感覺,走進氣味圖書館,你會發現有一款氣味叫做「涼白開」,它將味覺轉換成為一種獨特的氣味,喚醒了一段如電影膠片一樣的舊時光。
眼淚、愛情、薑絲可樂、甜奶油、小紅莓……一個個精緻的瓶子,裡面裝滿了獨特的「氣味」,行走在這些氣味中,你可以自由選擇。如同「涼白開」一樣,一旦把不同氣味與情感串聯起來,就打開了記憶的大門。
來源:氣味圖書館
在2008年,婁楠石和另一位創始人在奧克蘭大學藝術學院留學期間,被隨處可見用黃蠟包裹著的蘋果吸引。她們注意到,每每路過這些蘋果樹,所有人都會深吸一口果香。校園內連續一個月無處不在的果香氣,強烈地刺激了婁楠石和另一位創始人的嗅覺神經,為她們開啟了氣味世界的大門。
來源:氣味圖書館
她們由此意識到嗅覺與精神世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可以引發各種美好的回憶和想像的畫面,使人們感覺到幸福。那段時間婁楠石一直在思考:「我學的專業是視覺類的,你們說既然觸覺、視覺、聽覺都能形成產業,為什麼就沒有嗅覺產業呢?」
於是,兩個女孩兒為了向大眾傳遞這種神奇的感受,開始高度關注氣味產業的同時,發現了它在中國市場的空白。經過大量的市場調研,她們決心創作出屬於中國人的氣味品牌。2009年,她從紐西蘭回到了國內,揣著8萬塊錢的初始資金,在北京的三裡屯開了第一家氣味圖書館。
時至今日,氣味圖書館從國人日常的生活和飲食文化中汲取創作靈感,並將這些熟知的氣味融合到多樣的香氛產品中,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一份奇妙的樂趣。自主產品已經延伸到香水、家居香氛及香氛身體護理等多個品類,成為國內香氛生活方式品牌的開創者。
來源:氣味圖書館
氣味作為容易被人忽視的第五感官,在每個生活的現場被標記在記憶裡;當情感需要的時候,它讓記憶如同洪水猛獸一樣洩閘而出。這是氣味給人們不同的感受,也是婁楠石創造的記憶鑰匙。
廣州chi k11購物藝術中心
巨型「超體」
走進廣州 chi k11 一樓,遇見一座「人機疊影」新媒體影像裝置,這是藝術家田曉磊關於人機結合新生命體的創作,觀者置身於迷離的幻影裡,獲得一種人機互動的獨特視覺體驗。這是廣州 chi K11 舉辦的第一個藝術展「放縱的超體 | 眾物狂歡」。觀眾並非所謂藝術愛好者,而是普通大眾,在普通的生活場景下,與藝術不期而遇。
來源:放縱的超體 | 眾物狂歡
2009年,一座集藝術、人文、自然三個因素為一體的博物館零售店悄然落戶在香港,這是全球首家k11零售店面。創始人鄭志剛創立的「k11」是全球首個把藝術·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融合的原創品牌。成立至今,K11舉辦過「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等多場當代藝術展和展覽系列講座、藝術論壇,為普通的藝術愛好者們提供了近距離接觸當代藝術的體驗。
來源:東方IC
出其不意
APPLE STORE
巨大的玻璃落地幕牆、白色蘋果 LOGO 和旋轉樓梯,風格鮮明的 APPLE 商店已經遍布在我們周邊,這些店面憑藉極度簡約的裝修風格讓國內消費者快速認識。在蘋果 2.0時代,線下零售店的設計和選址便加入了更多的心思,常常因為其獨特的設計而成為地標性建築。
卡內基圖書館位於美國首府華盛頓的弗農廣場,距今有100多年歷史。據透露,這座歷史悠久的圖書館將會被改造成為Apple Store零售店。獲批這座古建築的使用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據說建築的外觀不能有很大的改變。
蘋果一直以來的銷售思路,即零售店的功能本來就不僅僅是單純地售賣商品,而是留住用戶,讓他們樂在其中,而後產生消費。這一思路可以說一直延續至今。
來源:視覺中國
上海星巴克
沉浸式咖啡博物館
一座位於上海靜安區總建築面積達2700平方米的星巴克烘焙工坊成為繼西雅圖之後,海外第一家和全球最大的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更是咖啡愛好者的樂園以及沉浸式咖啡博物館。消費者一進門就會被巨大的烘焙設備吸引,烘焙、養豆、輸送一條龍。
據說全國的星巴克甄選咖啡豆都來自於這臺設備,巨大的銅製桶裝設備正是養豆專用。二樓是冰滴和茶飲的世界。星巴克收購了美國的Teawana(中文茶瓦納),主推水果花茶、創新茶飲和創意茶具。一組巨大而又精緻的冰滴設備讓金屬帶來的視覺衝擊增強。
來源:東方IC
最後,福利來了!!
留言說說你知道的趣味博物館
我們會從中抽取八位小可愛
送出氣味圖書館的「涼白開」香水小樣哦~
文
王雅靜
編輯王雪寧(實習)
部分圖片提供物料圖書館氣味圖書館chi k11藝術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