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研究毒液的科學家,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什麼是最致命的有毒動物?你認為答案很簡單?並非如此,要在自然界中給「動物對人類的致命性」下個定義絕對是個麻煩事。首先,你要搞清楚你的問題究竟是什麼,是想問「哪種動物最有可能致我於死地?」,還是「我最應該避免與哪種動物接觸?」,抑或者「我是一名生物化學的狂熱粉絲,非常好奇哪種動物能分泌出最毒的物質?」這些問題的答案互有差別,而且分開來看也還是十分複雜的。
哪一種毒素最致命?
假設你並不關心動物對人的致死風險有多大,就是單純地想知道,從生物化學的角度上說,哪種動物能產生最毒的物質,對人體造成最大的傷害,那麼首先讓我們了解,相同劑量下哪種動物毒素的毒性最強。
毒理學中最常用的毒性測試方法叫做「半數致死量」(LD50),它是指使某種動物半數死亡所需最小毒素劑量與實驗生物體重之比。從理論上來說,實驗室測得的不同毒素的LD50是個標準化值,可以進行相互比較。不過,實際情況可複雜得多。
首先,大多數有毒物種都未進行過LD50測試,而且,就算已經獲得了LD50值,也只能稱其為「條件值」,因為它受諸多因素所控。第一個影響因素是給藥途徑,因為毒素到達身體不同部位時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科學家們可以選擇通過口服或注射的方式讓實驗動物接觸毒素,而注射又細分為皮下注射、腹腔注射以及靜脈注射,每一種給藥途徑都會得到不同的LD50值。
尾靜脈注射是最常用的小鼠靜脈注射方式之一
讓我們通過一個研究案例更直觀地了解它。2015年,科學家們首次聲稱發現 「毒蛙」。他們研究發現,有兩種青蛙能通過骨刺向具有潛在威脅的目標釋放劇毒物質。此後,許多新聞報導都對這種蛙毒的致死性進行了渲染——《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新聞標題為「熱帶兩棲動物能用骨刺殺死80人」,《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稱其為「世界上首個擁有『死亡之吻』的毒蛙」,而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一則新聞標題則寫道「人類首次發現毒蛙,能用頭槌殺死你」。
所有這些聳人聽聞的標題都來源於它們所含毒素的LD50數據。研究發現,這兩種青蛙都具有非常強的毒性,其中毒性較強的青蛙學名叫布魯諾盔頭蛙(Aparasphenodon brunoi),它頭部所含毒素通過腹部注射時LD50為每隻小鼠3.12 微克。由於每隻小鼠的體重約為18-20克,也就是說,A。 brunoi的頭部毒素對小鼠單位體重的LD50約為0.16-~0.24 微克/千克,而另一種青蛙格林胄蛙(Corythomantis greeningi)的LD50範圍為每隻小鼠2.5 -~2.9微克/千克。如果用人類的平均體重代入計算,那麼一克A。 brunoi的頭部毒素理論上可以殺死80人——那些可怕報導中的數字就是這麼來的。
原標題:能殺死80人的青蛙,就是最致命的有毒動物?
責任編輯:史雲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