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旅遊迎來高峰
本報訊 記者張晶、實習生祝曉莉報導:10月4日,我省旅遊市場迎來了黃金周的旅遊高峰,尤其是省內遊人數猛增,各重點旅遊景區熱鬧非凡。
據省假日旅遊協調辦公室統計數據顯示,該日,全省34個重點旅遊景區(監測點)共接待旅遊者60.51萬人次,比去年同日增長18.02%;門票收入3165.77萬元,比去年同日增長13.26%。
10月3日晚,「宜春月·中華情」中秋晚會在宜春市精彩舉辦,使明月山這個一直打「月亮文化」牌的旅遊景區一夜之間火了起來。4日一早,不少周邊省市的遊客驅車來到明月山觀光、旅遊。10月5日至7日,該景區的賓館預訂率均在97%以上。
星子:文化旅遊受青睞
本報星子訊 張學孝報導:10月3日上午,來自西安的王先生帶著家人在星子縣秀峰景區臨摹了近3個小時的摩崖石刻還意猶未盡,白天到鄱陽湖了解古戰場,到觀音橋探秘千年古橋之謎,晚上享受溫泉沐浴……王先生把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都安排在星子縣度過。「十一」長假期間,像王先生這樣,既為體驗休閒健康生活又為增進才情見識而來星子的遊客明顯增多。僅10月3日就接待遊客6.1萬人,同比增長45.9%。
星子文化旅遊資源積澱深厚,歷史上眾多文人墨客往來其間,留下了1800餘篇描寫星子的詩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周敦頤的《愛蓮說》、蘇軾的《題西林壁》等文學名篇尤為出名。今年,該縣著力推出文化賞析遊線路,受到遊客的歡迎。據縣旅遊局預計,今年該縣將接待遊客320萬人次以上,比去年增長33%以上。
鄱陽:溼地公園成新寵
本報鄱陽訊 程錦美報導:「沒想到這裡的溼地這麼漂亮,我們一家人在這裡既看到浩渺的鄱湖水,又看到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真是一個人間仙境,以後有機會還會來。」10月3日,來自上海的張紅海一家遊覽鄱陽縣鄱陽湖溼地公園後,高興地說。
「十一」長假第三天,鄱陽湖溼地公園迎來了上海、浙江、廣東以及省內17批次遊客,他們共乘一條畫舫遊船興致勃勃地感受著這裡的水光瀲灩和優美生態,伴隨著清爽怡人的秋風和輕輕翻滾的波浪,遊客們飽覽鄱陽湖溼地美麗的自然風光。成千上萬隻白鷺在湖光山色間嬉戲、覓食,鳥鳴聲不絕於耳,一望無際的湖面,波光瀲灩,景色迷人,剛剛飛臨溼地的候鳥千姿百態,令人流連忘返,陶醉其中。遊客們紛紛拿出照相機拍照留念,定格這美麗的一刻。
近年來,鄱陽縣全面啟動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建設,精心打造首條注重生態體驗的旅遊線路,使遊客盡興飽覽這裡的獨特風光。
渝水:「綠色氧吧」沁心脾
本報新餘訊 10月4日,記者走進新餘市渝水區百丈峰「綠色氧吧」,只見這裡青山環抱,綠水蕩漾,林中成千上萬的白鷺翩翩起舞,美麗的自然景觀吸引了一撥撥從城裡來的客人,遊客在飽覽旖旎的自然風光後,又紛紛走進果園,盡情享受農家風情帶來的樂趣。據了解,國慶長假頭幾天,前來享受「綠色氧吧」的遊客就有近5000人。
新餘市渝水區百丈峰具有獨特的小氣候條件,每年成千上萬的白鷺到這裡築巢育子,藍天碧水的生態環境和20.1萬畝特色林果和茶業等生態觀光農業,被譽為人們休閒觀光的「綠色氧吧」。為充分利用好這一優勢,渝水區對發展生態休閒經濟進行科學規劃,在公路沿線建好瓜果業、茶園、食用菌等多條綠色農業觀光帶,建起了30個農業觀賞基地,1100多家以橘園遊、綠色漂流、茶園遊、垂釣休閒等為主體的生態農家樂。同時,該區還在各個「綠色氧吧」間引入民間鄉土文化,發揮農民導遊熟悉本土文化的獨特作用,讓遊客在盡情享受「綠色氧吧」的同時,感受鄉土文化的魅力。(溫瀟鵬 徐國平)
南豐:賞橘觀儺樂陶陶
本報南豐訊 10月3日,南豐縣三溪鄉石郵村儺班「慶國慶、賀中秋」大型鄉土文化遊活動拉開帷幕。跳儺舞、遊橘園、品農家飯,前來體驗鄉村遊的八方遊客充分享受到節日的快樂。
在廣州務工的南豐縣琴城鎮果園村村民胡小軍,好幾年沒有回家。這次恰逢國慶、中秋長假,他帶著全家回南豐度假。聽說三溪鄉石郵儺舞在演出,他便開著私家車,全家早早來到石郵村,觀賞久違的儺舞、暢遊果實纍纍的橘園裡、品嘗土氣十足的農家飯。胡小軍高興地說:「沒想到家鄉這幾年變化這麼大,不但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農村文化旅遊有特色,讓人印象深刻。」如今,南豐鄉村特色文化旅遊正在逐步形成品牌,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前來「賞橘觀儺」。自9月份以來,該縣共接待遊客兩萬餘人次。(陳青峰鄧國雲)
贛縣:客家風情醉遊人
本報贛縣訊 10月4日,贛縣客家文化城內遊人如織。來自香港的黃先生欣喜地說:「贛縣客家文化城果然名不虛傳,確實是領略客家風情的好地方!」據統計,國慶前4天,該縣各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近3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1.2%。
贛縣是客家人南遷的發祥地、中轉站、大後方,客家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贛縣加快了境內客家文化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步伐。今年國慶期間,贛縣各旅遊景點更是充分利用「客家」元素,吸引各地遊客。客家文化城投資10多萬元,用1萬餘盆鮮花新建一個八卦花壇,並增加了多處新景觀和遊樂設施;在中秋之夜舉行盛大的「燒瓦塔」客家風俗表演。白鷺鄉舉辦白鷺古村導遊考試時,重點考核了導遊的歷史還原能力,以幫助遊客更好地了解客家文化。(朱建華 鄢朝暉)
瑤裡:紅綠相間總相宜
本報浮梁訊 「這裡是開國元帥陳毅曾經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並在此完成了新四軍的改編。這裡還是電影《閃閃的紅星》的外景主拍地,到這裡遊玩,真是讓我們上了一堂紅色歷史課。」10月4日,武漢的王先生全家來到景德鎮瑤裡風景區旅遊,不僅欣賞到景色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燦爛的陶瓷文化,還認真地接受了一番紅色教育。
瑤裡風景區推出了紅色旅遊—生態綠色旅遊—陶瓷文化旅遊相結合的旅遊項目,在線路安排及景點布置上更具特色。在汪湖景區重點突出其自然景色;在繞南古陶瓷遊覽區重點展示瓷文化特色;在瑤裡古鎮景區,重點推出紅色旅遊,在陳毅舊居、新四軍駐址等地專門設立講解員,讓旅遊者親身感悟紅色經典。據統計,10月1日至4日,該景區共接待遊客近4萬人次,門票收入近300萬元,接待量明顯超過往年。(邱西穎 林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