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時代的大國胸襟與氣概

2020-12-08 人民論壇網

【摘要】一個民族的復興不僅在於國家經濟實力的強大和物質條件的優越,還在於其能夠以高水平國民素質和健康國民心態詮釋國家的價值底色,更關乎其能否為人類社會提出更具可持續發展意義的價值命題。時代的發展變遷不斷對國民心態提出新的要求,我們必須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心理建設。今天的中國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也面臨著日益增強的內外壓力,唯有良好的國民心態才能給予我們足夠的定力;深厚的涵養才能使我們真正得到世界的尊重;博大的胸襟才能使我們勇敢自信地擁抱世界。

【關鍵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社會心態 國民素養 文明形態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使命,不僅需要世界一流的大學、企業、軍隊,更需要涵養世界一流的大國氣象、國民素養、社會心態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中,大國復興背後無不包含著人們對夢想的詮釋、對價值的追求。農業大國、經濟大國、政治大國、文化大國、科技大國、軍事大國……我們似乎很難用某個具體的詞彙來概括「大國」的特點。

大國之「大」,所謂何來?《說文解字》云:「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大國之「大」,往往不在於空間之大,人口之多,政治之強,經濟之盛,而在於國家意志之堅定,社會環境之包容,國民心態之開闊,發展目光之遠大。

大國之大,終究在於人心。

心態決定的不僅是個體之命運,還有民族和國家之命運。由小及大,個體心態是國民心態的基本構成,健康的個體心態是社會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拼圖,決定著社會心態的表達與社會氛圍的呈現,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內而外,國民心態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實踐取向乃至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左右著國際社會對一國形象的認知與評判。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魯迅先生如是說。縱觀歷史,大國復興無不伴隨著整個民族共同的期待與奮鬥,由此塑造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在波瀾壯闊的尋夢追夢徵程中,「復興」始終是中華民族形成的最為廣泛、最為普遍、最為深沉的價值共識。

穿過時代洪流,我們已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行至民族復興的關鍵一程。涵養與新時代使命任務相適應的氣度胸襟和公民素質,成為大國公民的必修課,這也是關乎國家發展的基礎性問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邁過的一道重要關卡。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面對截然不同的歷史境遇,我們當以何種姿態詮釋好復興時代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當以何種方式標註我們在全球坐標體系中的民魂高度?

一個民族的復興不僅在於國家經濟實力的強大和物質條件的優越,還在於其能夠以高水平國民素質和健康國民心態詮釋國家的價值底色,更關乎其能否為人類社會提出更具可持續發展意義的價值命題

未來總是充滿不確定性,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大變局、大發展、大轉型時代總是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突如其來」「出乎意料」和「始料未及」,這一切都是對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的全方位淬鍊和檢視。良好的國民心態建立在相對穩定的認知結構之上,它既不會因外部衝擊而驟然減弱,也不會因雜音幹擾而隨意轉向。成熟的大國心態,必然與狹隘、極端、盲目、消極截然不同。

思想的競爭始終是最激烈的競爭:多元主體與多元利益、多元矛盾共生,人類文明進步與價值失衡、精神失落共存。但最終,我們總要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找到價值歸屬和最佳定位。

自豪自強方能堅定不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豪感,促使我們將個人價值與推動國家繁榮發展相連接;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鍛造了我們面對磨難挑戰時的抗壓韌勁,無論是個人成長還是大國復興,都不致使我們在困頓中失去信仰和定力。

自尊自信方能不卑不亢。自尊而不自負,自信而不自大,是一種尺度,更是一種境界,其賦予我們做人的骨氣、做事的底氣,是我們在實現偉大夢想道路中保持清醒、贏得主動的精神驅動,無論是面對叫好、驚嘆,還是質疑、詰難,都不致使我們喪失實事求是、務實進取的姿態,缺乏「風物長宜放眼量」的視野和胸襟。

自愛自律方能令人起敬。國民普遍性的自愛自律,不僅是一個國家公民素養的體現,更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體現。缺乏自愛自律的民族,難免被人輕視。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貧窮走向富庶,我們的社會心態也在相應地完成從「弱者」到「強者」的轉型。從倡導自愛自重,到形成群體自律;從注重個體素質,到完善國家治理;從「被守護」到「守望相助」再到「得道多助」,其背後無不展現出一個國家對自強的認識,對規則的尊重,對民族尊嚴的維護。

開放包容方能理性平和。不自我封閉,不唯我獨尊,是增強民族自尊自信自立、獲得他人認同的重要條件。今天的中國已進入與世界深度互動的階段,價值觀念的差異、歷史文化的不同、行為意見的分歧乃至隔閡、誤解、詆毀,無不考驗著一個國家的開放度和國民心態的包容度,檢視著一個民族取長補短、擇善而從的創造力。未來充滿挑戰與變革,我們更需涵養世界胸懷和國際眼光,才能在迅速變化的世界中處變不驚、處逆不亂。

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全方位、多層面擴散傳導,如放大鏡般呈現著人心對決、人性善惡、政治較量,毫無疑問已成為一場對公民素養和國家心態的考驗和洗禮

2020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並將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然而,一隻突如其來的「黑天鵝」——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對中國經濟社會以及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造成了巨大衝擊,全球經濟衰退在所難免。

重大危機使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氣質品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現。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在湖北人民特別是武漢人民的積極參與配合下,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中國人民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動投身疫情防控鬥爭,作出了重大貢獻,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制度優勢,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堅韌不拔,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行動力。

越是在特殊時刻,越能彰顯出中華民族投桃報李的精神品質。「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我們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緊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不斷鞏固防控戰果的同時,也及時主動與世界分享有關病毒科研成果,慷慨無私地與世界分享防控和診療方案,並向多個國家派出醫療專家、捐助醫療物資,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積極開展國際抗疫合作,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這一切,理應得到讚許和認可。然而,我們的付出與努力、犧牲與奉獻、責任與擔當,卻遭到了一些國家的猜忌謾罵和無理勒索。審視全球疫情抗擊,在各類國際媒體上,汙名化、標籤化的謊言、謠傳和陰謀論甚囂塵上,而中國受到的污衊抹黑尤甚。一些西方國家利用其在國際輿論場上的優勢地位肆意抹黑中國、詆毀中國,使我們承受了巨大的國際輿論壓力。一些西方政客出於轉移國內矛盾、掩蓋自身決策失誤的政治目的,不惜向外推卸責任,毫無依據地打壓中國。但無論是惡意抹黑還是政治操弄,都是對國民心態和國民素質的考驗。特別是在當前的重要歷史節點,這樣的考驗尤顯意義重大。

大變革時代的關鍵詞必然不會是「現世安穩」,面對無禮打壓和無端排擠,我們當如何在維護尊嚴的同時進行心態調適

「縱觀人類歷史,世界發展從來都是各種矛盾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世界上永遠都不乏紛爭分歧與刺耳之聲,亦不缺乏來自外部的惡意挑釁和打壓。忿忿不平、抱怨叫屈,無益於扭轉困局,反而會陷入怨天尤人、六神無主的困境。面對不確定性,我們惟有以強大定力應對。

國際格局「東升西降」,新舊力量此長彼消。近年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特別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提升,在很多領域逐步實現了由「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的跨越,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日益提高。矚目成就帶來的不僅是國民心態的自我認同,還有他者的想像與焦慮。越來越多難以預期的因素或已暗中滋生,越來越多難以洞察的變化或已開始發生,大變革時代的關鍵詞必然不會是「現世安穩」。究其根本,這需要我們在價值理念和心態上作出積極調適和主動應變。

應當看到,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世界主要戰略力量正在紛紛釐清自身定位,在多極格局中搶佔有利地位,大國博弈態勢加劇;

應當看到,新興國家在發展的關鍵性階段受到守成國家的打壓,是一個普遍的歷史現象,這些都是「爬坡過坎」的題中之義,是我們必然要經歷的一種淬鍊;

應當看到,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中國社會的最大公約數,任何破壞這一公約數的別有用心的行為,不但最終不會得逞,反而會使中國社會內部更具凝聚力,增強我們謀求發展的內生動力。

面對一些國家的無端打壓和針對特定領域的封鎖圍堵,針鋒相對、以牙還牙乃至不惜一戰顯然並非唯一的反制之道,我們需要以更加長遠的眼光審視世界發展和中國自身定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國正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然而,經歷了疫情這樣的重大考驗後,我國的多重優勢不斷彰顯,國民信心資本顯著增加,這一形勢為我們在全球經濟與政治新格局的形成中找到有利地位奠定了基礎。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未來的一大重要方向就是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從而建立起更廣泛更穩定的全球合作夥伴關係,形成新的全球產業鏈。這是我們需要抓住的重大時代機遇,也是大勢所趨。而那些自負於自身現有優勢,妄圖通過霸凌行徑強行開道者,必然會自動與世界「脫鉤」,自食苦果。

時代的發展變遷不斷對國民心態提出新的要求,我們必須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心理建設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今天的中國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也面臨著日益增強的內外壓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下,我們取得了耀眼成就,也遭受著負面思潮的衝擊。風譎雲詭,唯有良好的國民心態才能給予我們足夠的定力;深厚的涵養才能使我們真正得到世界的尊重;博大的胸襟才能使我們勇敢自信地擁抱世界。

進一步涵養自尊自信、務實進取的國民心態和定力,站在更高視野認清發展大勢,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認清當前所處階段、做好發展定位,把握時代主流以及發展大勢,不僅是一國戰略定力的重要體現,也是涵養大國心態的必要環節。下好大國棋局,最為關鍵的就是認清自身所處的現實環境和發展狀態。「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是我們當前必須要深刻認識和把握的基本國情。因此,面對任何溢美之詞,我們都不應盲目樂觀、自滿自大;面對任何污衊詆毀,我們都不應動輒揚眉裂眥、偏激浮躁。

復興之路從無坦途,保持戰略定力才能行穩致遠。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不僅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也造成了社會心態的跌宕起伏。但越是如此,就越要以紮實行動應對風險挑戰,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的發展: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情,進一步釋放中國經濟的深厚實力、巨大潛力,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等等,從而強信心、聚民心、強定力,將人民生產生活的重心引向更長遠的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共同目標上來。

進一步涵養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大國心態,不僅應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引導作用,更應善於從重大危機考驗中提煉升華中國精神的具體表現樣態,引導國民形成正確理性的認知。國民心態的涵養雖並非一蹴而就之事,但也需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頻率,對人們的價值選擇、價值判斷產生了重要影響。媒體力量,特別是主流媒體,在大國心態培育方面一旦缺位錯位,在亟待發聲定調之時一旦失語失聲,便極有可能助長錯誤思潮,導致負面心態產生。

作為輿論引導的中堅力量,主流媒體不僅要善於把握培育國民心態的時機,更要注重創新宣傳方式。一方面應當適時對中國精神新樣態給予提煉宣傳,更好地提振民眾信心,培育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另一方面也應對暴露出的問題進行總結反思,及時回應民眾關切的社會問題,展現出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公開、公正、權威的評論和分析,著眼於培養公眾客觀理性的心態,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在資訊傳播、輿論宣傳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涵養尊重差異、開放包容的國民心態,應在擴大主流意識形態陣地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對多元價值觀念的包容度。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指出,要「秉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和偏見,加深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性的認知」,文明交流互鑑「不應該是強制的、強迫的,不應該是單一的、單向的。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並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全球化時代,多元化發展是必然趨勢,如何更好地在眾聲喧譁的輿論場和紛繁複雜的思想價值觀念領域確立主導地位,是主流意識形態建設面臨的重大挑戰和問題。主流意識形態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決定了國民能否健康理性地看待自身和世界的發展,能否更好地求同存異。

尊重差異、開放包容涉及的一個直接問題就是如何看待思想層面的分與合。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出現了不同的利益群體、利益訴求和價值追求,特別是意識形態領域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明顯增多。因此,處理好「一元」同「多元」的關係,加強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尤為重要。要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佔據道德高地,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注重對新思想、新觀點、新知識的宣傳報導;應高度關注、及時研判思想領域的新動態和新趨勢,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的問題上,必須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要提升引領思潮的能力,增強對自身文化體系的理論構建能力,彰顯自身獨特優勢,從文化層面為大國心態的涵養提供更優越的環境。

「十四五」時期,「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將成為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大重要任務,這要求我們凝鍊更具廣泛性的價值共識,涵養更加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塑造更加可持續的互動交往格局。

更加積極地推動全球化向更為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為更高文明形態的形塑提供有效資源

深厚的文明是最好的引領,價值觀念的超越是最根本的超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必然伴隨著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厚重根基的價值體系的塑造,這些寶貴資源無疑是我們涵養健康大國心態、形塑更高文明形態的思想源泉。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從人類共同利益角度出發,超越意識形態藩籬和社會制度差異的重要理念。深耕中國傳統文化土壤,我們會發現,在「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德報怨」的思想中,早已蘊含著中國先哲對這種文明形態的樸素認知,這些思想為大國心態的涵養和更高水準文明形態的構建提供了厚重基礎以及諸多可能維度。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之言中不僅蘊含著平等公正的人際交往原則,還展現出客觀理性的價值判斷。「以直報怨」,即用公平正直來對待怨恨,是一種是非分明的真實情感和態度,同時也被實踐證明是一種合乎社會發展的禮與法;「以德報德」,即用恩惠來回報恩惠,是普遍為人們所接受的道德規範和原則。除了體現正義、理性之外,「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還體現了對等、平等的價值理念。交往一方不會因另一方勢單力薄、實力弱小而放棄施德,亦不會因另一方實力雄厚、高高在上而一味迎合奉承。同時,交往一方不會因自身力量弱小而自卑,亦不會因自身強大而自亢。「以德報怨」則彰顯了一種更加崇高的道德取向和價值追求,其中既包含平等公正、不卑不亢的自尊自信,也體現出兼收並蓄、有容乃大的寬闊胸襟,是一種頗為難得的境界和心態。

由古至今,由內而外,由己及人,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同時,全球一體化也強化了人類文明的差別化與異質性,由此導致一些人、一些國家在面對矛盾或發展困境時往往認為「強權即真理」,使得片面、狹隘、極端、激進等心態在世界範圍內擴散,零和思維、強權政治、霸權主義等肆虐國際舞臺,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逆全球化思潮粉墨登場。在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當今世界,這樣的價值取向和實踐導向無疑會帶來「以怨報怨」的惡性循環,甚至會出現「以怨報德」的價值混亂和心態失衡。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的號召,蘊含著整個人類社會的普遍關切和價值共識;2020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提出的「推進合作共贏的共同開放」「推進合作共擔的共同開放」「推進合作共治的共同開放」,皆印證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共同加強合作溝通、共同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和積極作為,展現了一個即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國家的信心、勇氣、擔當。

「從歷史上看,不管遇到什麼風險、什麼災難、什麼逆流,人類社會總是要前進的,而且一定能夠繼續前進。」不論人們身處何地、信仰如何、是否願意,人類命運共同體都是經過一次次重大風險和考驗不斷印證的既定存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和實踐,展現了我們對更具可持續發展意義的全球觀、價值觀、文明觀的發掘和延展,展現出人類文明向更高層次進階的發展需求,牢牢佔據了人類道義和時代發展的制高點,是我們增強發展信心、凝聚發展共識、推動人類團結進步事業的重要精神支撐。

(作者分別為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總編輯、人民日報高級編輯;人民論壇編輯部主任;人民論壇編輯部編輯、博士)

【註:本文系2019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深化新時代若干重大理論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9MZD032)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常妍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一個人的魅力體現在:寬闊的胸襟,控制情緒能力,懂得幽默,忍耐
    無論一個人的地位是高是低,事業是大是小,身份是尊是卑,他的魅力如何,關鍵要看他身上是否具備以下四點:01,有寬闊的胸襟一個人胸襟的大小可以丈量自己的世界。豁達大度的胸懷在為人處事中非常重要。在與人交往相處的過程中要大氣,要有包容別人缺點和不足的胸襟。大氣是一個人待人做事的風範、態度,而大度是一個人做人處世的氣質、氣度。古人說「大度集群朋。「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他身邊必然會有很多知心朋友。對人,對友能」求同存異「是為大度,不以自己的行為標準要求別人,交友的標準只是事業上的志同道合。
  • 書寫偉大復興的時代畫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中國...
    圖表:書寫偉大復興的時代畫卷 新華社記者 施鰻珂 編制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書寫偉大復興的時代畫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中國紀實  新華社記者秦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13億多人口的東方大國,衝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史無前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指日可待,奔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更需堅毅。  55年前,毛澤東同志高瞻遠矚地指出:「從現在起,五十年內外到一百年內外,是世界上社會制度徹底變化的偉大時代,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是過去任何一個歷史時代都不能比擬的。
  • 董俊山:大力培養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就培養什麼人問題作出的理論概括和行動部署。
  • 50年後加加林再次成為俄羅斯大國復興夢的象徵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50年前,加加林成為「超級大國」蘇聯成功塑造的偶像;50年後,加加林再次成為俄羅斯大國復興夢的象徵  本刊記者/田冰(發自莫斯科)  4月12日清晨,克盧希諾村。78歲的葉甫蓋尼·雅科夫列維奇老人早早起了床。
  • 復興傳統醫學實現「大國夢」 印度要來一場醫療革命
    為復興「阿育吠陀品牌」,印度政府已提交數十項國際專利,在印度頂尖大學裡開展研究項目,並派專家在全球多家大學宣講阿育吠陀課程,已向25個國家傳播印度傳統醫學知識。此外,政府官員還在印度農村推廣草藥種植,向農民傳授知識,發放津貼,以擴大草藥種植規模。一場以復興傳統醫學為名的醫療改革蓄勢待發。今年1月,印度試圖通過一項新的國家醫學委員會法案以取代1956年的舊版本。
  • 【紅藥丸】為什麼男子氣概大於天
    在田園女權的眼中,中國男人原始的男子氣概是她們最大的敵人,所以她們把這份男子氣概給定義為了「有毒」的男子氣概。女權女尊社會給男人洗腦,女人喜歡的是符合她們所說的男子氣概的男人,而非「有毒」男子氣概。然後,男人們原始的男子氣概被碾壓被打壓並被女權女尊社會視為了「政治不正確」「大男子主義」也正是這樣,田園女權一次次的取得勝利,她們的舔狗白騎士也日益劇增,只剩下了不到百分之五的男人自得清醒,還都站著。
  • 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回顧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感知其中蘊含的超凡絕倫的偉力,思考煥髮長徵精神的時代價值。因為民族復興是以現代文明和世界坐標係為評價尺度,是以立身人類文明制高點起引領作用為指標,因而宏大而高遠。這是極富魅力的志向。  堅韌執著。大國的興起和衰落,一般都經歷漫長的過程,並且在過程中一定會遇到挑戰,有時還尖銳到戰爭的程度。誠然,人類文明已經達到了不必再通過殘酷的戰爭來實現國家崛起的程度,中國走的是和平發展而非鐵血道路。
  • 公方彬: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原標題: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回顧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感知其中蘊含的超凡絕倫的偉力,思考煥髮長徵精神的時代價值。尤其思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長徵,怎樣才能像紅軍長徵那樣迸發出支撐民族前行的圓夢精神,怎樣將長徵精神與圓夢精神銜接,找到內在契合點,實現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是長徵勝利紀念活動的根本目的和著眼點、著力點。
  • 大國關係「新常態」及良好外部環境營造
    對此,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應繼續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係,積極運籌穩定均衡的大國關係,發展與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為中國未來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 公茂虹:民族復興的文明視野(下)
    作者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本質是中華文明的復興,是中華文明從傳統向現代轉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深化對民族復興與文明發展關係的認識;需要提升對文明內涵及外延的思想認識,拓寬文明的視野,順應人類文明發展的大勢,增強對中華文明的自信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自覺;需要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大勢中把握中華文明復興的價值意義、現實表達和前進方向。
  • 帝王攻略 《帝王世紀》大帝國復興時代
    帝王攻略 《帝王世紀》大帝國復興時代 作者:GM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16-09-16 11:56:12手機訂閱
  • 化解「崛起困境」 堅持「復興之路」
    原標題:化解「崛起困境」 堅持「復興之路」王泰平過去我們研究國際形勢,總是分析外國戰略和政策對我們的影響。現在談國際形勢,不能不把中國自己擺進去,如果不談中國的變化對國際形勢產生的影響,就說不清楚,這就有力地證明中國的實力、地位已經今非昔比,中國變量的影響顯著擴大了,這從去年9月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就不難看出。
  • 進入新時代與趕上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準確把握髮展階段的新特徵和新趨勢,推動了歷史性變革,加速了進入新時代的進程,並為進入新時代作了政治、思想、理論上的準備。 中國近代的民族苦難,促使我們奮而崛起,趕上時代,實現民族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從某種意義上講,說明我們在趕上時代的進程中有了重大進展。
  • 治理渤海汙染需要大海般的胸襟
    原標題:治理渤海汙染需要大海般的胸襟  渤海會成為第二個死海嗎?8月10日的《經濟參考報》給出了確定的回答:記者近日深入調研發現,渤海生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近海海域水體遭到嚴重汙染和破壞,渤海環境服務功能和可持續利用功能嚴重減退,近乎成為「死海」。
  • 店長來了·書單①丨慧源books店長譚順美:《大國崛起》《平凡的...
    來自四川達州的慧源books書店店長譚順美,就向讀者朋友推薦兩本好書:《大國崛起》和《平凡的世界》。推薦書單1《大國崛起》唐晉 主編人民出版社推薦理由:本書涵蓋了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科技等方面的內容,非常值得一看。
  • ...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
    習近平說,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習近平: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習近平: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 衡水中學開展「立志科技強國 實現民族復興」主題團課活動
    為引導同學們了解我國科技發展成就,立志為中國快速發展,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獻禮衡中建校70周年,11月18日,該校團委組織高一二年級上了主題為「立志科技強國 實現民族復興」的團課活動。20208班賈向菲:如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孕育興起,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必須重視科技發展,在信息化時代的迅速發展下,唯有立即採取措施發展科技,才能適應這變局。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認識到科技強國的重要性,要立志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 深入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邏輯
    原標題:深入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邏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系統回答了什麼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怎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的新結合。
  • ...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
    、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這「五個時代」,其本質與核心就是實現從富起來到強起來即從大國邁向強國的偉大飛躍。新的歷史方位要求我們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進行思考。既要在實踐各個領域和層面思考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徵程、進而實現強起來的方向和方略;也要在理論層面思考如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作好理論準備,即提出新理論、作出新概括。
  • 大國智造!亞洲最大的智能客滾船「中華復興」輪有多牛
    9月25日11時18分,在山東煙臺港客運站碼頭,亞洲最大的智能客滾船「中華復興」輪投入運營。「中華復興」輪船舶總噸4.5萬,船長212米,型寬28.6米。這也是目前亞洲噸位最大、裝載能力最強的客滾船,最大可裝載10米的車輛300多輛,載客1689人。